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生活上,你們溺愛我!--孩子在生活依賴父母的主因(2)(1 / 3)

在整個活動的過程中,中小學生頂著烈日在街頭賣報。“買報紙嗎?1份1元……”這樣的賣報聲傳遍了活動的每一個角落。當然,他們也會遇到被行人拒絕的時候,其中一個學生說:“雖然心裏有點難過,但是覺得很有意義,因為我第一次感覺到了父母賺錢的辛苦。”

這的確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活動。因為,我們給孩子講無數次“掙錢不容易”,都不如讓他親身體驗一次。一旦孩子體驗到了錢財來之不易,體驗到了掙錢的不易和辛苦,花錢就會有所顧慮,就會慢慢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去做呢?

l讓孩子了解錢是從哪裏來的

一天,媽媽問7歲的曉雲:“你身上的這些零花錢都是從哪裏來的啊?”

曉雲答道:“這是您前天給我的啊,難道您忘了嗎?”

“那媽媽的錢是怎麼來的呢?”

曉雲想了想,說:“不是從銀行裏取出來的嗎?上次您帶我去銀行,我親眼看到的啊!”

很多孩子像曉雲一樣,認為父母的錢是從銀行裏取出來的。我們也許會覺得孩子很天真,很好笑,但是卻值得我們深思。

如果孩子覺得輕而易舉就可以得到錢的話,那麼對於我們給的每一分錢,他就會覺得無所謂,隻要想花錢,就會問我們要,有時候還會埋怨我們給的錢太少。而且,孩子花錢就會很隨便,就會很容易養成揮霍浪費的壞習慣。

因此,我們應該盡早讓孩子知道:金錢是通過辛苦工作換來的,是付出勞動後的報酬。當我們與孩子一起買東西時,我們就可以有意識地告訴他,這些錢需要花費多少時間、付出多少勞動才會獲得。這樣一來,孩子就會知道,隻有付出勞動才能得到金錢,才能買到想要的東西。

l帶孩子到自己工作的地方看看

如果我們隻是口頭上對孩子說“金錢是通過辛苦工作換來的”、“金錢來之不易”,孩子的印象不會太深刻。如果有條件的話,我們可以帶孩子到自己工作的地方參觀一下,讓他了解一下我們工作的環境,看一看我們辛勤勞作的身影,或者是參與我們艱苦勞作的過程。

通過這種社會實踐,能夠讓孩子明白“工作”的真正含義,理解父母勞動的價值,親身體驗父母工作的辛苦,才能明白掙錢的不容易。而且,孩子看到父母的工作是如此辛苦,他會更加尊重、敬愛父母。

l給孩子創造打工掙錢的機會

有這樣一個真實而發人深省的故事:

有個女孩剛上小學,有一次,父母帶著她去逛街,在一個繁華的路口,他們看到一位老爺爺在賣報紙。於是,爸爸拿出5塊錢,讓女兒買了10份報紙。當女兒買回來後,父母與她商量:按原價把報紙賣出去,看看需要花多長時間。

在父母的幫助下,女孩用了挺長時間,費了很大勁兒,才把10份報紙賣出去。隨後,父母又讓女兒去詢問報的老爺爺“一份報紙能掙多少錢”。

女孩從老爺爺那裏得知,一份報紙隻能掙幾分錢。女孩一算賬,才知道,自己花了這麼長時間、費了這麼多口舌,才掙了幾毛錢。想到這裏,女孩對父母說:“爸爸、媽媽,掙錢真是太不容易了,我以後再也不亂花錢了。”

其實,我們也應該借鑒這對父母的方法,有意識地在節假日給孩子創造打工掙錢的機會。當孩子通過一次次“打工掙錢”的親身體驗,才會深切地明白掙錢的艱辛。

我們可以鼓勵孩子去快餐店打工,發宣傳單,推銷一些小物品,送報紙,送牛奶,等等。對於年齡小的孩子,我們需要陪在他的身邊,一來可以保證他的安全,二來可以給予適當的指導和幫助。對於年齡大的孩子,我們就可以放手讓他自己去找打工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