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的主體性確立
從你取得成人資格那一天起,你就不再屬於你父母,也不屬於你的上級,你屬於你自己。確立這一點很重要,因為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如果你不屬於你自己,何來行動的自由?
是誰在行動
“不經曆風雨,怎能見彩虹”一首歌中這樣唱道。人生中的滄桑與磨練,是我們每一個人必須親曆的,這樣才能理解生活的真諦。
世上沒有救世主
要想體悟人生的真諦,必須勇敢地麵對現實,經曆一番苦難才能徹底醒悟。自己去體驗,自己去證明,自己去經曆,自開自門,自己拯救自己。
人的思想往往會在人生中產生幾次轉折,而這轉折多半是讓人難忘的經曆,人們必須有足夠的勇氣才能麵對失敗。在尋求成功中,尋找生命的轉機,尋找拯救自我的方法。
克林頓曾向他的朋友坦言:“在見到肯尼迪那一刻起,我已經確切地知道我要幹什麼了。”克林頓從小有一個不幸的家庭。他平生第一次挺身抗暴隻有14歲。那是1960年,克林頓作為高一學生,體重已超過200磅,身高已接近6英尺,他的塊頭超過了他的繼父。一天夜裏,當繼父在毒打母親時,他推門而入:“爸爸,我有話對你說,我要你站起來,如果你站不起來,我可以幫你。”他對癱坐在地的繼父說:“我不再允許你發酒瘋時動我母親一根指頭,否則你就要小心我了。”……
克林頓少年時給人留下了活潑、開朗的印象。他的朋友說:“現在我才發現他家裏的事情,我被他的不動聲色所蒙蔽。他把一切都深埋在心裏。”
1962年4月,克林頓的母親向羅傑·克林頓——克林頓的繼父提出離婚,她於是用自己的私房錢購置了房間並安頓下來。但沒過多久,羅傑不顧克林頓的反對,提出與克林頓的母親複婚。複婚後時間不長,羅傑在洗衣間裏又打克林頓的母親,並把剪刀抵在她的喉嚨上,克林頓同母異父的弟弟小羅傑撞見後去找他哥哥,大叫著“普巴,普巴,爸爸在殺媽媽。”最後,克林頓把醉成一灘爛泥的繼父推出門外。
“那使比爾變得堅強起來。”克林頓的母親說,克林頓也同意這樣的說法,“她確實給我以教益,讓我在後來的政治生涯中受益匪淺,靠她給我這些教益使我撐過了許多艱難時刻。”
克林頓在反省時說:“我成長過程中碰到的首要問題便是——該怎樣在不喪失原則、不大動幹戈、不費盡口舌的情況下化懈矛盾。”
在克林頓當選了美國總統,實現了少年時代就開始規劃的宏偉藍圖時,一個土生土長的溫泉城人說:“我們中不少人的確小看了他,不管是在可能幫他還是在可能害他的成年人麵前,他都應對自如,他總能巧妙地掩飾自己真實的感情。”(羅傑·莫裏斯《權力伴夥——克林頓與希拉裏的美國》)
克林頓的特殊經曆,使他磨練出堅強的個性,在這種經曆中產生出來的不是懦夫是強者。
現實生活中,有些人在尋求苦難,例如冒險,以此來鍛煉自己,讓自己的人生不再平凡。讓自己擺脫平庸。當然,還有一些人在困難之中懦弱而無能,自認倒黴,在極度悲觀中活著。這樣的話,實在是錯過了通向成功的極好機會。
好運不會自己降臨
孟子有一句名言:“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意思是人在困苦的環境中更容易激發向上的力量,因而也容易生存;而在安逸的環境中,因為沒有壓力,容易懈怠,反而會為自己帶來危難。
所以,一個人生存在這世間,應時時具有行動意識。
世界上很多科學家在告誡人類:愛護環境,否則,地球具有毀滅的一天。保護生態環境,保護森林資源,保護水資源。我們的國家告誡我們:如果我們不奮起直追,我們會被遠遠地甩在後麵。有一天,我們會被開除球籍。
企業的經理告誡他的員工,更新產品,不斷地培養和擴展市場。否則,有一天,你的產品會滯銷,你的企業會破產,你們都得另謀出路。
那麼,我們自己呢?我們如果沒有行動意識,總有一天我們會遇到不可預測的橫禍。
你或許會說,未來是深不可測的,我們何必杞人尤天。何不如一切順其自然,又何必自尋煩惱。
的確,未來難以準確地估量,正因為如此,我們才要有危機意識。在心理上和其他方麵都有所準備,以備突如其來的變化。如果毫無準備,我們會手足無措,不知所終。伊索寓言裏有這樣一則故事:一隻野豬閑著在樹幹磨牙,一隻狐狸看見了,就問它為什麼不躺下來休息享樂,況且現在並沒有獵人和獵狗。
野豬回答說:“等到獵人和獵狗出現的時候再磨牙就來不及啦!”
