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個理由:給日本也給中國41(2 / 2)

普魯士的鐵血宰相俾斯麥特別宴請了日本人,宴會上俾斯麥詳細講述了普魯士是怎樣從一個弱小國家躍進成為新興強國的經驗,日本人聽後驚歎:“原來富國強兵的秘訣就是這樣”。

伊藤博文對俾斯麥佩服得五體投地。他還深深地被德國法學家魯道夫·馮·格涅斯特的言論所折服,後者認為堅持憲法不應該去迎合民主的口味,而必須牢牢地植根於國家的傳統之中。

使團把大部分考察時間放在了德國,決定將普魯士的憲法作為日本的榜樣,走德國式的軍國主義道路的建國方針,而毫不猶豫地擯棄了民主的憲法範例,例如美國的、法國的和英國的,這也成為日本後來對外侵略擴張的遠因。

明治時代的領導人很快強調起國家的傳統,或者說日本的“特色”。

明治即位之後有幾年,是相撲手最灰暗的日子。在以穿洋裝為榮的人們眼裏,相撲被看作是日本封建時代遺留下的老古董,近於裸體的相撲手也是醜陋的、可恥的。報紙上不斷有人呼籲政府,這項“不文明”的運動應被禁止。一名有地位的相撲手高砂站出來力挽狂瀾,他到東京舉辦一次示威性的公開表演。警察不同意演出,平民百姓把警察包圍得水泄不通,兩者幾乎釀成大規模衝突。後來一些有影響力的人物出來支持相撲表演,並出錢資助。一些普通日本人也開始厭倦對西方行為方式生吞活剝批發式的模仿,認為相撲作為一種日本傳統,應該有權在日本存在下去。後來高砂成了相撲協會的領袖,這是一個為鼓勵相撲運動而成立的組織。該組織於1889年更名為東京相撲協會,它是今天控製這項運動的日本相撲協會的前身。1884年,也熱衷於相撲的明治天皇親自舉辦並出席一個表演會,以強調他的支持立場。這是相撲運動得以起死回生的轉折點。

從明治中期開始,從批判初期的開放政策上“全麵歐化”出發,日本人轉而全麵地肯定並就堅守本民族有“特色”的東西。

於是,明治維新至今140年以來,不僅僅是相撲與高爾夫球相安無事,還有和服與洋裝爭卉鬥豔,以清淡、精致著稱的日本料理與美式快餐、法國大餐各有江山,小橋流水式的日本建築與大鵬舉翅式的西洋建築同街而立,插花、茶道與賭博機、彈子房平分秋色,色彩暖昧的夜總會與古典音樂款款而來的藝妓館各有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