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楊伯峻《論語譯注》,北京:中華書局,1958年版。
[2]朱東潤:《詩三百篇探故·緒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11月版。
[3]阮元:《研經堂一集·釋頌》。
[4]朱光潛:《詩論》《朱光潛美學文集》第二卷,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2年版。
[5]朱熹:《詩集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6]鍾嶸:《詩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7]張啟成:《詩經研究史論稿》,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8]引自朱光潛:《詩論》《第一章詩的起源》,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2年版。
[9]《明詩綜》,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460冊,台北:商務印書館,1983年版。
[10]方玉潤:《詩經原始》,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2月版。
[11]楊伯峻譯注:《論語》,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版。
[12]夏傳才:《詩經講座》,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13]《範文瀾曆史論文選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79年版。
[14]朱自清:《詩言誌辨》,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
[15]方玉潤:《詩經原始》,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版。
[16]金開誠:《閑坐說詩經》,北京:中華書局,1963年版。
[17]阮元:《研經堂一集·釋頌》。
[18]《王國維遺書·說周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19]張西堂:《詩經六論》,北京:商務印書館,1957年版。
[20]《禮記·明堂禮》,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2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版。
[21]朱熹:《詩集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22]鄭玄箋,孔穎達疏:《毛詩正義》,十三經注疏,北京:中華書局,1957年版。
[23]郭紹虞校譯,嚴羽《滄浪詩話校釋》,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1年版。
[24]李調元著,詹杭倫、沈時蓉校正《雨村詩話校正》,成都:巴蜀書社,2006年版。
[25]鍾嶸著,曹旭集注《詩品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26]鄭玄箋,孔穎達疏《毛詩正義》十三經注疏,三,北京:中華書局,1957年版。
[27]顧頡剛編《吳歌甲集》,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0年8月版。
[28]李商隱《夜雨寄北》,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編《唐詩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8年版。
[29]杜甫《春夜憶李白》,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編《唐詩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8年版。
[30]馬瑞辰撰,陳金生點校《毛詩傳箋通釋》,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版。
[31]劉向撰,張濤譯注《列女傳》,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1990年版。
[32]賀裳《皺水軒詞筌》,《唐宋名家詞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33]朱熹《詩集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34]浦起龍《讀杜心解》,北京:中華書局,1961年版。
[35]引自方玉潤《詩經原始》,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版。
[36]陳第《毛詩古音考·附相鼠釋義》,文淵閣四庫全書,第239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版。
[37]薑炳璋《詩序補義》第12卷,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9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