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凡治眾如治寡,分數是也
【原文】
孫子曰:凡治眾如治寡①,分數是也②;鬥眾③如鬥寡,形名④是也;三軍之眾,可使必受敵而無敗⑤者,奇正⑥是也;兵之所加,如以碫投卵⑦者,虛實⑧是也。
【注釋】
①治眾如治寡:治,治理、管理。意為管理人數眾多的部隊如同管理人數很少的部隊一樣。
②分數是也:分數,此處指軍隊的編製。把整體分為若幹部分,就叫分數,這裏是指分級分層管理之意。
③鬥眾:指揮人數眾多的部隊作戰。鬥,動詞,為使……戰鬥之意。
④形名:形,指旌旗;名,指金鼓。在戰場上,投入兵力眾多,分布麵積也很寬廣,主帥下達的命令難以傳達,所以設置旗幟,高舉於手中,讓將士知道前進或後退等命令,而用金鼓來節製將士或進行戰鬥或終止戰鬥。
⑤必受敵而無敗:必,“畢”的同意假借,意為完全、全部。
⑥奇正:常規與奇兵並用。奇正,古兵法常用術語,指軍隊作戰的特殊戰法和常用戰法。就兵力部署麵言,以正麵受敵者為正,以機動突擊為奇;就作戰方式言,正麵進攻為正,側翼包抄偷襲為奇,以實力圍殲為正,以誘騙欺詐為奇等。
⑦以碫投卵:比喻以堅擊脆,以實擊虛。
⑧虛實:古兵法常用術語,指軍事實力上的強弱、優劣。有實力為“實”,反之為“虛”。有備為“實”,無備為“虛”,休整良好為“實”,疲敝鬆懈為“虛”。此處含有以強擊弱、以實擊虛的意思。
【譯文】
孫子說:一般而言,管理大部隊如同管理小部隊一樣,這屬於軍隊的組織編製問題;指揮大部隊作戰如同指揮小部隊作戰一樣,這屬於指揮號令的問題;整個部隊遭到敵人攻擊而沒有潰敗,這屬於“奇正”戰術的變化問題;對敵軍所實施的打擊,如同以石擊卵一樣,這屬於“避實就虛”原則的正確運用問題。
【釋譯】
孫子在此提出了部隊的治理和戰術的問題。他認為治理軍隊首先要有合理的編製,使上下能協調一致,以便於管理;其次,對資訊的處理需要及時,使將帥的命令能迅速而準確地傳達出去,這樣才能有效地指揮調動;再者,在戰術的應用上要出奇製勝,以實擊虛,有法但不困於法,隨機應變,讓對手無法捉摸,以此取得勝利。
誠如兩宋軍隊組織不當,一是兵無言主,二是將無重權,三是冗兵成災,導致兩宋軍隊一直缺少戰鬥力,屢受外辱,由此可見部隊治理的重要。
在戰爭中,出奇製勝的例子很多。德軍用高射炮攻擊坦克可謂是個創意。1941年,英軍為退守埃及的英國部隊增派了200餘輛馬蒂爾達重型坦克。增援後,英軍向德軍發起代號為“戰斧計劃”的反攻。進攻前,英軍了解到德軍37毫米反坦克炮對馬蒂爾達坦克無能為力。6月15日,英軍坦克噴著火舌大搖大擺地向德軍守衛的哈勒法亞山口衝擊,勝利似乎垂手可得。但激戰3天,英軍損失坦克9輛,寸步難行。後來一位被俘的英軍少校從德軍處得知:隆美爾利用88毫米高炮進行平射,來摧毀英軍的龐然大物。
二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
【原文】
凡戰者,以正合①,以奇勝。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河②。終而複始,日月是也;死而複生,四時是也③。
【注釋】
①以正合,以奇勝:合,交戰、合戰。此句意即以正兵合戰,奇兵製勝。
②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河:喻正奇之變化有如宇宙萬物之變化無窮,江河水流之不竭盡。
③死而複生,四時是也:去而複來,如春、夏、秋、冬四季更替。
【譯文】
一般的作戰,總是以“正兵”合戰,用“奇兵”取勝。所以,善於出奇製勝的人,其戰法的變化如天地運行那樣變化無窮,像江河那樣奔流不息。終而複始,就像日月的運行;去而複來,如同四季的更替。
【釋譯】
孫子在其兵法理論中,提出一個“奇正”的命題,“出奇製勝”體現了孫子合理部署兵力、靈活運用戰術的思想。《孫臏兵書·奇正篇》雲:“同,不足為相勝也,故以異為奇。”作為一般的作戰原則,明於正暗於奇,與敵正麵作戰為正,圍剿、包抄為奇;列陣對敵、明攻為正,突擊、偷襲或采用特殊戰法為奇。作戰必須有“正奇”的變化,要“以正合,以奇勝”才能戰勝敵人,此一軍事思想,已為後來許多軍事家所運用。用此戰略戰術為指導而贏得戰爭勝利的戰例俯拾皆是。
第三次中東戰爭中,埃及空軍遭受最初打擊之後,急忙將幸存的轟炸機轉移到距以色列900公裏之外的盧克索和巴納斯機場。這個距離超過了以色列飛機的作戰半徑,埃軍因而疏於戒備。可是,以色列空軍一反傳統的作戰原則,選用作戰半徑最大的“禿鷹”飛機,選擇了最有利的速度和高度,先關閉一台發動機保持單發飛行,待接近埃及機場時再采用兩台發動機全速突襲,再次出其不意地襲擊了位於埃及腹地的兩個機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