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山,南接秦嶺,北瞰黃渭。素有“自古華山一條路,奇險下第一山”的美稱。泰山之雄、衡山之秀、恒山之奇、嵩山之絕都引人入勝,但它們顯然都不符合亂世江湖中人的個性,隻有華山的險峻,才能映襯出亂世中,江湖人刀頭搏命,險象環生的喋血生涯!
這一日在華山落雁峰上,一漢子麵向峰前雲海負手而立,此人三十來歲年紀,身材魁梧,長方臉,頷下一叢齊整的短須,雙目中精光湛然,身穿一件青色布袍,腰挎一把連鞘單刀。峰頂山風瑟瑟,林木瀟瀟,長袍隨風咧咧作響。
此人在危崖邊默然站立半晌,驀地張嘴吸氣。但見他的胸腔微微鼓起,這一口進氣卻無休無止般長的好生嚇人,盞茶功夫後才轉吸為吐,開聲長嘯。這一嘯有若龍吟虎嘯,連綿不絕,直震的雲海翻騰,群山回應。峰頂上百獸奔走,棲鳥驚飛,端得是內力驚人。
這漢子名叫周桐,華州潼關人。師從當世第一高手“金台”,學的一身驚人藝業,出師後投身軍旅,屢立戰功。卻因力主抗遼,與當今政見不合,官場上大為失意。便急流勇退,遠離廟堂爭鬥。開始遊曆下,潛心武學,在江湖中闖下偌大名聲,人頌外號“鐵臂金刀”。
今日途經華山,望見山勢奇險,奇峰競秀。心想自己踏遍名山大川,偏是家鄉這華山未曾上過,興致一來。便登山遊覽,一路直往最高的南峰進發。登頂南峰之巔的落雁峰後,站在峰頂極目遠眺,隻見腳下雲海翻湧,青伸手可觸。這“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的心境一起,不盡豪氣頓生,仰長嘯。
嘯聲過後,周桐調頭向山下行去。想必是還未領略夠華山的險峻奇絕,他沒走來時大路,反而順著一條大概是獵戶樵夫踩出來的羊腸道往山下行去。山路崎嶇,怪石如虎,蒼鬆似蛟,有的地方壁立千仞,根本無路可走。
但周桐奔騰跳躍,掌拍足蹬,矯健賽過猿猱,輕盈直似鷹隼。旁人驚為險的懸崖溝壑在他眼裏直若坦途,走起來仿佛閑庭散步一般。
半晌後,下到半山,山道變得平緩起來,周桐亦放緩步伐,順著山路信步而下。
走不得裏許,突聞一陣金鐵交擊之聲從身邊鬆林傳出,還伴著幾聲慘叫。
周桐藝高膽大,向來好打抱不平,聽得聲音,便知道有人在鬆林裏打鬥。連忙循聲覓去,步入林中,走得百十步。望見林中空地上有幾人正在交手,他不清雙方底細,不好貿然多事,便選了一株粗壯鬆樹,藏身樹後,隻露出雙眼窺視。
隻見林中打鬥一共五人,一個人對四個人,居然還是以少勝多的局麵。那單獨一人約莫二十來歲,劍眉星目,懸鼻皓齒,上唇至下頷處一圈泛青胡茬,略添風霜之色。身形高大,身穿白袍,手中一柄背厚刃薄的單刀,使得是勢若奔雷,手下刀法快絕,身形步法卻輕盈靈動,飄逸的很!
看見這白衣青年對敵時矯若遊龍,翩若驚鴻的瀟灑姿態,周桐不盡暗讚“好一個氣宇軒昂的少年郎!隻不知是善是惡,如若是正派人士,少不得要結交一下!”
再看對方四人,卻已是人人帶傷,方才那幾聲慘叫想必是他們所發。
看得片刻,周桐不盡大奇!他本就是刀法大家,見識淵博,這些年又周遊下,見過不少使刀的名家,但卻硬是沒看出這白衣青年刀法師承。隻覺他的刀法一會兒像是軍中所習破鋒八勢,過一陣又像神刀門的斷山刀法,再過會兒又像是少林寺的菩提刀法,短短一會兒功夫竟然變換了四五種刀法。招招似是而非,意似而形不似,頗有取其刀意,去其招式,去蕪存菁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