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卷 12.畸形的開放(1)
比起觸目可見的相異性,探尋並體味中日兩個民族在文化上較具實質意義的相似性,於我更有興趣。
乍看起來,日本自明治維新後走上了一條改革開放的康莊大道。
明治時代的領袖們把眼光轉向了西方強國,各種利益背景和職業的人們都被送出去,如饑似渴地學習西方的經濟、政治、軍事和技術。此外,還有大量的西方經濟和法律專家、工程師、教師、以及職業軍人被明治政府聘請來擔任各行業、部門的顧問或指導職務。
改變的效果是驚人的。在東京、大阪等城市,幾乎每條街上都有許多家出售外國商品的店鋪。孩子們在玩一種遊戲——一邊唱著《文明拍球歌》,一邊按著韻律拍球。歌詞中列舉了當時日本人最渴望的十種西方物品:蒸汽發動機、煤氣燈、照相機、電報機、輕型機車、報紙、學校、郵政、蒸汽船和出租馬車。
西方式的變化深入到宮廷,皇宮裏通了電,但因為害怕火災隻使用了不長的一段時間。天皇倡導日本人喝牛奶、吃牛肉,自己也吃西餐為國民示範,他認為西方人高大強健的體質正與他們的飲食有關。有學者進一步認定,靠吃西餐還不行,日本人還得與西洋人通婚,以改良人種。宮廷中的女性被鼓勵著要像西方婦女那樣大膽地講話,而不是像從前那樣用纖纖玉手捂著嘴小聲嘀咕。宮廷中的男性都努力地模仿西方人的衣著。1872年,政府發布政令規定,今後禮服一律采用西服。上至天皇、大臣、下至軍人、警察、學生紛紛穿西洋製服。不少日本時髦女郎競相換掉和服,以穿洋裝為榮。
城市裏,陽傘、禮帽、手杖舉目可見,馬車、人力車在街道上川流不息,西洋磚樓拔地而起,瓦斯燈閃爍在大街小巷……
在農村,鑒於歐美國家人士認為日本下層百姓是“淫蕩的人民”,政府遂禁止農村普遍的性遊戲,以及公眾浴池的男女共浴,以為這是邁向現代化國家的道路之一。
1883年,即明治十六年,為接待外國要人,專門請來一位英國的建築師,設計、興建了金碧輝煌的西洋式迎賓館——“鹿鳴館”,政府花費了18萬日元巨資。在這裏舉行的各種國務活動,都按照西方國家的禮儀方式進行,如身著燕尾服、喝著雞尾酒、大跳華爾茲。特別是伊藤博文伯爵主辦的化裝舞會,還有井上馨伯爵府內的天覽(天皇出席觀看)演劇,讓來賓頓時像走進了巴黎的凡爾賽宮、倫敦的白金漢宮。有人評論說:“羅馬盛世尚未到達,卻把它的弊端先學到手了。”
在對西方熱心的學習中,明治時期的領導人感興趣的方麵,幾乎完全集中在外在的形式上,若要他們理解並接受西方的價值觀,那無異於要淡水魚遊進大海一樣困難。
1871年,日本派出了以財政大臣大保利通、工商大臣伊藤博文為首的100餘人的歐美考察訪問團,對歐美進行了曆時22個月的超長期考察訪問,對西方各國的政府製度、司法機構、教育體係等進行了詳盡的調查研究。當時的美國總統格蘭特、英國女王維多利亞、法國總統齊魯、普魯士(德國)皇帝威廉二世、俄國皇帝亞力山大二世等都會見了日本使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