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 速度問題是生存問題(1 / 3)

——提高你行動的敏捷度

現在是信息時代,也是競爭時代,速度問題不僅是政治問題,而且是生死存亡的問題。

速度問題是素質問題

遇事拖延的習慣。不但耽擱了工作的進行,而且在精神上也是負擔,事情未能隨到隨做,隨做隨了,卻都堆在心上。既不去做,又不敢忘,實在比多做事情更加疲勞。

為今天而奮鬥

凡事愛拖延,是一種惡習。拖延的惡習,往往讓人失去生命中所追求的東西,並使人的時間、精力和情感在無謂的浪費中而變得一文不名。

人們經常會緬懷過去,憧憬未來,可是,過去的已經過去,未來還太遙遠,它們都無法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所以,最重要的事還是現在,最容易掌握的事也是現在。

理想主義者說:昨天是今天,明天是今天,今天是今天,後天也是今天。未來的每一個日子,都是今天的延續,每個人的一生都是由“現在”堆積而成的。沒有現在,也就沒有過去和將來。

過去的自己雖然成為現在的自己,但是,卻不一定可以持續到未來。所以,不要忽略了“現在”這個生活的黃金時刻。在人的一生中,為了工作、吃飯、迎來送往、睡覺等瑣碎而煩雜的事情,因此忙得團團轉,很少有人能夠在現在過著“安靜的生活”、“努力”踏實地工作。

大部分的人都是從早忙到晚,忙工作,忙吃飯,忙學習,忙愛情,忙玩,卻不知所為何,忙來忙去忙死了,卻沒有休閑的片刻。“忙”字從“心”從“亡”。有的人口中說忙碌,凡事卻不肯盡心盡力去做,最後“心”果真“亡”了,而使自己變得更加愛拖延起來。

生活中常有這樣的事情發生。朋友打電話來有事找,你不在,同事轉告給你,叫你有空給朋友回電話,但你沒有立即回電話,而是一天一天地向後拖延,直到有一天記起來,才打電話給朋友,朋友在電話裏說,前幾天正好有一筆生意介紹給你,一直等不到你,隻好告吹了。你聽後,一定追悔莫及。在拖延中,使你錯過了一次致富的機會。又有不少人寫信給你,其中有一些必須立刻回信,但每次你都會偷懶地想:“等一下吧,”直等到信都找不到了,才開始懊悔。此外,也有不少人請你寫稿,可是桌上盡管擺好了紙筆,卻提不起勁來,等到對方催促時,才匆忙提筆疾書,但書稿的質量難盡人意。

說到底,你應該一日有一日的理想和決斷。昨天有昨天的事,今天有今天的事,明天有明天的事。今天的理想,今天的決斷,今天就要去做,一定不要拖延到明天,因為明天還有新的理想與新的決斷。

放著今天的事情不做,非得留到以後去做,其實在這個拖延中所耗去的時間和精力,就足以把今天的工作做好。所以,把今天的事情拖延到明天去做,實際上是很不劃算的。比如寫信就是一例,一收到來信就回複,是最為容易的,但如果一再拖延,那封信就不容易回複了。因此,許多大公司都規定,一切商業信函必須於當天回複,不能讓這些信函拖到第二天。

命運常常是神奇的,好的機會往往稍縱即逝,有如曇花一現。如果當時不善加利用,錯過之後就後悔莫及。

決斷好了的事情拖延著不去做,還往往會對我們的品格產生不良的影響。人人都能下決心做大事,但隻有少數人能夠一以貫之地去執行他的決心,而也隻有這少數人是最後的成功者。不知道你是不是這少數人中的一人?不知道你是不是最後的成功者?

