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上所述,詞語的發展變化與社會文化因素密切相關,舊詞語的消失,新詞語的產生,詞語的替換,詞義的演變,無一不是社會文化因素影響的結果,社會文化生活的變化直接影響了詞語的發展變化。
反過來,透過詞語的變化曆史,我們亦可清楚地把握住社會文化發展的脈絡!
第二節 新詞新語的構成與心理表征
新詞新語,是指新近產生,在某一段時間、某一個區域內廣為人們傳播的詞彙。它屬於詞彙中敏感而特殊,並且變化極快的詞彙層麵。這種詞彙生動形象,與百姓市民的心聲極為貼近。是社會生活的晴雨表,是社會生活變化在語言上最快捷的反映。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新詞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由計劃經濟的封閉型社會向市場經濟的開放型社會轉變。社會生產、人民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隨之而來的是人們傳統觀念,思維方式和處事準則的極大變化,反映新事物、新概念和新觀念的詞語層出不窮。
“三個代表、小康社會、政治文明、科教興國、可持續發展、西部大開發”這些政治類詞彙描繪出一幅中國社會欣欣向榮的盛世圖景,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克隆、輕軌、漫遊、基因組、納米技術、生物芯片、數字鴻溝、虛擬現實、視頻點播、交互式電視”則顯示:這些高科技信息技術已經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密不可分,它們已滲透到生活的角角落落;“歐元、納稅人、漲停板、二板市場、經濟全球化、CBD商務中心區”也說明,人們每天與金融、經濟發生著“親密接觸”;而“氧吧、亞健康、安樂死、變性術、黑哨、街舞、舍賓、動漫、韓流、紋唇、美體、波波族”這些醫學體育時尚類詞語更多的代表的是一種新的社會現象、新的生活方式;“淨菜、套菜、方便菜肴、家庭套菜”之類詞語隨此類菜肴的麵世而出現,反映出城鄉居民生活質量的提高;“單身貴族、飄一代、精神消費、快餐文化、持卡族、都市病、農家樂、蹦迪族”體現了當代都市青年的生活及現代消遣方式;“雅思、博導、春招、話題作文、終身教育、素質教育”引出的則是教育產業化、教育國際化,以及教育標準化的先進理念。這些新詞語包羅萬象、五彩繽紛,十分豐富新穎,其數量之多,應用範圍之廣,使用頻率之高,都是空前的。它們不但集中反映了當代人們的觀念、意識、行為,而且觀照出當代社會的急劇變革,是社會發展進步的真實標誌。
近二十年來,新詞新語呈幾何級的態勢迅速增長,1994年出版的《現代漢語新詞詞典》(於根元主編,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收新詞3710條,收詞範圍1978-1990年;1997年出版的《精選漢語新詞詞典》(周洪波主編,四川人民出版社)收新詞2500條,收詞範圍1978-1995年;2003年出版的《現代漢語新詞語詞典1978-2000》
(林倫倫、朱永鍇、顧向欣編著,花城出版社)則收新詞1800條,收詞範圍1978-2000年。
根據這三本詞典的收詞量粗略推算,這20年間產生的新詞語總數量應該有7000個左右。經過社會的檢驗、篩選和淘汰後,還會流行並逐步固定下來的大概有3000個左右。如果把這個數量和通用的《現代漢語詞典》的大約6萬餘個詞條比較,兩者的比例大約是1∶20。
一、新詞新語的構成方式
綜觀這些新詞新語,不僅來源廣泛,特點鮮明,而且構成方式靈活多樣、豐富多彩。當代新詞新語的構成,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
(一)複合法
複合法是指由不同的不定位語素相互融合起來構成的合成詞。
這類合成詞是現代漢語中最主要、最能產的構詞方式,漢語的合成詞絕大部分由這一形式構成。當代新詞語的構成也不例外,也是以漢語原有的構詞規律為依據的,複合式是其主要類型。
按照合成詞中語素結合方式的不同,它可以分為這幾種類型:
聯合結構:評估、構想、調研、幫教、音像、借調、檢測、整改、信息偏正結構:思路、白領、空姐、軟件、手機、倒爺、金哨、水吧、貓步、寬帶、輕軌、博導、安居房。
動賓結構:下課、上崗、掃黃、調價、槍手、保值、熱身、美體、殺熟、報料、排毒、融資、包二奶。
在這幾種主要構詞方式中,以語義相反對立或連類而及的仿擬造詞居多,如:
硬件——軟件、上崗——下崗、 熱銷——冷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