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2章 塞下一曲(1 / 2)

這時節,上官琢覺得自己的頭就像電腦CPU一樣,轉得都有點發熱了!

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

突然,一個問題出現在了上官琢的腦海裏:為什麼靖難之役的四年裏,北元沒向明朝發動進攻?這時,大寧和燕藩的兵力都在和朝廷作戰,正是他們進攻的機會!他們卻沒動!相反,好像是燕王靖難成功了後,北元才對大寧發起了進攻!

這又是為什麼?難道,北元的那些人都是豬?還是,燕王這次打擊太猛?

想來想去,隻可能是燕王此番把北元元氣打傷了!那麼,這個問題就有解了!

“嗬嗬,在下說天機,殿下又不喜歡;您這麼問,在下不知該怎麼回答了。”上官琢以退為進地說道,其實,他這下估計想了一兩分鍾,要拿拿樣子,掩飾下。

“嘿,故弄玄虛!”燕王冷笑了聲道,“你隻管說,如果有道理,我自聽得出。”

“嘿嘿。”上官琢也針鋒相對地嘿笑了聲,把架子拿足了。“再過幾年,隻怕風波詭僪,為燕王計,為大明計,殿下最好能如疾風掃落葉般的全殲了此股元軍。”

這個話,大致意思是:洪武已到寢暮,皇太孫年識淺,朝堂上的儒生有打算,各個藩王難道沒打算?不要到了洪武駕崩的時候,內憂外患一起來,對大家都沒好處!

話雖隱晦了一點,不過,燕王身在其中,自應是明白。一聽之後,燕王臉色微變,很快,就恢複了臉色。一副心懷坦蕩,置身事外的平靜。

“哼,原來如此。”燕王語氣依然很冷,“此乃本王分內之事,倒無需你多慮。”

頓了下,他又繼續冷冷地說道:“倒是閣下,該為自己擔擔心了。”

上官琢隻覺頭皮發麻,怪不得師父說燕王為人沉穩,自己幾番和他相對下來,竟完全看不透這個人;而且,他把自己藏得夠深,絲毫授人以柄的可能都不肯留。

上官琢不由得也上下看了燕王好一會,難道,這就是梟雄應該有的特質。

良久,才說到:“嗬嗬,在下為自己又有何心可擔?”

若真是梟雄,應該有另一個特質:能識才惜才!所以,上官琢意欲故作狂態。

“嗬,本王已下了命令,欲削你人頭,你還敢來,不怕死嗎?”燕王謔笑道。

“哈哈。”上官琢也笑道,“既說到這裏,在下就說說。在下不懼之理有三:

一、國家雖大,堪稱梁棟者,又有幾人?在下敬燕王屢建功於社稷,願用所學,為殿下做些許建議,在下又有何必死之理由?(這馬屁,那叫拍得一個響。)

二、殿下帳下這幾位,皆為豪傑可用之士!若在下因片言不合殿下之意,殿下便欲殺之而後快。恐殿下失了容人之量,英才見疑。此乃項羽求敗之道!竊以為,燕王斷不會取;

三、想必殿下也聽袁柳莊說過,我輩大相士,以匡扶時世為己任,向來是不逼斧鉞的。

所以,在下又有何心可擔?”

燕王一聽,不覺一愣,他和袁珙相接納,還是比較顧忌的,知道的人並不多,想不到這個少年竟然很肯定地說出;另外,眼前的少年,年紀不大,膽識不小。也讓他頗為吃驚,說起來,的確是個人才。燕王心中,也起了點惜才之心。

過了好一會,燕王突然哈哈笑了起來。“哈哈,你倒是伶牙俐齒。如你這般所說,我殺了你,竟如自剪雙臂似的。看來,是不能殺你了。”說著,看了看朱能、張玉和王真,最後,又看著上官琢道:“好,看在他們幾個的麵上,饒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