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二章 追求雙贏(3 / 3)

處理好人際關係,可以提升你在公司裏的名望和地位,吸引老板的目光,為你的發展鋪平道路。後果,往往容易傷害到自己。頂頭上司不喜歡越級報告,一般會“退回原級處理”,你無法收到預期效果。這還有可能導致你與直屬上司之間關係惡化,因為你這樣做明顯是對他的不尊重。事後就算他不炒你魷魚,也難對你委以重任。你的報告如果被同事們知道了,他們可能會攻擊你而使你“裏外不是人”。

就算你的報告是非常正確的,你也是破壞了單位的正常運行程序,這會使頂頭上司頭疼。即使你成功了,他們也會心存芥蒂,認為你對他們也可能采取同樣的行為。所以,一般情況下,不要打越級報告。

克勞迪就在這方麵缺乏經驗。當公司安排了一項重要的工作項目之後,部門主管反複考慮,猶豫不決,難以下定決心,拿不出可行的方案。這時克勞迪就越過部門主管,直接向總經理說自己承擔這項任務沒問題。他的這種做法無疑嚴重傷害了部門主管的感情。其實,他本應該跟部門主管商量對策,分擔他的壓力,拿出方案來,這樣不僅為部門主管解了憂,也能使部門主管對自己有個好印象。而就在部門主管需要幫助的時候,克勞迪不但沒有給予安慰和分憂,反而施加了更多的壓力。這種做法使部門主管對他很不滿意,事後時間不久,就找了個理由把克勞迪辭退了。

在工作中,你若是想打越級報告,需要先檢視一下自己的動機,是為公司利益著想而不是為了個人利益。確認了這一點,你就能選擇正確的做法了。

所以,在工作中你有什麼建議或想法需要打報告時,一定要逐。上報。最好先與直屬上司進行溝通,這樣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在公司裏,總有一些人嘴巴閑不住,到處亂講話。他們一有空就會湊在一起,東家長、西家短地說起某部門的壞話或議論同事的私生活。你可能也會經常參與其中,把自己聽到的小道消息四處傳播,在背後飛短流長地議論別人。

無論出於什麼動機,在背後說人閑話都是一種極不好的風氣,既影響公司內部的團結又會引發人際關係危機。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應該是光明正大、坦誠相見的。即使有意見,也該用正當的渠道傳達,而不應該在背後嘀嘀咕咕。

公司是一個整體,各個員工之間隻有相互配合,才會有所發展。如果這種說長道短的壞風氣在公司彌漫開來,就會出現不團結的裂痕,你個人的工作也一定會受到影響。

如果你有背後議論他人的行為,就必須對其有清醒的認識,認識到這樣做對己不利,也同樣會被別人所厭惡,給人留下壞印象。這時,你需要把這些行為一一挑出來,或改善或拋棄,並盡量少去接觸小道消息。當你想參與這種議論時,可以自問一下“這是真的嗎?”“這樣好嗎?”“這樣做有必要嗎?”

作為公司的一員,你應該把注意力集中到工作上,這樣做對公司、對同事、對你都是有益無害的。

讓我們風雨同舟

付出是生存之本

有一則寓言故事,蘊含了深刻的做人哲理。

趙秀才與錢商人死後一起來到地獄,閻王看過功德簿後對他們說:“你們二人前生沒有做什麼壞事,我特準許你們來生投胎為人。但現在隻有兩種做人的方式讓你們選擇,一種是做付出的人,一種是做索取的人。也就是說,一個人需要過付出、給予的人生,一個人需要過索取、接受的人生。”閻王說完,便讓趙秀才和錢商人慎重考慮後再做選擇。

趙秀才心想,前生我的日子過得並不富裕,有時還填不飽肚子,現在準許來生過索取、接受的生活,也就是吃、穿都是現成的,我隻用坐享其成就行了,那樣真是太舒服了。想到這裏,他第一個說道:“我要做索取的人。”

錢商人看到趙秀才選擇了來生過索取、接受的人生,自己隻有付出、給予這條人生之路可供選擇,沒有別的選擇,他還想到自己前生經商賺了一點錢,來生就把它們都施舍出去吧。於是,他心甘情願地選擇了過付出、給予的生活,做一個付出的人。

閻王看他們選擇完了,當下判定二人來生的命運:“趙秀才甘願過索取、接受的人生,下輩子做乞丐,整天向人索取飯食,接受別人的施舍。錢商人甘願過付出、給予的人生。下輩子做富豪,行善布施,幫助別人。”

這個寓言故事告訴了我們這樣一個道理:一個人在選擇人生時,其實也在選擇態度。態度決定一切。誰懂得付出與給予,他人生的結局總不會太壞。

付出、給予,這是我們立身之本。我們懂得付出,就永遠有可以付出的資本;我們貪圖索取,就永遠有必須索取的企求。付出越多,收獲越大;索取越多,收獲越小。人生就是由這樣一種慣性趨勢操縱著,我們生存在什麼樣的狀態下。這種狀態就會像滾雪球似的,越滾越大。隻要我們養成付出、給予的習慣,我們就會擁有越來越多的可供付出、給予的資本。

