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母慈女孝一出溶血親情
姑嫂和諧掩藏畸臉形癡
戲看到一半,袁氏見到袁老夫人院子裏的貼身嬤嬤正站在內院一角,往裏張望。由於內院人多,甚為熱鬧,那嬤嬤隻得一一細看過去,生怕錯過什麼。當她觸及到袁氏的目光,立即眼前一亮,袁氏心裏豁然開朗,敢情是母親先指人來找自己了。她微笑著對身邊的幾位夫人道了聲失陪,留下徐嬤嬤,自己則從另一邊的側門離開了,並未與那位嬤嬤同步。
嫁出去的女兒,不管婆婆對你有多好,心底裏還是會不由自主跟自己的母親親熱些,難得回來一次,說說體己話也無可厚非,眾夫人都是明白這個道理的,怎麼會阻礙袁氏母女小聚?隻是當她們掃過一直端坐著繼續看戲的小袁氏時,怎麼都覺得蹊蹺,同樣是女兒,同樣是嫡出,為何袁老夫人獨獨對長女相邀?而見到姐姐前去,做妹妹的那麼坦然,不是也有些此地無銀麼?
幾位夫人也不敢明目張膽地看,隻如此那邊交頭接耳,在她們看來,這袁府也是秘密頗多啊!
轉而有夫人回想起當年小袁氏出嫁前的那段事情,也就釋然了。難怪!
但是不管幾位夫人如何揣測,正主之一愣是連眼皮也未抬,絲毫不把這件事情放在心上。再看主事之一的袁大夫人,同樣是一副怡然自得的表情,偶爾還能跟坐在側麵的小袁氏玩笑幾句。眾夫人愕然了,袁大夫人有這般氣度自是與生俱來的,可以往隻覺得杜大夫人為人寬厚仁慈,彰顯大家風範。如今隻是嫁到周家幾年的小袁氏,居然也能這般談笑自如,當真是“易求無價寶,難得有情郎”!
眾夫人就不樂意了,尤其是閨閣時芳名大過小袁氏的那幾人,既豔羨著她如今的福氣,心下思考著回去與自己的丈夫也要跟著學學那周大人是如何在城為官的,又暗自惱恨當初自己為何沒有這雙慧眼,於是,看向小袁氏的目光多了些其他意味。小袁氏呢,對這些目光,都是一視同仁地微笑著看了一眼對方,然後氣定神閑地轉頭喝茶去了!
袁大夫人呢,悄悄對小袁氏說了句什麼,然後姑嫂倆忘我地嬌笑起來,直把被冷在一邊的袁三夫人氣了個夠嗆!
袁老夫人長著一張慈眉善目的臉,但行事卻十分心狠手辣。否則堂堂五品官的袁老太爺也不至於會隻有一個從通房抬上來且沒有任何子女的姨娘,而袁大老爺、袁二老爺、袁三老爺及袁氏、小袁氏皆是袁老夫人所出,排在第四的是位早夭的小姐,那是袁老夫人第一個女兒,所以盡管早夭,袁老夫人還是給她留了個名號。
五位兄弟姊妹都長得像袁老夫人多些,唯一相同的是都遺傳了袁老太爺的濃眉,但姐妹倆都遺傳了袁老夫人的白皙膚質,所以即使到了年過三十,袁氏仍是姿色較為出挑的。比起小女兒,袁老夫人更加疼愛大女兒,除了大女兒更加柔順聽她的安排外,多半也是因為大女兒長得跟她最為相似的緣故。
袁老夫人聽到聲音,閉著的眼豁然睜開,眼裏露著精光。待女兒坐定,她才道:“是他陪你回來的?”
袁氏道:“是的,這麼大的事,夫君是定會陪我回來的。”
袁老夫人哼一聲,瞥了眼女兒,說話毫不留情:“若不是他那母親為了老二的仕途,你以為他會?”
袁氏也知道母親說的話有幾分道理,她一時摸不清母親的意思,便隻安靜坐著,等待接下來的責罵。
房內突然安靜下來,袁氏幾乎能夠聽見自己的心跳。袁老夫人忽然道:“你做的很好。”
袁氏抬頭:“母親……”
袁老夫人將佛珠一放,道:“為人正室,就該做得襟懷坦蕩,省得讓人挑了你的錯處來。”
“那兩個丫頭早晚也是要嫁人的,一個身後雖有個不成器的姨娘,但也不足為懼,另一個就更好說了,且她們的婚嫁都捏在你的手上……”
“母親……”袁氏直到此時才知道母親叫她來的目的,並非是她在母親眼裏更為看重,而是,小袁氏家根本沒有妾侍,那周大人雖有個前妻所生的女兒,但是已經外嫁!袁氏哭笑不得:“母親,她們還隻是孩子。”
袁老夫人不樂意了,繃起臉道:“凡事都要防範於未然!”
她想訓斥,想起女兒嫁人了,畢竟不妥,心一軟,口氣也緩下來:“你知道,當年我是如何鬥敗那幾個女人,然後留住你父親的麼?作為正室,要不著痕跡地對付丈夫身邊的女人,還要留住丈夫的心,就要對他的孩子好!當然,若是沒有,便是更好。”
然後又舉例道:“千萬不要學你大嫂,凡事不給自己留幾分餘地,就那麼明目張膽地看不上你大哥的幾個庶子庶女。要不是因為,哼……”
袁氏感覺一股涼風從背後刮過,她知道母親做事從來都是算計了每一分,但是,她沒想到這些年母親還是對大嫂有著隔閡。都說婆媳是天敵,也許大嫂的日子,並不是麵上看到的那麼風光,隻是她為人有些粗枝大葉,沒有察覺而已。
袁氏深深感到有些悲涼,同時也慶幸坐在她上首的是她的生母,而非婆母。自己的婆婆雖說偶爾也對她有些怨言,但是從來沒有像母親對大嫂這般,哪怕是那一年那件事婆母懷疑到她的頭上時,也沒有這樣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