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北邙山會(1 / 2)

民謠常唱道:春分、春分,晝夜平分。春分,是相士觀星的重要日子。

不過,大明朝這一年的冬至到春分,卻有點血腥。

洪武二十七年十二月二十日,穎國公傅友德觸怒洪武,誅九族;

洪武二十八年二月二十二日,宋國公馮勝無故被誅,全家女眷皆服毒。

至此,洪武朝最後兩個非常能打仗的開國名將盡歿。

二十八年驚蟄夜,虛梁子指著夜空對已學了星象的上官琢道:“開陽宮暗淡,肅殺之氣衝鬥牛之間,虛梁星有感,婁宿漸明,將有刀兵之禍,蒼生有難了!”

雖然後來的****,上官琢早已知道了。不過,這麼說出來,他還是有點不安。

人說:“寧為盛世狗,莫為亂世人!”

靠,為什麼讓我趕上了這些麻煩呀!不過,世上的人,是乎也不完全是做作這種想法的人。有很多人,是乎看了亂世的希望,反而更加興奮了。春分這一夜,在北邙山的一個山坳中,就聚集了一批這樣的人。

北邙山,在洛陽東北,是著名的帝王穀,葬有古今眾多的帝陵和王侯墓穴。曆代都多有文人感懷這座山,元朝,就有個無名氏作了這樣一曲,很有名:

[正宮]叨叨令

黃塵萬古長安路,折碑三尺邙山墓,西風一葉烏江渡,夕陽十裏邯鄲樹。

老了人也麼哥,老了人也麼哥,英雄盡是傷心處。

大致講的是:多少人,為功名利祿苦,為榮華富貴苦,為江山美人苦。可是,縱使那如項羽般英雄一世的人物,到頭來,也不過是黃土一抔,深埋地下。

另外,自古以來,這裏就被視為最好的風水寶地,龍穴所在,接天地之靈氣。相士們就喜歡在這樣的地方聚會,在春分觀星也是定例。近年來,洪武皇帝嗜殺,相士們以為,這其實是洪武春秋已高、魂近幽冥,故而心忌多疑,恰如漢武晚年之象。所以,就相約今年春分時節來北邙山聚會,觀星交流,共探天下時運之勢。

一路上,虛梁子和上官琢邊走邊聊,斷斷續續地講了不少這北邙山傳聞逸事。

春分這夜,虛梁子和上官琢都易了容,換上了相士的掛灑火衫,這半邊黑白棋格半邊純白的長衫穿在身上,上官琢第一次覺得,相士也可以如此風流飄逸的。不過,據虛梁子說,此次來的,多是奇人異士,未必都是友人;而且,自古帝王對方士、相士之人,往往是又敬又疑,多有提防,此次聚會,恐怕朝廷也會派錦衣衛③混入其中監聽。所以,為免意外,師徒二人最好易容喬裝,隱去身份前往。

等到了地方,上官琢馬上就印證了這番話。卻說去的這處,在洛陽孟津白河鄉的一處山坳,據說,東漢光武帝劉秀的原陵就在附近。

剛剛入夜,這片地方就被如絮的灰白濃霧籠罩住了。丈許之外,便難辨人影;樹木、山形就更是看不到了,完全沒有了行路的參照;東西方位,也很難辨認;腳下多有岔路,甚是難以辨認該走哪條路。如果是上官琢一個人來,肯定會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