看來行動意識不僅存在於人類社會,還存在於生物群落。隻要有競爭,就要有憂患意識,這是毋庸置疑的。
首先,這種意識可落實在心理上。心理要隨時準備承受各種突發事件。
其次,在日常生活中,在工作中,在人際關係上,我們處處應有所準備。
人有旦夕禍福。如果發生意外,我們應做好準備。隨時把“萬一”放在心上。
別以為你的命比別人好,別以為你總能交到好運。做好各種準備,大難臨頭時,我們何所懼怕。
行動不僅用腳
不管你有多麼美妙的理想與渴望,你有多麼高的目標,你又是多麼具有能力,那麼,趕快行動,憑實力說話,沒有真正的行動就不能成功。真正的成功者,是從行動中,讓人見識他的不同凡響。生命中充滿了各種機遇,需要我們主動地爭取,麵對著可能的成功,隻是充滿遐想,沒有行動,那麼我們終將碌碌無為,平庸一生。
為實現你人生的目標,必須全力以赴,從目標那裏獲得行動的動力,投入自己的人生之路。
你的生命會因為你的行動而大放異彩,你的行動帶來了很多結果:意想不到的成功或者各種失敗。
那些失敗並沒有什麼可怕之處,它會成為你人生的經驗與教訓,它會讓你少找彎路,每一次的失敗便是向成功更加靠近。
全心全意地向你的目標衝刺吧!把它當做你的生活的最高準則,從目標走向行動,在行動中完善目標,這就是生活的法則,這就是成功的經驗。
麵對自我,接受生活的挑戰,我們完全不必在意別人的指責、訕笑、謾罵,一如既往地向著我們的目標行動,努力實踐一切人生的履曆,認真地生活,善待自己,拓展自己人生的視野。你會發現,世界因你的努力而在改變著,你的目標因你的行動而越來越美,越來越近,你會因此成為人人都羨慕的成功者。
用心生活,用心追求自己的目標。在忙碌的日常生活中付諸行動,在匆忙的工作之時付諸行動。能夠付出,才會有健康的身心,才能創造人生的財富。
說服自己要完成某項活動,就要趕快行動。拖得愈久,開始就越難。克服自己的畏難情緒,克服自己計劃再計劃卻總不敢行動的不良習慣,隻要開始實施,我們發現事情原本是這樣的簡單。
養成快速行動的習慣,在重要的機遇到來之際,不假思索地做出決定,然後快速行動。
在現實中,平凡的主意隻要付諸實施,要比埋藏在心底的絕妙計劃來得有價值。要養成付諸行動的習慣,一開始很艱難,但是熟能生巧,隻要勤加練習,就會變得很容易。
為了自己的人生目標,全力以赴地行動起來吧!
