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黨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精神、大興求真務實之風,要求我們要切實抓好工作落實,把求真務實體現到各項工作中去。求真務實,要緊緊圍繞落實黨和國家的各項工作來進行,最重要的是付諸實踐、見諸行動、取得成效。要引導廣大黨員幹部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緊密聯係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實踐,堅持講實話、出實招、辦實事、務實效,把工作的著力點真正放到研究解決改革發展穩定中的重大問題上,放到研究解決群眾生產生活中的緊迫問題上,放到研究解決黨的建設中的突出問題上,堅持以求真務實精神去抓落實,並在抓落實的實踐中不斷提高堅持求真務實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一、緊密結合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實踐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精神
求真務實,要緊緊圍繞落實黨和國家的各項工作來進行,最重要的是付諸實踐、見諸行動、取得成效。要引導廣大黨員幹部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緊密聯係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實踐,不斷提高堅持求真務實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經過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到二十世紀末,我國已經勝利實現了現代化建設的第一步、第二步戰略目標。到1995年,我國國民生產總值達到57650億元,大大超過原定的按照1990年價格為31000億元的設想,提前五年實現了經濟總量比1980年翻兩番的戰略目標。到2000年,全國國內生產總值完成89404億元,折合10081億美元,人均約850美元,超過人均800美元的目標,約有70%的人口基本達到小康水平。這樣,經過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們勝利實現了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標,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這是社會主義製度的偉大勝利,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一個新的裏程碑。
為什麼在我國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之後,還要提出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呢?這是因為,第一,進入小康社會和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這是根據全國的整體發展情況作出的判斷。由於我國地域遼闊,發展很不平衡,中西部欠發達地區特別是貧困地區同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的發展差距還很大。全麵建設小康社會,使全體人民都過上更加殷實、更加富足的小康生活,仍然需要進行長時間的艱苦奮鬥。要真正全麵建成小康社會,至少還需要奮鬥二十年。第二,我國目前初步達到的小康與十六大提出的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相比較,至少還存在三個方麵的差距,表現為“三個不全麵”。其一是實現小康的層次不全麵。目前,我國人民以生存消費為基本內容的物質生活滿足程度雖然比較好,但是教育、文化等方麵的精神生活滿足程度相對還比較低。可以說,目前的小康還停留在物質性的生存層次上,以精神性消費為特征的小康水平還比較低。其二是實現小康的內容不全麵。雖然城鄉居民的個人生活總體上已是溫飽有餘,但有相當數量的人群還不能得到比較充分的社會保障,特別是農村社會保障體係還很薄弱,不少地方幾乎是空白。城鄉困難群眾的生活很容易從小康階段退回到溫飽階段,甚至重新成為貧困人群。目前達到的小康主要體現在個人消費方麵,以製度性保障為基礎的公共消費水平還比較低。其三是實現小康的係統不全麵。目前初步達到的小康,基本上局限於人們自身消費的滿足,離實現人與自然環境的的諧發展還有很大的距離,經濟建設與資源、環境之間的矛盾還很突出,有待進一步協調和改善。因此,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我國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現在達到的小康還是低水平的、不全麵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在新世紀,我們麵臨著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艱巨任務十六大所確立的“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是指更高水平的、更加全麵的、發展更為平衡的小康社會。這樣的小康社會,與目前初步的、總體上達到的小康相比較,其基本特點是“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是:
——在優化結構和提高效益的基礎上,國內生產總值到二0二0年力爭比二000年翻兩番,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基本實現工業化,建成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和更具活力、更加開放的經濟體係。城鎮人口的比重較大幅度提高,工農差別、城鄉差別和地區差別擴大的趨勢逐步扭轉。社會保障體係比較健全,社會就業比較充分,家庭財產普遍增加,人民過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社會主義民主更加完善,社會主義法製更加完備,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到全麵落實,人民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權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基層民主更加健全,社會秩序良好,人民安居樂業。
——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明顯提高,形成比較完善的國民教育體係、科技和文化創新體係、全民健身和醫療衛生體係。
——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生態環境得到改善,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綱領,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充分反映了現階段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體現了時代精神。我們要緊密聯係全麵建設小社會的實踐,大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曆史進程中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精神、大興求真務實之風
