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知道的,彼得,我發現這個議題引人入勝,我可以理解,幻想《聖經》隱含奧秘對賢明的思想家來說很有誘惑力,但對我來說這不合邏輯。任何精通專業的教授都會告訴你,教導曆來不能以密碼的形式完成。”

“你說什麼?”

“導師傳道解惑,彼得。我們要說得明明白白。為什麼那些先知們——曆史上最偉大的導師們——要含糊其辭?如果他們希望改變世界,為什麼要用密碼來教導?為什麼不明說,讓全世界人都聽得懂呢?”彼得一邊往下走,一邊扭頭瞥了一眼,似乎對這個問題吃了一驚。“羅伯特,《聖經》不明說、古代神秘教派潛行匿跡,都是出於同一緣由……新會員要宣誓入會才能學到先賢的秘識……無形學院(原文為Invisible College ,源於十七世紀中葉,被視為英國皇家學院的前身,最初以發表“大氣定律”成名的羅伯特·波義耳將業餘的科學愛好者以俱樂部的形式組織起來,他們常非正式聚會,互相討論科學知識,交換研究心得。最初僅有十人,以後規模漸大;當時尚無正式的期刊出版,科學家總是將自己的研究進展通過私人通信和私下傳閱等方式來進行交流;“無形學院”的概念是相對於官方的大學學院而言的。)的科學家們拒絕和他人分享知識,都是基於同樣的緣由。這奧秘太強盛了,羅伯特。古代奧義是不能在屋頂上被大聲疾呼的。奧義就像火炬,在大師的手中傳遞便能照亮前途,而落在瘋子手裏,就能燒毀地球。”

蘭登的腳步停了一拍。他在說什麼?“彼得,我是在說《聖經》啊。你為什麼談起了古代奧義?”

彼得轉過身。“羅伯特,你沒明白嗎?古代奧義就是《聖經》。”

蘭登如墜五裏雲霧,目瞪口呆。

彼得沉默片刻,給他消化這則命題的時間。“古代奧義曆經數代傳承下來,《聖經》是其中的一部典籍。字字句句無不企圖把秘密傾訴給我們。你還不懂嗎?《聖經》中的‘晦暗之語’就是古人與我們分享隱秘智慧耳語之音的。”

蘭登一言未發。在他的理解中,古代奧義該是一種教誨世人發揮心智的潛能的方法……一份個人神化的秘方。他從未接受奧義法力之說,也顯然不能接受《聖經》潛藏著解開這些奧義的密鑰這種子虛烏有的臆斷。

“彼得,《聖經》和古代奧義是徹底相反的東西。奧義盡是在說:神在你之內……人就是神。而《聖經》說的都是:神高高在上……人是沒有神力的罪人。”

“對!完全正確!你說得一針見血啊!人類把自身和上帝分離的瞬間,大道真言的實義就已失落。自以為是的人叫囂隻有他們參透了真言…… 真言是用他們的語言寫就的,別無其他……就此,古代先哲們的呼聲漸漸沉入曆史長河,消失在這種混沌不堪的聒噪中。”

彼得一級一級往下走。

“羅伯特,你和我都知道,如果諸位先哲看到他們的教義被歪曲誤解到了這等地步……宗教自甘墮落,淪為通往天堂之路的收費站……戰士們又如何衝殺戰場,還信誓旦旦,以為上帝會恩寵他們的事業……他們會何等寒心驚懼啊!我們遺落了大道真言,但真諦並非遙不可及,甚至就在我們眼皮底下。它存在於所有曆經坎坷、留存至今的文本中,從《聖經》到《薄伽梵歌》、《可蘭經》,諸如此類。所有這些典籍都供奉在共濟會的聖壇上,因為共濟會會員明白,世界似乎遺忘了什麼……這些典籍中的每一字、每一句都以其特有的方式,靜靜低語,道出完全一致的真諦。”彼得的語氣裏激情洋溢,“‘難道不知你就是神?’”

蘭登一怔,這句著名的古諺今晚屢次被提及。他和蓋洛韋主教對談、在國會大廈解釋《華盛頓成聖》時,這句話都出現過。彼得放低聲音,漸成耳語:“佛祖說過,‘你就是佛’;耶穌教誨過,‘神的國就在你們心裏’,甚而對我們許諾,‘我所做的事,信我的人也要做,並且要做比這更大的事。’甚至護教派——羅馬西波呂都斯教父——也引用過同一句聖言,最初見於諾斯替教派導師莫諾繆所言:‘放棄尋找上帝……相反,要以你自身作為起點。’” 蘭登回想起聖殿堂裏的共濟會泰勒椅(泰勒椅是共濟會集會所外守衛者的坐椅。)背上刻有一句警言:認識你自己。“曾有位智者對我說,”彼得的聲音越來越縹緲,“你和上帝之間惟一的區別就是,你已忘卻自己是神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