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把生命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1 / 2)

在這個世界上,不是每個國家、每個時代、每個家庭的年輕人都有權利去追求自己所喜歡的未來。所以,如果你僥幸可以,請千萬不要錯過。

每個父親,在女兒18歲的時候,都有為她寫一本書的衝動。現在,輪到我做這件事了。

你應該還記得,從很小的時候,我就開始問你一個問題:你長大後喜歡幹什麼?

第一次問,是在去日本遊玩的歌詩達郵輪上,你上小學一年級。你的回答是:遊戲機房的收銀員。那些天,你在郵輪的遊戲機房裏玩瘋了,隔三岔五,就跑來向我要零錢,然後奔去收銀小姐那裏換遊戲幣。在你看來,如果自己當上了收銀員,那該有多爽呀。

後來,我一次又一次地問這個問題:你長大後喜歡幹什麼?

你一次又一次地更換自己的“理想”。有一次是海豚訓練師,是看了戴軍的節目,覺得那一定特別酷。還有一次是寵物醫生,大概是送圈圈去寵物店洗澡後萌生出來的。我記得的還有文化創意、詞曲作家、花藝師、家庭主婦……

16歲的秋天,你初中畢業後就去了溫哥華讀書,因為我和你媽的簽證出了點狀況,你一個人拖著兩個大箱子就奔去了機場。你媽媽在你身後淚流滿麵。我對她說,這個孩子從此獨立,她將有權利選擇自己喜歡的大學、工作和城市,當然,還有喜歡的男朋友。

在溫哥華,你過得還不錯,會照顧自己,有了閨蜜圈,第一次獨自旅行,還親手給你媽做了件帶帽子的運動衫,你的成績也不錯,期末得了全年級數學一等獎。我們全家一直在討論你以後讀哪所大學,UBC(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多倫多大學還是QUEEN(Queen’s University,女王大學)。

又過了一年,我帶你去台北旅行,在台灣大學的校園裏,夕陽西下中漫步長長的椰林大道,我又問你:你以後喜歡幹什麼?

你突然說,我想當歌手。

這回你貌似是認真的,好像一直、一直在等我問你這個問了好多年的問題。

然後,你滔滔不絕地談起自己對流行音樂的看法,談了對中國當前造星模式的不滿,談了日韓公司的一些創新,談了你自認為的歌手定位和市場空間。你還掏出手機給我看MV,我第一次知道Bigbang,知道權誌龍。我看了他們的MV,覺得與我當年喜歡過的Beyond和黃家駒那麼的神似,一樣的亞洲元素,一樣的都市背街,一樣的藍色反叛,一樣的如煙花般的理想主義。

在你的眼睛裏,我看見了光。

作為一個常年與數據打交道、靠理性分析吃飯的父親,我提醒你說,如果按現在的成績,你兩年後考進排名全球前一百位的大學,大概有超過七成的把握,但是,流行歌手是一個與天賦和運氣關係太大的不確定行業,你日後成為一名二流歌手的概率大概也隻有10%,你得想清楚了。

你的目光好像沒有遊離,你說,我不想成名,我就是喜歡。

我轉身對一直在旁邊默默無語的你媽媽說,這次是真的。

其實,我打心眼裏認同你的回答。

在我小時候,沒有人問過我這個問題。從一年級開始,老師布置寫作文“我的理想”,保衛祖國的解放軍戰士、像愛因斯坦那樣的科學家,或者是遨遊宇宙的宇航員。現在想來,這都是大人希望我們成為的那種人,其實大人自己也成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