畫家說,一個神奇美妙的幻想突然躍入他的思想裏,迅速得如同閃電一般,如果在那一刹那間他把幻想畫在紙上,必定有意外的收獲。但如果他拖延著,不願在當時動筆,那麼過了許多日子後,即使再想畫,那留在他思想裏的好作品或許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作家說,當一個生動而強烈的意念突然閃現在他的腦海時,他就會生出一種不可遏製的衝動,提起筆來,要把那意念描寫在白紙上。但如果他那時因為有些不便,無暇執筆來寫,而一拖再拖,那麼,到了後來那意念就會變得模糊,最後,竟完全從他思想裏消逝無形了。

靈感往往轉瞬即逝,他不會光顧懶漢的。所以應該及時抓住,要趁熱打鐵,立即行動。

有的人身體有病卻拖延著不去就診,不僅身體上要受極大的痛苦,而且病情可能惡化,甚至成為不治之症,導致死亡。

沒有別的什麼習慣比拖延更為有害,更沒有別的什麼習慣比拖延更能使人懈怠、減弱人們做事的能力。如果拖延的習慣漸生漸長,則個人致富無望,國家興盛無望,民族振興無望。拖延的惡習不除,乃個人之大不幸,國家之大不幸,民族之大不幸。

“立即行動”,這是成功者的格言,隻有“立即行動”才能將人們從拖延的惡習拯救出來,才能使拖延的惡習迅速死亡。

比別人更快

許多人羨慕某些人突然像彗星一般地閃亮,卻忽視了他們在能夠發光之前所下的功夫,所忍受的寂寞,所捱過的苦悶,這些人可能跑得快一些,但所經過的努力與磨練比別人多得多。

如果有人問沃爾瑪百貨公司的董事長薩姆·沃爾頓成功是什麼,他會告訴你:比別人更快。寫,而一拖再拖,那麼,到了後來那意念就會變得模糊,最後,竟完全從他思想裏消逝無形了。

如果有人問世界豪富保羅·蓋蒂成功是什麼,他會告訴你:比別人更快。

如果有人問微軟公司總裁比爾·蓋茨成功是什麼,他會告訴你:比別人更快,然後找一群努力的人一起來工作。

如果有人問每個成功的人士成功是什麼,他們都會告訴你:比別人更快。

快半拍是成功的捷徑,而且是成功必須付出的代價。

每一個成功者都是非常努力的,成功者有成功的方法,可是成功者一定是努力的。如果有人跟你說,努力的人不一定會成功,這是錯的,如果他沒有努力到可以找到成功的方法,事實上他還是不夠努力。

一個偉大的藝術家要成就一件傳世之作,不知道要吃多少苦頭,不知道要經曆過多少年的磨煉;一個作家要成就一部優秀的作品,不經過幾番痛苦的思考是寫不出來的;一支部隊要贏得一場戰役的勝利,就必須做出巨大的犧牲。這些藝術家、作家和戰士,都是用艱苦的努力和辛勤的汗水鑄就榮譽的桂冠。

有一位老教授說起過他的經曆:“在我多年來的教學實踐中,發覺有許多在校時資質平凡的學生,他們的成績大多在中等或中等偏下,沒有特殊的天分,有的隻是安分守己的誠實性格。這些孩子走上社會參加工作,不愛出風頭,默默地奉獻。他們平凡無奇,畢業分手後,老師同學都不太記得他們的名字和長相。但畢業後幾年十幾年中,他們卻帶著成功的事業回來看老師,而那些原來看來有美好前程的孩子,卻一事無成。這是怎麼回事?”老教授常與同事一起琢磨,最後得出一個結論,他認為:

成功與在校成績並沒有什麼必然的聯係,但和踏實的性格密切相關。平凡的人比較務實,比較能自律,比別人更快,所以許多機會落在這種人身上。平凡的人如果加上勤能補拙的特質,成功之門必向他敞開。

一個人如果有了腳踏實地的習慣,具有不斷學習的自我努力性,並積極為一技之長下功夫,那麼成功就變得容易起來。一個肯不斷擴充自己能力的人,總有一顆熱忱的心,他們肯幹肯學,多方麵向人求教,他們出頭較晚,卻在各種不同職位增長見識,擴充能力,學到許多不同的知識。

有這樣一位年輕人,他總是被公司當做替補隊員,哪兒缺人手就被調到哪兒,自己的能力無法正常發揮。這位先生沮喪地向他的同學,現在已是一家公司的公關部經理訴苦道:“這樣值得繼續幹下去嗎?我覺得自己的專長無法發揮出來。”昔日同學很認真地告訴他,你經常被調到不同崗位磨煉,是辛苦的,但隻要你努力肯學,應該也能勝任,否則你的公司不會做這樣的調度。現在,你在工作中的表現第一是努力,第二是努力,第三還是努力,那麼過不了多久,公司員工之中磨練最多的是你,能為公司貢獻才智的也是你,你應該有這種認識。最後,同學又教他一條成功秘訣,肯幹就是成功,患得患失,拈輕怕重,就失去成長的機會。受苦是成功與快樂的必經曆程。這位先生幹下去了,他幹得很起勁,兩年後,他終於成為公司中最耀眼的星星。

