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鯤和大鵬兩個孩子跑累了,蹲在院裏擺弄著小鞭,大門被推開了,大福回來了。大鯤和大鵬立刻跑上去一人拉著大福的一隻手,蹦跳著走進屋裏。大福回來了,大福回來了,屋裏頓時歡樂活躍起來。福娘也不多說,急忙和幾個女人把菜端上來。十口人圓在一個大桌子上痛痛快快地慶祝翻身後的第一個節日。二娥抱著剛滿歲的小虎夾菜有些不方便,福娘把最好的菜放在她的跟前,大家逗著小虎,節日的氣氛顯得更濃厚。在歡快的喜氣中蘭子告訴大車過了年第一項任務就是動員青年人應征入伍,積極參軍打倒國民黨反動派,解放全中國。大福告訴蘭子和翠花,擴兵過後部隊的幹部要返回隊伍,隨軍而下,這是上級的指示精神。地方的工作必須要安排好,幫助農會和區裏培養出人民的好幹部。解放區的工作很重要,肩負著支前的重擔。群眾是基礎,幹部是決定勝負的關鍵。楊大車問蘭子什麼時候動員青年參軍工作。蘭子告訴他過了大年初一,越快越好,先把宣傳教育走在前邊。大福趴在爹的耳邊輕聲地告訴他一個好清息,蘇山書記決定在部隊的土改工作隊撤出地方以後,楊大車任二井子區區委書記兼區長。楊大車聽了兒子的話微微地笑了,頓時感到很光榮。家人看見他在笑,問大福什麼好事,大福高興地對大家說這是一件保密的事,暫時不該大家知道,就不要問了。福娘笑著說:“這又是組織的原則,我們就不問了,大家還是吃菜吧。”
一家人正在進餐,六叔、二貴趕來看大福,不一會兒李清方跑來拜年。他一拐一拐的樣子很難看,楊大車批評他該在家好好養傷,不能亂跑。李清方很誠懇地對大車說在家裏待不住,恨不得一下子好了,為農會做些事情。福娘和蘭子拾碗筷,工夫不大,三間房子坐滿了來看大福的客人,人們熱鬧地談論起來天下大事。大福和鄉親們嘮了許多許多。
大年初一早晨,清脆的爆竹聲劃破長空,歡心舞動的人們湧上大街,敞開心胸樂嗬嗬地觀看大秧歌。孩子們穿著紅紅綠綠的新衣裳,互相追逐玩耍著;媳婦們的花布衣罩格外豔麗,她們臉上掛著春風;老人們湊在一起訴說著吉利話,相互祝福節日快樂。伴著鑼鼓和瑣呐聲秧歌隊出現在人們的眼簾,讓人眼花繚亂。人們都在翩翩起舞的隊伍中尋找自己的親人。秧歌隊每到一戶人家門口都要停下來拜年,打開場子唱一段小曲。給家家戶戶拜年這是一改翻身前隻給財主們拜的老規矩,體現了農民是主人的社會風尚,人們第一次感到作主人的尊嚴,大秧歌從早晨一直扭到下午,人們才依戀不舍地散去。
正月裏唱大戲,皮影戲要從初三唱到十七。過了十七要唱二人轉,一唱就唱到二月二。人們說這叫打正月鬧二月,離離拉拉到三月。何況今年又是翻身的第一年。
今晚要唱皮影戲《薛禮征東》,這部分唱到正月十七也要留尾巴。戲迷們求影匠師傅每晚多唱一點,在十七前把全部書唱完,省著留下個尾巴讓人惦記著。影匠有屯裏幾個人,答應了屯鄰們的請求,每天都要早點開戲,這樣屯裏人都早早地坐在戲台下等著開演。
在農會辦公室裏,楊大車和宋回春正在研究征兵工作的有關事情。區裏正式通知征兵工作分兩步進行,首先作好宣傳鼓動工作,其宗旨是參軍光榮,支援前線,打倒蔣家王朝,解放全中國;然後是篩選兵源,原則是苦大仇深,思想進步,身體健康,積極有為的青年才可以參軍入伍。
宋回春扳著手指從屯裏一頭算起,他告訴楊大車全屯合乎應征條件的有十四人,區裏的名額有限,要把思想工作先作到前邊去,保證征兵工作順利進行,必須先宣傳擇優而錄取,兩人立即行動,到戲場向屯民們宣傳征兵的原則和政策。
皮影戲收場了,楊大車站在台上,掃視一下台下的鄉親們,然後把這次征兵的意義、目的以及征兵的對象及條件都詳細地講給屯民們,同時號召適齡青年們踴躍參軍,報效國家,保衛土地革命的勝利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