正文 第1章 賺大錢,從改變觀念開始(1)(2 / 3)

猶太億萬富翁世界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對金錢的看法是:絕不做金錢的奴隸。不但這樣,他還把金錢當作自己的奴隸來使喚。每當他在餐廳用完餐的時候,經常會付給服務生15美分的小費。可是一天,他在用完餐後不知道為什麼隻付給服務生5美分的小費。服務生見他這次給的小費隻是以前的1/3,便埋怨道:“如果我像你那樣富有,絕不會吝惜那10美分的。”洛克菲勒不但一點也不生氣,而且笑著說:“你知道你為什麼一輩子都隻能當服務生嗎?這就是其中的原因。”

服務生每次都從洛克菲勒手中得到15美分的小費,這一次雖然洛克菲勒隻給他5美分,但如果他不把錢看得非常重的話,仍是一如既往地招待好洛克菲勒先生,或許洛克菲勒會再給他補上那10美分。這一次雖然隻給他5美分,並不代表以後都是5美分,而現在他這樣毫無禮貌地指責洛克菲勒先生,從這點我們可以想象到,以後洛克菲勒再也不會給他那麼多小費了,哪怕隻是區區的5美分。

在《塔木德》中曾記載了這樣一則故事:

一位無神論者來看望拉比。

“您好,拉比!”無神論者說。

“您好。”拉比回禮說。

無神論者拿出一個金幣給拉比,拉比二話沒說就把金幣裝進口袋裏了。

“您想讓我幫您什麼忙呢?”拉比問,“也許您的妻子不能夠生育,你想讓我幫她祈禱。”

“拉比,不是這樣的,到現在為止我還是一個人。”無神論者回答。可是他又給了拉比一個金幣,拉比仍是二話沒說就裝進了自己的口袋,裏。

“但是您總會有一些事情想問我吧,”他說,“您是不是犯下罪行,希望上帝能饒恕您。”

“不是的,拉比,我一直都安分守己,沒有做過任何犯法的事。”無神論者再次回答。

他又一次地給了拉比一個金幣,拉比依舊是一句話沒說地把金幣裝進了自己的口袋裏。“是您的生意不好,沒有賺到大筆的金錢,希望我為你祈福嗎?”拉比期待地問。

“不是,拉比,我從來沒有像今年這樣,賺這麼多的錢。”無神論者回答。

更讓人感覺奇怪的是,他又給了拉比一個金幣。

“那您究竟是想讓我於什麼呀?”拉比迷惑地問。

“什麼事都不幹,真的是這樣的,”無神論者回答,“我隻是想看看一個人什麼事都不幹,隻拿錢能維持多長時間?”

“錢就是錢,不是別的什麼東西。”拉比回答道:“我拿著錢與拿著一塊石頭、一張紙的感覺是一樣的。”

猶太人認為,金錢來自天堂,是上帝派來人間的特使,它代替上帝說話。他們說,既然是錢,我就可以去賺,我關心的是錢,而不是錢的性質。在他們看來,主觀地區分錢的性質,不但浪費時間,而且束縛思想。

《塔木德》中便有這樣的表述:金錢是沒有臭味的,它是對人類安逸生活的祝福。

但是猶太人卻一直沒有過上一種安逸的生活。他們不斷地在世界上奔跑——尋找財富或者被迫離開。也許正是因為這樣,他們才比其他民族更會生存,更會賺錢,也更願意享受現在的生活。

“金錢無臭味”的猶太商法由此而生。

猶太人在世界各地創辦了千千萬萬家公司,經營著千奇百怪的項目。他們千辛萬苦地為公司工作著,為獲取高額利潤工作著,但是,一旦確認公司的存在再也不能創造利潤,他們就會毫不猶豫地舍棄它。或宣布倒閉,或把它賣掉。在這一方麵,他們是鐵石心腸,從不會感情用事,而是決策果斷。

由於他們的目的就是賺錢,所以無論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如何對立,他們照樣會和這兩種主義的信奉者做生意。

哈默便是這種生意觀的突出代表。在蘇聯剛成立時,世界上的資本家們都不敢涉足到這個社會主義國家,隻有這個美籍猶太人“膽大包天”,與蘇聯做生意,並在蘇聯發了大財。

金錢無臭味,什麼錢都可以賺,這條猶太商法被運用到了極致。猶太人甚至把神聖的契約也視為商品,因此出現了一批專門倒賣契約的商人。

當然,這種做法並不妨礙他們對契約的尊崇。他們始終牢記自己的先祖“曾與上帝締結彩虹之約”,極講信譽,謹遵契約,隻是沒有把它供奉在神龕裏。

倒賣契約的商人有兩種經營方式,一種是將別的公司已簽訂的合同買下來,自己作為一個簽約方履行合同,從中賺取利潤;第二種方式是把合同倒賣給第三方,從中賺取傭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