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信奉心懷慈悲、普度眾生。弘一法師在給僧眾們演講的時候也曾就佛家的慈悲度化之心與眾人分享:“今日在本寺演講,適值念佛會期。故為說修淨土宗者應注意的幾項。”
修淨土宗者,應常常發代眾生受苦心。願以一肩負擔一切眾生,代其受苦。所謂一切眾生者,非限一縣一省,乃至全世界。若依佛經說,如此世界之形,更有不可說不可說許多之世界,有如此之多故。凡此一切世界之眾生,所造種種惡業應受種種之苦,我願以一人一肩之力完全負擔,決不畏其多苦,請旁人分任。因最初發誓願,決定願以一人之力救護一切。
譬如日,不以世界多故,多日出現。但一日出,悉能普照一切眾生。今以一人之力,負擔一切眾生,亦如是。
慈悲就是為大家而忙碌,並非一己之私。有一次,佛光禪師問克契和尚:“你到這裏來學禪已經二十餘年了,但是從來沒有向我問過道,這是為什麼呢?”
克契和尚答道:“禪師每日都很繁忙,我實在不敢打擾。”
時光荏苒,很快又三年過去了,佛光禪師再次見到了克契和尚,於是問道:“你到我這邊來,今天我有空,我們談談。”
克契趕快合掌作禮道:“我知道禪師很忙,不敢浪費您老的時間!”
佛光禪師知道他是過分的謙虛,便說道:“學道是需要不斷參悟的,不來問我怎麼參透啊?”
克契依然說:“因為禪師太忙了。”
佛光禪師聽後大聲嗬斥道:“忙!忙!忙!我是為大家忙,當然也包括你。”
聽了禪師的話,克契和尚終於有所悟。
原來禪師一直為大家忙碌,一直為度化眾生而忙碌,他忽視了禪師的慈悲之心,一直以一顆自私之心去揣度別人,所以以至於光陰空流二十年。
做一隻快樂的蝴蝶
隻要你有一顆快樂的心,你也可以像蝴蝶一樣在花叢中快樂地飛來飛去,與花兒嬉戲,以湖水為鏡欣賞自己美麗的舞姿。
對待眼前的事情誠心誠意去處理,不推脫、不怠慢就是良好心態的體現。做事情就像修佛一樣,弘一法師針對修佛就曾說:“每日行一次或二次三次,必須至心誠懇,未可潦草塞責。”印光老法師也曾說:“有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有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吾人修持藥師如來法門者,應深味斯言,以自求多福也。”
有一個小和尚整天悶悶不樂,於是去找師父開示,禪師給他講了一個故事。
一個黃昏,莊子信步來到城外的草地上,他覺得自己很久都沒有這樣自在了。之前,他一直為無法被別人理解而壓抑痛苦,為了摒除心中的雜念,他想了很多辦法,希望隻沉靜在自己的生活中。
他躺在草地上,微風中泥土和青草混雜的香味不時撲來,這時的莊子覺得放鬆極了,於是不知不覺地進入了夢鄉。他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在夢中他竟然變成了一隻自由自在的蝴蝶。他在花叢中快樂地飛來飛去,與花兒嬉戲,以湖水為鏡欣賞自己美麗的舞姿。
突然,他醒了過來,但是好長一段時間無法分清現實與夢境,良久之後,他不禁哀歎道:“夢境無論多麼美好總歸是夢,夢醒之後莊子依舊是莊子。”於是他怏怏不快地回到了城裏。
可是有一天,他終於想明白了,自己又何嚐不是那隻自由自在的蝴蝶呢?自己如此苦悶完全是因為自己心態的緣故,於是從此之後莊子變得快樂起來。
禪師對小和尚說:“你的快樂別人是不能主宰的,關鍵要看自己。”
小和尚頓悟。
心態能左右你的一切,包括成敗。不要忽視自己的心態,更不要因為心態而使你成為失敗者。
同一件事情,抱有不同心態的人取得的結果可能截然相反。改變自己的最好方法是擁有積極健康的心態,拋棄那些消極危險的心態,將自己的弱勢變為優勢,或將自己的優勢充分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