付出、給予的核心,也就是愛。

《李嘉誠的做人之道》一書中展示了李嘉誠這位“千億富豪”的拳拳愛國家、愛人民之心。

李嘉誠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錢來自社會,應該用於社會”。他在取得巨大的物質財富之後,便積極推行有利於國家和人民的慈善事業。為了替家鄉人民辦一點實事,李嘉誠在百忙之中,還親自在汕頭選擇校址購地900畝建立汕頭大學,他出資數億港元為學校購置最現代化的設備,還物色教授,捐贈大量電子教學儀器。在北京舉辦的1990年亞運會籌資階段,李嘉誠一次捐獻30萬元,是捐獻資財的最大戶頭。1991年,我國華東地區遭受特大洪澇災害,李嘉誠個人捐款5000萬港幣,成為當時個人捐款最多的企業家。1992年,李嘉誠與中國殘聯主席鄧樸方會晤,他對鄧樸方說,他和兩個孩子(李澤钜、李澤楷)經過考慮,再捐一億港元,也作為一個種子,通過各方麵的共同努力,為全國的殘疾患者辦點實事。李嘉誠先生對祖國的捐資援助從不吝於投入,到目前為止,捐款數額已超過22億港元。

人格上的高貴同時造就了事業上的高貴。富有偉大愛心的李嘉誠在生意圈中樹立了良好的公信力。

孟了日:“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因為我們的付出和給予,為他人造就了幸福和快樂,而這種幸福和快樂,最終也會降臨到我們自己的身上。

你想奉獻什麼

人生的意義是一種奉獻,隻要你願意,每個人都能做到這一點。有智慧的人奉獻智慧,沒有智慧的人奉獻體力,沒有體力的人奉獻財物,沒有財物的人奉獻技術,沒有技術的人奉獻言語,沒有言語的人奉獻微笑,沒有微笑的人奉獻祈禱。每個人都能盡一己之力以服務人群,不僅利己,並造福社會。

生活的辯證法時時處處啟迪著人們:一個人價值的實現。不能隻顧及個人生命和利益的存在。並且,它也不由自己給自己的生存意義給予評判。個人不能離開他賴以生存的群體,不能離開由這些群體所構成的社會;個人的生命價值是由他人、社會給予評判的。隻有在一定的社會條件下,個人的人生價值才能得以體現出來。因此,一個人在自己的人生征途中時刻不能脫離集體、社會;個人必須為大眾,為社會承擔責任,做出貢獻,奉獻自我。一個人隻有當超越自己生命的狹小圈子,而熱心投入到社會之中,才有可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從前有個國王,非常寵愛他的兒子。這位年輕的王子,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要什麼有什麼。可是,他從來沒有開心地笑過一回,常常愁眉緊鎖,鬱鬱寡歡。

有一天,一位魔術師走進王宮對國王說,他能讓王子快樂起來。國王興奮地說:“如果你能辦成這件事,宮裏的金銀財寶你隨便拿。”

魔術師帶著王子進了一間秘室,他用白色的東西在一張紙上塗了些筆畫,然後交給王子,並囑咐他點亮蠟燭,看紙上會出現什麼。說完,魔術師走開了。

年輕的王子在燭光的映照下,看見那些白色的字跡化做美麗的綠色,變成這樣幾個字:“每天為別人做一件善事。”王子依此做去,不久,他果然成為了一個快樂的少年。

這個小故事告訴我們:有人之所以生活得有意義,有快樂,有豐足感,是因為他能奉獻,而不是處心積慮地想到占有。奉獻給人一個實現自我的空間,因為他知道要努力工作,為社會服務,他知道要肩負一個幫助和安慰大眾的使命。在那努力的目標之中,他發現了生活實現的空間。

一個人隻要肯為別人奉獻自我,他就會生活在快樂之中。如果我們養成奉獻的習慣,我們就會擁有心靈和財富的富足。

如果一個人能夠用愛心無償地給予別人以服務和幫助,他的生命一定閃爍著光彩,充滿著喜悅和快樂。

曾獲諾貝爾和平獎,受全世界敬仰的德蘭修女,由於和英國平民王妃戴安娜的死期接近,所以有人將她們二人相提並論,但她們卻是兩個截然不同的類型。德蘭沒有戴妃的風華絕代,她個子瘦小,相貌普通;她有的,是一顆美麗的愛心。戴妃在衛生、安全的醫院裏和艾滋病人握手,會有記者拍下照片刊登在報刊雜誌上,讓人歌頌她的愛心;可德蘭卻不知多少次在汙穢、肮髒的街道擁抱那些患皮膚病、傳染病,甚至周身流膿的垂死病人,把他們帶回自己的住處,照顧他們,安葬他們,讓人們享受她的奉獻。