第一,發展經濟是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首要任務。經濟是基礎,全麵建設小康社會,最根本的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對於經濟增長速度的要求,是在優化結構和提高效益的基礎上,國內生產總值2020年力爭比2000年翻兩番,使我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要根據世界科技發展新趨勢、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新格局和我國經濟成長新階段的客觀要求,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汙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道路。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全麵繁榮農村經濟,加快城鎮化進程,實現農村富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積極推進西部大開發,促進區域經濟優勢互補和協調發展。經過20年的努力,要基本實現工業化,使城鎮人口的比重有較大幅度的提高,目前工農差別、城鄉差別和地區差別擴大的趨勢逐步得到扭轉。這樣,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的狀況就能初步改變。
第二,要繼續高揚改革開放的旗幟。現在的情況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初步建立,舊體製的積弊尚未完全清除,新體製還不健全,改革與發展過程中也產生一些新的矛盾和問題,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仍然有賴於體製的創新和不斷完善。20年的目標,是建成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和更具活力、更加開放的經濟體係。要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製度,深化國有資產管理體製改革;健全現代市場體係,加強和完善宏觀調控;深化分配製度改革,健全社會保障體係;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全麵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以及其他方麵的一係列重要舉措,指明了深化經濟體製改革和擴大對外開放的方向。
第三,要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實現社會全麵進步。對於小康目標和建設小康社會的認識,是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的。全麵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麵,就是要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斷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協調發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的社會,必將是逐步走向經濟愈益發展、文化愈益繁榮、民主更加健全、各方麵製度更加完善的社會,必將是全麵進步、更加穩定與和諧的社會。
第四,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出發點和最終落腳點,是提高全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現在隻是“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要繼續大力推進扶貧開發,鞏固扶貧成果,盡快使尚未脫貧的人口解決溫飽問題,並逐步過上小康生活。所有現在還沒有達到小康水平的,都要努力爭取盡快達到,這樣就可以把“總體上”三個字拿掉。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包括社會保障體係、國民教育體係、全民健身和醫療衛生體係建設,人民政治、經濟和文化權益得到尊重和保障,以及保證人民安居樂業的良好社會秩序等。這是使全國人民的物質生活、精神生活、政治權利和生存環境得到全麵改善的目標,也是促進人的全麵發展的目標。
第五,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是不平衡的。發展不平衡是我國的基本國情,現在所達到的小康水平,發展很不平衡,未來小康社會建設的進程也將具有發展不平衡的特點。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和實現現代化,最困難之點,不在城市,而在廣大農村,特別是經濟欠發達地區的農村;不在東部,而在廣大中西部地區,特別是西部地區。各地各部門都要從實際出發,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努力實現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有條件的地方可以發展得更快一些,在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基礎上,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要積極推進西部大開發,加大中部地區結構調整的力度,高度重視和關心欠發達地區的發展,支持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加快調整和改造,支持以資源開采為主的城市和地區發展接續產業,支持革命老區和少數民族地區加快發展。所有這一切,都是為了實現地區協調發展和共同富裕的目標。
總之,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全麵發展的目標,是與加快推進現代化相統一的目標。全麵建設小康社會這20年,是鞏固和提高現在初步達到的小康水平的時期,也是實現現代化建設第三步戰略目標必經的承上啟下的發展階段。20世紀的最後20年,我國社會經濟麵貌發生了巨大變化,21世紀頭20年必將有更大的發展和進步。經過這個階段的改革和發展,就可以為21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緊密結合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精神
在全黨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精神、大興求真務實之風,要求我們把工作的著力點真正放到研究解決改革發展穩定中的重大問題上。我們要緊密聯係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堅持做到求真務實。我們要求真務實,研究、製定和實施深化改革、促進發展、保持穩定的各項方針政策。
1.改革、發展、穩定三者存在著不可分割的內在聯係。
改革是動力。改革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是為了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建設的巨大成就是在改革中實現的。實現我國未來的奮鬥目標,關鍵仍在於深化改革。改革是社會主義製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它的決定性作用不僅在於解決當前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一些重大問題,推進社會生產力的解放和發展,還要為下世紀我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和國家的長治久安打下堅實的基礎。沒有改革,我們就不可能走出一條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正確道路,我們的事業就不可能順利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