當自己的伯樂
要實現心理獨立,首先就得擺脫依賴他人的需要。一個有創業勇氣和才幹的人,最好的謀生之路就是自己練好內功,獨闖大業,沒有資金也好,沒有靠山也好,隻要有拚盡人生一口氣之銳氣,就不愁狹縫裏擠出一條生路來。真正生活的實質在於獨立。
依賴性是很多人不能成大事的性格所在,這種習慣是把希望都寄托在別人身上,而自己不舍得出一點力氣。成大事者的性格就是依靠自己!依賴別人是人們普遍存在的一種不良性格。
要實現心理獨立,首先就得擺脫依賴他人的需要。請注意,這裏講的是“依賴的需要”,而不是“與人交往”。一旦你覺得需要別人,你便成為一個脆弱的人,一種現代奴隸。這就是說:如果你所依賴的人離開了你、變了心或死去了,那麼你必然會陷入惰性、精神崩潰甚至絕望至死。社會告誡我們,要在心理上依賴父母、老師、上級等各種各樣的人,你或許總是在等待某些人來安撫你。如果你覺得必須根據某人的意願做某事,而且事後感到怨恨、不做又感到內疚的話,那麼可以肯定,你必須走出這一誤區。
一個有創業勇氣和才幹的人,最好的謀生之路就是自己練好內功,獨闖大業,沒有資金也好,沒有靠山也好,隻要有拚盡人生一口氣,就不愁狹縫裏擠出一條生路來。
四年前,美國西部一帶曾炒起一個號稱“第一打工仔”的年輕人,他以年薪50萬美元被一家大公司聘用,上任僅一百多天,他就被炒了魷魚,於是,他又一次成為媒體聚焦的人物。
這位年輕人在大學時期就在無數次的小試牛刀中證明了自己是塊經商的好材料,畢業之後他沒幹上幾天“一杯茶,半盒煙,幾張報紙混一天”的統計員工作,就備感百無聊賴的日子窒息難耐。他毅然辭掉了固定的工作,孑然一身,兩手空空,走上了闖天下的征程。他最初空懷抱負,無地施展,一次次打工都因不甘當“小三子”而辭工走人,但他闖來闖去,在近十年的漂泊中始終沒有選好自己的定位,隻是不斷地換老板而已。依賴別人,使他一直難成大事,最後一次風風火火地當了一百多天的“高價雇工”又宣告失敗,才徹底地使他明白了症結所在。
那是在一個冬季,他在一家大報上看到了某公司50萬美元招聘一名市場部經理的廣告,他報名應聘,接受了一次麵談,他很快就被通知進入了初選的40名。當時,他在應聘時打聽那家公司的實力卻遭拒絕,沒過多久,他又被通知已進入前20名,他真有些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實在不知道自己是如何被選中的。第三次見麵,他運用三寸不爛之舌,結合自己的經曆大談了一通營銷理論,就又糊裏糊塗進入了前10名,這時他對公司還是知之甚少,並且感覺這個企業有什麼地方不對頭,但當他得知自己是108名佼佼者中選出來的前三名時,骨子裏爭強好勝的個性促使他不斷向前,此時三名候選人已通過媒體開始在公眾麵前亮相,他已難以置身事外,整天處於一種亢奮狀態,就在最後的爭奪戰中,他占據了絕對優勢。
但是在短短的任職期間,他備感苦悶,他缺乏許多發揮回天之力的客觀條件,包括營銷部的自主權等等,他誇下的海口無力兌現,他被稱為“繡花枕頭”,讓公司炒了魷魚,公司又以種種借口,拒付高額年薪,他感到深深地屈辱,覺得自己像一隻猴子,被人牽著耍了一圈兒,然後又被隨意地扔了出去。後來雖然在法律的保證下兌現了報酬,但從此他對高薪聘用徹底地失去了信任。
他在總結自己闖天下謀發展的教訓時認識到,他浪費了近十年的最佳創業時光,失敗歸因於依賴別人,在別人的手心裏練功。他深切地體會到,謀事業,求發展,命運一定要把握在自己手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