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各展神威——各國驅逐艦集錦(3)(1 / 3)

英國皇家海軍的熱情號是英國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及其以前裝備的最優秀的驅逐艦之一。英國皇家海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啟動了大型驅逐艦建造項目,直到1924年,新的該級驅逐艦才被批準建造。該級艦的原型艦由英國最優秀的驅逐艦生產商——桑尼克羅夫特公司和亞羅公司負責建造,該級艦采用了最新型的設計,航速更快,並采用了全鋼艦橋,作戰半徑也更大,艦上采用了四聯裝魚雷發射管,並在艦炮上加裝了全方位的防護板,A級驅逐艦由此衍生而來。熱情號是8艘A級驅逐艦中的一艘,它的建造為英國皇家海軍驅逐艦的建造開啟了一個新紀元。

A級艦安裝了四聯裝魚雷發射管,並為其119毫米(4.7英寸)艦炮加裝了全方位的防火板。1940年6月,熱情號及其姊妹艦阿卡斯塔號在為光榮號航空母艦護航時,被德軍戰列巡洋艦沙恩霍斯特號和格耐森瑙號擊沉。光榮號也沉入海底。除以上戰艦外,該級艦還包括阿凱提斯號(1942年12月31日被擊沉)、冥河號(1940年12月17日被擊沉)、積極號、羚羊號、安東尼號和箭號。還有兩艘該級艦在加拿大皇家海軍服役,為薩格奈號和斯基納號,後者於1944年在冰島海岸擱淺。

四、伊萊克特拉號驅逐艦(英)

“皇家海軍的伊萊克特拉號從煙霧中發起攻擊,從此消失不見”,人們這樣描述這艘英勇的驅逐艦及其船員的神秘結局。

英國皇家海軍的伊萊克特拉號於1934年2月下水,是9艘E級驅逐艦中的一艘。它最初於1940年4月在挪威海域執行任務,一年後,該艦為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護航,參與了獵殺德軍俾斯麥號戰列艦的行動。1941年10月,該艦及快速號驅逐艦在新加坡與威爾士親王號會合;1941年12月10日,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和反擊號驅逐艦被日軍戰機擊沉,伊萊克特拉號親身經曆了這一悲劇。

1942年2月27日,伊萊克特拉號艦加入了由英國、荷蘭和美國戰艦組成的聯合艦隊,截擊在爪哇島的日軍。在與敵軍8艘驅逐艦和那珂號巡洋艦的近身混戰中,伊萊克特拉號透過煙幕發起攻擊,從此消失不見。爪哇島海戰的結果是,盟軍已經徹底喪失了阻止日軍侵入東南亞的可能。在該戰場上,英國皇家海軍僅剩老舊的輕型巡洋艦達娜厄號和龍號,以及驅逐艦偵察兵號和特納多斯號;這些艦隻於2月28日從巽他海峽起航,在澳大利亞巡洋艦霍巴特號的護衛下,駛往科倫坡,沿途打撈遇難水兵。另一艘英國驅逐艦要塞號在3月2號從爪哇撤退時,與澳大利亞皇家海軍的亞拉號一起被敵艦擊沉。

五、凱利號驅逐艦(英)

英國皇家海軍的K級驅逐艦——凱利號注定會成為一艘著名戰艦,因為其艦長是著名的路易斯·蒙巴頓勳爵。凱利號及其船員的戰鬥事跡也因電影《與祖國同在》而聞名。

英國皇家海軍凱利號於1938年10月下水,是K級驅逐艦中的一艘,K級驅逐艦標誌著英國驅逐艦設計的改變。作為20世紀第一種采用單煙囪的戰艦,J、K和l級驅逐艦安裝了部落級等大型戰艦上的艦炮和炮塔,船體卻更加容易建造。6門120毫米(4.7英寸)Mk12型艦炮的最大仰角為40°,防空則由煙囪後方的四聯裝“雙響”炮負責,炮彈重量為2磅。這一弱點在戰爭早期暴露無遺,空襲給包括凱利號在內的驅逐艦造成了重大傷亡,俯衝轟炸更是明顯。凱利號在挪威戰役的末期積極參戰,以掩護盟軍從挪威的港口撤離。

1940年5月10日,在與其他六艘驅逐艦和伯明翰號巡洋艦一同駛往斯卡格拉克海峽時,凱利號被德國S31號魚雷艇擊中,不得不由鬥牛犬號驅逐艦拖往泰恩河上的紐卡斯爾。修複後,它被部署在地中海。1941年5月23日,凱利號及其姊妹艦克什米爾號在克利特島附近被德國俯衝轟炸機擊沉。

六、果敢級驅逐艦(英)

果敢級驅逐艦在20世紀50年代初期顯得非同尋常。該級艦按輕型驅逐艦進行人員配置。由一名上校而不是中校指揮,采用軍號而不是哨子對船員們發號施令。在果敢級之後,英國海軍部又研發了一種新的更為強大的戰艦,稱為“1953型驅逐艦”。該型戰艦航速更快,火力強大,可近距離與前蘇聯海軍的新型斯維爾德洛夫級巡洋艦交戰。該級艦裝備一門大口徑的5英寸艦炮,射速為每分鍾96發(後大幅削減為每分鍾81發)。炮彈安裝折疊尾翼,采用可拋式膛片。這一設計方案於1955年被放棄。

果敢號於1949年下水,該艦與其他七艘姊妹艦是由早期的戰鬥級和武器級驅逐艦加大艦身改進而來,可執行多種任務,包括反潛和偵察。它們是英國皇家海軍當時建造的最大的驅逐艦,采用了全焊接船體。114毫米(4.5英寸)艦炮由雷達控製,自動射擊。柵格狀前桅圍繞前煙囪而建,使果敢號的外觀獨一無二,不同尋常。在“冷戰”早期,果敢級驅逐艦是北約在北大西洋“獵殺”海軍部隊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艦艇是英國第一種多用途驅逐艦,為驅逐艦的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今天的強大海軍艦船均由此發展而來。

七、埃克塞特號驅逐艦(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