人才是磨煉出來的,人的生命具有無限的韌性和耐力,隻要你始終如一地腳踏實地做下去,無論在怎樣的處境,都不放鬆自我,不自暴自棄,你便可以創造出令自己和他人都震驚的成就。

成功的人永遠比一般人做得更快,當一般人放慢的時候,他們總是在尋找如何自我改進的方法,他們總是希望更有活力,產生更大的行動力。有的人每天吃過量的飯,睡過頭的覺,不做運動,不學習,不成長,每天在抱怨一些負麵的事情,這又哪兒來的快速行動力?記住成功永遠不在於一個人知道了多少,而在於采取了什麼方式去行動。

隻有快速行動才有力量。

還等待什麼呢?

快者生存是自然法則

兩人在樹林中急急地趕路,突然從樹林裏跑出一頭大黑熊來,其中的一個人忙著把鞋帶係好,另一個人對他說:“你把球鞋穿上有什麼用?我們反正跑不過熊啊。”

忙著係鞋帶的人說:“我不是要跑得快過熊,我是要跑得快過你。”

你麵臨的世界,是一個充滿變數並且競爭非常激烈的世界。因此比跑得快不快,很可能成為決定成功和失敗的關鍵。

“快”、“好”、“能幹”、“聰明”其實都是相對的形容詞,有的時候,知道自己的競爭對手是誰非常重要。

有一些人盲目地識別錯了目標,結果在相反的方向上用錯了勁,到頭來,隻能是功虧一簣。所以,很多時候,你的成功決定於你是否懂得尋找捷徑。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不難發現許多惰性者,他們甚至不分事情的輕重,一律拖延。這是他們性格的弱點。有些事情的確是你想做的,絕非別人要你做,然而,盡管你想做,卻總是一拖再拖。有些人對采取行動望而卻步,因為他們害怕自己幹得也許不那麼完美無缺。假設你今生今世還有6個月的時間,你還會做自己目前所做的事情嗎?如果不會的話。你最好盡快調節自己的生活,現在就去做你最緊迫、最需要做的事情。

從某種程度上講,拖延與惰性是相一致,是很多人的性格弱點。你也許經常說到類似這樣的話:“我要等等看,情況會好轉的。”這種話表明,你已經陷入了一種生活的惰性。對於有些人來講,這似乎已經成為他們習以為常的一種生活方式。他們總是明日複明日,因而也就總是碌碌無為。

例如:

馬克是一位50多歲的人了,結婚也快30年,但他經常抱怨自己的家庭生活並不美滿。在與谘詢專家的交談中,他表示早已對自己的婚姻生活感到不滿。他說:“我們的婚姻一直就不理想,從一開始就是如此。”醫生問他怎麼不早離婚,而拖延了這麼長時間,他坦率地回答說:“我總是希望情況會逐步好起來。”可笑的是,他已經“希望”了近30年,而他們的夫妻生活依然很糟糕。

在與谘詢專家的進一步交談中,馬克承認自己在10多年前就患了陽痿症,而他也沒有看過醫生。他開始回避妻子,同時希望這一病症會自然消失。用馬克自己的話說就是:“當初認為自己身體肯定會好起來的。”

馬克的婚姻生活是現代人生活中的一種典型的惰性方式。他對問題采取回避態度,並為之辯解說:“如果我暫時不采取行動,問題可能會自行消失的。”但是,馬克發現問題從不會自然消失,它們總是保持原狀。即使事物有時會變化,一般也不會向好的方向發展。如果沒有外界因素的推動,事物本身(環境、情況、事件以及人)是不會有好轉的。要使生活變得更加充實,必須做出積極努力。