許多人一談到德蘭修女,都說她是個偉大的人,和她相比,自己實在太渺小了。可德蘭修女卻說:“我們都不是偉大的人,但我們可以用偉大的愛來做生活中每一件平凡的事。”

幫助你的“敵人”

雙贏最後表現在經營的實踐中。一間小雜貨店對麵新開了一家大型的連鎖商店,這家商店即將打垮雜貨店的生意。雜貨店的老板憂愁地找牧師訴苦。牧師建議他:“每天早上站在商店門前祈禱你的商店生意興隆,然後轉過身去,也同樣地祈禱那家連鎖商店,也就是當眾擁抱你的敵人。”

一段日子後,正如這人當初所擔心的,他的商店關門了,但他卻被聘為那家連鎖店的經理人,而且收入比以前更好。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立性格。但人和動物有些方麵是不同的,動物的所有行為都依其本性而發,屬於自然的反應。但人不同,人經過思考,可以依當時的需要,做出各種不同的行為選擇,例如——當眾擁抱你的敵人!能當眾擁抱敵人的人站在主動的地位,往往能製人而不受製於人。你采取主動,不隻迷惑了對方,使對方搞不清你對他的態度,也迷惑了第三者,搞不清楚你和對方到底是敵還是友,甚至誤認為你已化敵為友。可是,是敵是友,隻有你心裏才明白,但你的主動,卻使對方處於接招、應戰的被動姿勢,如果對方不能去擁抱你,那麼他將得到一個心胸狹窄之類的評語。一經比較二人的分量立即有了輕重。所以,當眾擁抱你的敵人,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你都是贏家!

其次,當眾擁抱敵人,除了可以在某種程度上降低對方對你的敵意之外,也可避免惡化對對方的敵意。換句話說,在敵友之間,留下一條灰色地帶,免得敵意鮮明,反而阻擋了自己的去路與退路。

而最重要的是,當眾擁抱敵人這個動作一旦做出來,久了就會成為習慣,讓你和別人相處時,能容天下人、天下物,出入無礙,進退自如,而這正是你成就大事業的本錢。

也許你會在心裏說:“我絕不會當眾擁抱敵人,那會顯得我沒有骨氣。”那麼,好吧,你就等著吃虧吧!

不要太自私

一隻獅子和一隻野狼同時發現了一隻小鹿,於是商量好共同去追捕那隻小鹿。它們配合得很默契,當野狼把小鹿撲倒後。獅子便上前一口把小鹿咬死。

但這時獅子起了貪念,不想和野狼共同分享這隻小鹿,於是想把野狼也咬死,可是野狼拚命抵抗,後來狼雖然被獅子咬死了,但獅子也受了很重的傷,無法享受美味。

我常想,如果獅子不起貪念,和野狼共享那隻小鹿,那不就皆大歡喜了嗎?這個故事就是你死我活或你活我死的單贏!

大自然的弱肉強食講的是力量,而不是日後的長久利益,這是為了生存的需要。但人類社會和動物世界不同,人類社會遠比動物世界複雜,個人和個人之間,團體和團體之間的依存關係相當緊密,除了競賽之外,任何你死我活或你活我死的情形對自己都是不利的。像戰爭,哪個戰爭不是傷人又傷己?像派係鬥爭,哪一派不是元氣大傷?因此單贏並不是人類社會的生存之道。

這個故事中的獅子如果不咬死野狼,而是和野狼平分獵物,不但自己不會受到重傷,也可享受美味,這就是雙贏!

在紛繁複雜的社會中,我建議你也采用雙贏這個觀念,這倒不是看輕了你的實力,認為你無力扳倒你的對手,而是為了實際上的需要——如前麵所說,任何單贏對你都是不利的,因為它必然會有這樣的結果:

——除非對手是個軟弱角色,否則你必然會付出很大的心力和成本,而當你打倒對方獲得勝利時,你大概也身心疲憊了,甚至所得到的還不足以償付你的損失!

——在人類社會裏,沒有絕對的毀滅,因此你的單贏策略將引起對方的憤恨,成為你潛在的危險,從此你會陷入冤冤相報的循環套中。

所以無論從什麼角度來看,你死我活從實質利益和長遠利益上來看都是不利的,因此你應該活用雙贏的策略,追求你活我也活:

——在人際關係上,講求彼此的和諧與互助合作,麵對利益時,與其獨吞,不如共享。——在商業利益上,講求有錢大家賺,這次我賺,下次你賺,這回我賺多,下回你賺多!

總之,雙贏是一種良性的競爭,不過,人在處於絕對優勢時,常會忘記前麵那則寓言所描述的情況,而它導致的結果也必然是——贏得淒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