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前言(1 / 1)

有序進退就是和諧領導

識時務者為俊傑,知進退者為領導。所謂領導,就是引導;所謂引導,就是服務。領導者手中有權,但用權必須遵循進退規則。隻退不進天下大亂,隻進不退濫用職權。以心為本,有進有退,有序進退,使人心服口服,服從領導,從而實現領導者的領導目標,就是和諧領導。

和諧領導,是規則也是謀略。

三國時期,孟獲領導的蠻邦不斷騷擾南方。

諸葛亮認為:“最好的辦法是攻占人心,而非城池;心戰為上,兵戰為下,贏得人心是最關鍵的。”

在交戰中,諸葛亮設下陷阱,七次擄獲孟獲,然而諸葛亮沒有懲罰或處死他,而是以食物和美酒款待。孟獲垂淚不止,跪倒在地,終於臣服。諸葛亮重新讓他登上王位,將征服的土地全部歸還,然後帶領軍隊返營,沒有留下任何駐軍,南方的威脅終於解除了。

和諧領導,是謀略也是規則。

1558年,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登基,每個人都想為她找個丈夫。許多年輕又有身份的伯爵都展開競逐,期冀得到女王的青睞。她不阻止,也不拒絕,她十分平靜,每個前來求婚的人似乎都能從她的眼神中看到她喜歡自己,但是誰也把握不準她到底喜歡哪一個。

伊麗莎白不發表意見的態度,讓她成為一顆遙遠的星星,成了所有人崇拜的對象,成了人們心中女神的化身。她在位期間,英國從來沒有發生過戰爭,社會經濟和文化藝術都得到了很大的發展。

劉邦出身於破落農民家庭,起兵時的兵力與聲望遠遠不能與舊貴族出身的項羽相比。但是,劉邦有用人的胸懷與遠見,認識到張良善謀而自己不如,蕭何善財而自己不如,韓信善兵而自己不如,用其所長,各得其所,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劉邦的三個“吾不如”,說明他既能識人又能自識。一個四海之尊、至高無上的皇帝敢於承認,並在大庭廣眾之中公開承認自己“不如”人臣更是難能可貴的。這正是劉邦用人的進退謀略,正是劉邦作為領導的高明之處。

伊麗莎白、諸葛亮、劉邦因為都懂得和諧領導,運權的進退規則,所以都在治國安邦方麵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說明和諧領導、有序運權是領導者必須遵循的客觀規律。

規則是規律,也是謀略;進退是藝術,更是風範。這個謀略與風範,就是通過無為與有為、控製與使用、權威與權術、誠信與誠府、激勵與鞭策等的辨證關係來展現。隻要和諧領導,才能掌握管人用人的謀略,展現有序進退的風範,從而搶占權力製高點。權力製高點就是領導製高點、人才製高點、財運製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