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利阿·伯克級驅逐艦(美)
阿利·伯克級艦隊驅逐艦作為美國海軍更大的“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的補充,為美軍航母編隊提供保護。這種大型導彈驅逐艦的設計目的是為了取代20世紀60年代服役的亞當斯和昆茲級驅逐艦。阿利·伯克級的主要作戰目的是提供有效的防空保護,它裝備了SPY-1D版的“宙斯盾”區域防空係統。
阿利·伯克級是美軍第一種能在核生化環境下作戰的戰艦,船員活動完被限製在船身及其上層建築的堅固防護內。塑料纖維複合裝甲保護著所有關鍵性的機器設備,以及作戰艙室。該艦還安裝了20毫米口徑的“密集陣”近程防禦武器係統,並搭載了反潛直升機,機上的激光指示儀可為DP型艦炮發射的“神槍手”炮彈提供指引。該級驅逐艦的第一艘——阿利·伯克號於1988年12月開工建造,1989年9月下水,1991年建成。阿利·伯克級驅逐艦安裝了兩座Mk41型垂直發射係統,可發射“戰斧”式巡航導彈,“魚叉”反艦導彈和“標準”SM-2MR型艦對空導彈。
阿利·伯克級是世界上第一種裝備“宙斯盾”係統並全麵采用隱形設計的驅逐艦,武器裝備、電子裝備高度智能化,具有對陸、對海、對空和反潛的全麵作戰能力,代表了美國海軍驅逐艦的最高水平,堪稱尖端之艦。2005年9月21日,其他驅逐艦退役完畢後,它成為美國海軍唯一現役驅逐艦。
阿利·伯克級是當今世界上最頂尖的驅逐艦,其重量和火力超過許多巡洋艦。首艦“阿利·伯克”號於1988年12月開工,1991年7月正式服役。由於它的舷號為DDG51,所以阿利·伯克級也稱為DDG51級。
為了提高生命力,阿利·伯克級的設計中充分考慮了減輕戰損和在戰損情況下保持戰鬥力的措施。它是世界上第一艘有核生化空氣過濾器的防護戰艦,其艦體設計具有氣密效果,所有船艙皆可增加氣壓來防止核生化汙染;戰情中心設置於艦體中央,周圍被許多通道環繞,和過去美國海軍的習慣不同;此外還將戰術資料分至各艙室處理,如聲呐室位於戰情中心前方,以避免整個戰艦因敵方的攻擊而失去戰鬥力;重要艙室都敷設了“凱芙拉”裝甲,重要係統均有抗衝擊加固,能經受水下和空中爆炸的衝擊效應。
著名的“宙斯盾”係統是阿利·伯克級最引人注目之處。該係統包括SPY-1D相控陣雷達、SPG-62防空導彈火控雷達、MK-41導彈垂直發射係統,UYK-43計算機、MK-2顯示係統、MK-34火炮武器係統、輕型機載多用途係統及全球定位係統。
全係統核心是SPY-1D相控陣雷達。它的天線由4塊八角形的固定式輻射陣麵構成,工作時借助於計算機對各陣麵上的發射單元進行360°的相位掃描,不僅速度快、精度高,而且僅一部雷達就可完成探測、跟蹤、製導等多種功能,可以同時搜索和跟蹤上百個空中和水麵目標。該雷達的工作參數可以迅速變換,具有極強的抗幹擾能力,還能消除海麵雜波的影響,可以有效探測掠海飛行的超低空目標。
由MK-41係統垂直發射的“戰斧”巡航導彈,分為對地攻擊型和反艦型;其中對地型又分為核裝藥型和常規彈頭型。核裝藥型射程為2500千米,命中誤差為80米;常規彈頭型射程為1300千米,命中誤差僅為10米。
阿利·伯克級的武器裝備主要為四聯裝“捕鯨叉”反艦導彈發射裝置2座。
該彈0.9馬赫時射程130千米,主動雷達尋的。另有127毫米全自動炮1座,射程為27千米。
由MK-41係統垂直發射的“標準Ⅱ”防空導彈。MK-41係統首尾各有1座,載彈量分別為29枚和61枚(ⅡA型為32枚和64枚)。該係統視作戰任務決定“戰斧”和“標準Ⅱ”和“阿斯洛克”的裝彈量,但無疑以“標準Ⅱ”為主。該彈為指令加慣性製導,半主動雷達尋的,2馬赫時射程73千米。末端防禦為2座6管“密集陣”係統,射程2千米。另外,DDG-51ⅡA型驅逐艦將增加用MK-41發射的改進型“海麻雀”近防導彈,該彈長3.7米,重282千克,射程為30千米,速度比原型提高1倍,可攔截超音速反艦導彈。在1個MK-41垂直發射係統的標準儲運發射箱中可裝載4枚導彈,這將使該級艦近程反導能力大為提高。
在DDG-51l型和DDG-51Ⅱ型中沒有直升機機庫,沒有駐艦直升機,僅有降落平台和油、彈補給設施,這無疑會損害其反潛能力。在DDGⅡA型艦上將設雙直升機庫,使其可以攜載兩架SH-60B/F直升機,反潛能力得到極大提高。利用MK-41係統,該級艦還可發射“阿斯洛克”反潛導彈。值得一提的是,垂直發射的“阿斯洛克”射程增加到20千米。此外,它還有兩具MK-32-3型324毫米魚雷發射裝置,可發射MK-46型或MK-50型反潛魚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