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巨星隕落白帝城(2)(2 / 2)

當然,諸葛亮的施政方針中也有一些引起爭議的地方。譬如,他繼續實施嚴刑峻法,還以此打擊了那些對自己不滿和妨礙自己的人,將廖立和李嚴廢為庶人。

不過通過嚴刑峻法也有效地穩定了蜀漢的社會秩序,有力地保證了經濟文化政策的實施,增強了部隊的戰鬥力。

在國家富強,軍隊的戰鬥力增強之後,諸葛亮馬上開始了北伐曹魏的行動。

公元226年曹丕病死,孫權馬上發動了對曹魏的進攻,諸葛亮也決定逮著這個機會進行北伐。

公元227年的三月,諸葛亮給劉禪上了一個《出師表》。在表中,他表達了自己對劉備的感恩之情;告訴劉禪為了實現劉備的遺願他決定北伐,為了確保自己出去之後,國家機構能正常運行,他給劉禪推薦了很多大臣,這些大臣以後都成為了蜀漢政權的主要執政班底。

安排好後方的事情後,諸葛亮就開始了自己漫長和糾結的北伐行動。諸葛亮沒有想到的是,自己竟然會五次北伐、五次失敗。

第一次北伐在公元228年春天。北伐兵出祁山,一開始很順利,先後攻占南安、天水、安定三個郡,但最終,由於馬謖不按照諸葛亮的部署私自用兵,失去軍事要地街亭,致使第一次北伐失敗。

這次北伐的失敗,主要是因為諸葛亮違背劉備的囑托重用隻會紙上談兵的馬謖守街亭。當然,這次北伐諸葛亮收獲還是很大的。雖然斬殺了馬謖,但是卻收獲了薑維這個接班人。

公元228年冬天,諸葛亮又開始了第二次北伐。他率軍由散關出,圍攻陳倉,結果被曹真和張郃擊敗,雖然斬殺了魏將王雙,但諸葛亮還是未能擺脫失敗的命運。

公元229年,諸葛亮第三次北伐。

先是攻取了武都、陰平兩個郡,然後又擊退郭淮,但是在後來與司馬懿、張郃、曹真對峙,卻由於天降大雨衝毀了道路,致使諸葛亮無法再戰,隻好遺憾退兵。

都說事不過三,可是為了完成劉備的遺願,諸葛亮還是在公元231年二月的時候,率軍再出祁山,開始了第四次北伐。

這次北伐,諸葛亮抱著勢在必得的決心,造出了木牛流馬運送軍糧。在上邽和司馬懿對峙的過程中,先是把敢於來犯的魏將郭淮、費曜給收拾了;緊接著又命令士兵加緊收割當地的小麥,保證糧食供應。此後,諸葛亮便率軍進攻司馬懿,無奈司馬懿和當年的陸遜一樣,據險而守,堅決不和諸葛亮交戰,諸葛亮無奈之下隻得撤退。

諸葛亮撤退之後,司馬懿率軍追擊,可是他不是陸遜,諸葛亮也不是劉備,他不但沒能討到便宜,還被魏延、吳班、高翔打得落花流水,損失三千魏軍,五千副鎧甲,三千一百張弓弩,以及名將張郃。正當諸葛亮準備大舉進軍的時候,李嚴假傳聖旨召回了諸葛亮,使得此次北伐無疾而終。

公元234年春天,諸葛亮第五次北伐,屯兵五丈原和司馬在渭南對峙,司馬懿堅守不戰。諸葛亮就在五丈原分兵屯田,準備打持久戰。但是在與司馬懿相持了一百多天之後,諸葛亮染上了重病,這一病他就再也沒有好起來,在這一年的八月,他便在北伐的軍營中追隨劉備而去。這一年,他54歲,真是“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諸葛亮的去世,代表著劉備振興漢室的理想完全破滅。他的繼任者蔣琬、費禕、董允等人都非常清楚自己不如諸葛亮,所以隻是一心想著守城,完全失去了進取之心,不過總算能維持住蜀漢政權的安定局麵。

董允去世之後,接班人更加不成器,尤其是劉禪親政之後任用宦官黃皓,把蜀漢政權搞得烏煙瘴氣,國力日衰。

就這樣一直到公元263年的時候,曹魏的實際統治者司馬昭派鍾會和鄧艾攻打蜀漢,此時蜀漢早就成了風中之燭,根本無力抵抗,劉禪更是聽從臣下的建議向鄧艾投降,蜀漢正式滅亡。

至此,劉備辛苦了一輩子建立的基業全部化為烏有,他的理想也完全失去了最後一點希望,徹底破滅了。

雖然劉備最終未能實現匡扶漢室、一統天下的人生理想,但是畢竟他能夠以布衣之身建立了輝煌一時的蜀漢政權,與曹魏政權分庭抗禮,這對於他來說,本身就是一種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