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有一位名叫車輻的老先生,抗戰時期當記者,結識了內遷成都的各路大文化人。他到了93歲時,依然文思敏捷,書也是一本一本的出。他也不忌口,想吃啥就吃,是有名的“美食家”,但他並無優裕的生活環境,能長壽如此,全仗他心胸的坦蕩開闊。
車輻先生從不曾傷害過別人,對別人的傷害他也不耿耿於懷,而是一笑了之,早早忘卻。有一次在外被人誣陷了,但是他回家後不急不惱,第一句話對妻子說:“快去弄點熬鍋肉吃,夢裏都在流口水!”妻子愁眉苦臉:“哪有錢哦。”他回了一個字:“借!”
就是這樣一個老人永遠生活在陽光中,盡情享受生活,苦中作樂。他真誠對人,胸無城府,不記怨仇。這樣心胸的人,要不長壽恐怕也難!
寬容的人之所以長壽,是因為寬容者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對別人的缺點能包容,尤其是當別人犯錯誤傷害到自己時,能夠原諒,能夠以德報怨,而不是以牙還牙。寬容者遇事想得開,善於控製情緒,製怒熄火,從而保持心態平穩,促進身體健康。
人生在世,不可能事事都一帆風順;人與人相處,也不可能事事都讓別人遷就自己,讓自己一個人稱心如意。做人要寬宏大度,遇到不遂心的事能做出明智的思考,善於轉移自己的不良情緒,這樣才能保持身體健康。
溫馨提示:
地球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這些格言都告訴我們對人對事應克製容忍。讓我們在生活中學會寬容,讓寬容帶給我們健康的身心!
5.不服老的人永遠不顯老
(如果不能“老有所樂”,生活就很容易陷入消極狀態,而心態的老化也會加速生理上的老化。
美國的老年人最愛顯示自己年輕,他們從不服老。現在,很多美國老年人愛上了跳傘、滑雪、潛水、飆車之類緊張刺激的運動,他們的激情和年輕人相比一點都不差。
美國媒體披露,佛羅裏達州94歲的老漢愛倫森剛考完駕照後,就獨自一個人開著一輛豪華旅行車踏上征程,3個月內遊了6個國家,回來後非但沒感覺疲勞,反而覺得精神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好。加州有一位名叫莫德的老太太,在105歲時領到了新的駕照,每天都要開車出去兜風,而且還時常抱怨前麵的車子開得太慢。這位老壽星坦言:“我的健康狀況主要得益於開車,它讓我感覺到自己依然年輕。”
事實上,這些老年人“不服老”的做法,能普遍改善他們的衰老心態。美國康奈爾大學教授菲利斯·莫斯指出:“許多人退休後無所事事,容易產生老之將至的悲涼心態,這無疑對老人的健康沒有任何好處。”如果不能“老有所樂”,生活就很容易陷入消極狀態,而心態的老化也會加速生理上的老化。
因此,年老時適當做一些事情讓自己不顯老,是很有必要的。在我國,三國時的曹操年老時也這樣說:“老驥伏櫪,誌在千裏。”宋朝愛國詩人陸遊在他80歲時也說:“有誌尚如年少時”,“壯心未與年俱老”。這都說明這些人身雖老但心不老。
我國現代著名畫家李苦禪老先生有感於現代盛世,曾激動地說:“欣逢盛世,我還要做很多的事情。即使活到100歲也不夠,我要訂個150歲以前的計劃,再把我的畫提高一步。” 當時他正值90歲高齡,精神矍鑠,思維敏捷,絲毫沒有老態龍鍾的征象。他的這種宏圖大誌,既反映了他的身體健康,心無憂慮,也說明他非常熱愛生活,有著向往未來的朝氣。
當然,我們說不服老並不是說我們要像美國老年人那樣滑雪、潛水,畢竟東西方人的體質是有差異的。我們說“不服老”,主要是讓自己表現為熱愛生活,熱愛工作,把自己熟悉的工作做得更好,發揮出自己的餘熱。
德國哲學家康德說得好:“老年人像青年一樣高高興興吧,青年人好比百靈鳥,有他的晨歌;老年人好比夜鶯,有他的夜曲。”這種“夜曲”,正是老年人事業的延伸,餘熱的發揮,追求目標的顯現。隻有充分認識到老年人的自有優勢,能譜寫自己的“小夜曲”的人,才能保持精神上的活力,做些自己熟悉的事、愛好的事。這樣的老人會覺得心裏充實,總有幹不完的活,做不完的事。“隻將去日爭來日,誰謂增年是減年”,不會為衰老而憂愁,也不會為自己的未來而終日惶惶然。
人們經常說緬懷往事是人衰老的標誌,總是向往明天的人則是充滿朝氣的表現。李苦禪老人的宏圖大誌為這兩句話做了極好的注腳。
人到老年,必須摒棄“人到老年萬事哀”的消極情緒,更不要感歎自己追悔莫及的人生。往之不可諫,來者猶可追。沉湎於往事會使你意氣消沉,邁不開前行的腳步,也會使你覺得來日無多,生活越來越沒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