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個理由:給日本也給中國01(1 / 2)

第1卷 序丟進洞庭湖裏的機槍(1)

1945年8月21日。

日本侵華派遣軍總參謀副長今井武夫率參謀、翻譯等一行8人,乘坐一架紅色標誌係在尾部的中型雙引擎飛機,由南京飛湖南芷江。此行是奉侵華派遣軍最高司令官岡村寧次的命令,向中國戰區陸軍總司令部總參謀長蕭毅肅將軍請示日軍投降事宜。

約9時半,正在煙波浩淼的洞庭湖上空飛行,突然參謀橋島驚叫起來:“機艙裏發現一挺機槍!”

今井命令:“趕快把機槍丟下去!”

幾個人從飛機上看,碧波萬頃的湖水裏,丟下一挺機槍後,隻泛起一朵小小的漣漪……

這是一個富有象征意味的鏡頭。

日本人丟下的遠不僅是一挺機槍,被丟下的也遠不止一個洞庭湖。

近一個甲子以後,即2004年11月9日。

美國加裏福裏亞州洛斯蓋多小城,一位路人發現美籍華裔女作家張純如在自己的小車裏用手槍自殺,年僅36歲。

上世紀90年代的許多年中,張純如一直在莽莽的曆史煙波裏打撈“南京大屠殺”。

這場衝天的火光、血光映紅與潑紅了滾滾揚子江的大屠城,被許多國家給忽略了。

以西方為例 ,在邱吉爾著名的《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共1065頁),或是亨利·馬歇爾的經典之作《二次世界大戰》(共947頁)中,完全沒有提到南京大屠殺。張純如曾經仔細檢閱美國中等學校的曆史教科書,她發現,隻有少數教科書幾筆帶過地提到南京大屠殺。美國大眾閱讀的簡明版或完整版的二次大戰史書,幾乎沒有一本钜細靡遺地討論南京大屠殺。她能找到的一段指控最嚴重的描述是 :“希特勒領導的納粹,再怎麽做出讓他們的勝利蒙羞的事情,也比不上在鬆井石根將軍指揮下的日軍在南京犯下的暴行。”(賴基《自罪惡解放∶二次世界大戰的故事》)

南京大屠殺的規模,僅看死亡人數這一項,卻遠遠淩駕於曆史上許多最野蠻的行徑——

中世紀羅馬人在迦太基的暴行和天主教軍隊在宗教法庭的殺掠,兩者各有十幾萬人遇害。現代曆史上法西斯德國屠殺了600萬猶太人,“紅色沙皇”斯大林執政期間俄國有4000萬人冤殺於九泉,這兩次死亡人數都是在好幾年之中逐漸累積而成,南京大屠殺卻是集中在1937年12月裏的幾個星期之內。據一位曆史學家估算,如果讓所有南京大屠殺的死難者手牽著手,長度可以從南京到達杭州,延展距離約兩百英裏。他們身上的血共重達1200噸。屍體可裝滿2500節火車車廂。如果把這些人一個個疊起來,將達74層樓高。

比起當年法西斯德國屠殺猶太人、美國人扔在日本廣島、長崎上空的原子彈在世界的巨大回響,南京大屠殺大約隻像雨打芭蕉一樣淒婉地顫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