對於拖延性格,我們每個人還可以進一步自省,看看可以采用哪些方法消除這一誤區。要消除這一誤區,並不需要你在精神上做出很大的努力,因為這一誤區與其他誤區不同,這些問題完全是由你自己造成的,絲毫沒有任何文化環境的影響。然而,拖延時間卻是一種極其有害於人們日常生活與事業的惡習。那麼你呢?是否經常拖延時間?如果你同大多數人一樣,就會說:“是的。”不過,你也許已經討厭自己的這種不良習慣,並希望在生活中消除因拖延而產生的各種憂慮。但是,你總是沒有將自己的願望付諸切實的行動,其實,你所推遲的許多事情都是你曾經期望盡早完成的,隻是由於某種“原因”而一拖再拖。有時你甚至每天都要對自己說:“我的確應該做這件事了,不過還是等一段時間再說吧。”

有一位新聞記者將拖延時間的行為生動地喻為“追趕昨天的藝術”,這裏,我們可以在後麵再加半句——“逃避今天的法寶”,這就是拖延時間的作用。有些事情的確是你想做的,絕非別人要你做,然而,盡管你想做,卻總是一拖再拖。你不去做現在可以做的事情,卻下決心要在將來某個時候去做。這樣,你便可以避免馬上采取行動,同時安慰自己說,你並沒有真正放棄決心要做的事情。這種巧妙的思維過程大致如下:“我知道自己必須做這件事,可我真的自己做不好、或者不願做。所以準備以後再做,這樣我也不必說今後不做此事,因而可以心安理得。”每當你必須完成一項艱苦工作時,你都可以求助於這種站不住腳、卻看似實用的邏輯。

如果你一方麵堅持自己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麵又說你將做出改變,你的這種聲明沒有任何意義。你不過是缺乏毅力的人,最後將一事無成。

假如你真想克服自己拖延的性格,那麼,就從現在開始,不再拖延,趕緊列出自己的行動計劃吧。

終點麵前並不平等

政策乃是國家或地方政府製定的法律規章,往往是依據客觀規律的發展而製定的,對社會的進步起到行政命令式的推動作用。因此,新政策的出台,給某些行業、某些部門、某些群體提供了一個通行證。

20世紀80年代初,黨和國家實行幹部的“四化”標準,一大批青年幹部登上了政治舞台,老幹部的離休、退休政策,使原來的職位出現了大量空缺,這對許多有誌於從政的人,無疑是不容錯過的機會。

回顧20多年前,國家恢複高考的政策,使成千上萬的人獲得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國家對科學研究資助的政策,使許多學者獲得國家課題,取得科學或學術研究的成果,並因此獲得研究事業的巨大成功。像這樣的事件,數不勝數。在我國,事業的成功與國家政策的關係得到充分體現,國家政策就是中國人獲得成功的一個重要“機遇源”。

善於見縫插針、生財有道的商人,是最會“投機”政策變化的人,他們常常利用國家或地方新頒布的政策,製定企業的防禦或進攻計劃。這是一種見效快、利潤高的企業經營方略。在這裏,獲得成功的鑰匙就是時刻注視並最早獲取法規的變化信息,爭取在這些法規開始發生效力的時候乘市場之虛而入。

例如:德國奔馳汽車公司十分重視搜集和掌握別國的政策信息,並善於利用這些信息進行開發決策。“奔馳”汽車價格很高,比日本汽車高出幾倍,但是“奔馳”車能走出國門,奔馳在世界各國的道路上。其主要原因除了它的質量過硬以外,善於利用法規信息也是一個重要原因。前些年,奔馳公司了解到世界上許多發達國家都在製訂城市防汙染法規,於是立即研究對策;研製出一種可以過濾汽車尾氣的空氣濾淨器,把它安裝在新出產的“奔馳”車排氣管上。這種濾淨器的濾氣功效達90%以上。不久,各國的防汙染法規相繼生效,汙染空氣超限的汽車被迫淘汰出街。這時,“奔馳”汽車便在國際性的“汽車商戰”中獨樹一幟,受到各國駕車者的青睞。

可以說,無論何時何地每一個商人都與一定的國家政策製度、法律法規緊密聯係。縱然,優良的環境易使優秀者脫穎而出,但任何一個社會都有政局動蕩的時候,縱觀古今,橫覽世界,動蕩坎坷時時有,成敗沉浮平常事,凡脫穎而出的往往是能審時度勢、把握國家政策調整之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