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是目標。發展是硬道理。中國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要靠自己的發展。增強綜合國力,改善人民生活;鞏固和完善社會主義製度,保持穩定局麵;頂住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壓力,維護國家主權和獨立;從根本上擺脫經濟落後狀況,躋身於世界現代化國家之林,都離不開發展。我國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必須是要靠自己的發展。當今時代為中國的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必須抓住機遇,珍惜機遇,用好機遇。隻有努力發展社會生產,增強綜合國力,才能鞏固和完善社會主義製度,使我國從根本上擺脫落後狀況,躋身於世界現代化國家之林。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必須緊緊扣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絲毫不放鬆。沒有發展,我們就不可能實現現代化,也就不可能保持黨和國家的長治久安。
穩定是發展和改革的前提。發展和改革必須要有穩定的政治和社會環境,這是我們付出了代價才取得的共識。當前正處於經濟體製轉軌時期,人們思想觀念的轉變需要一個過程,各方麵利益關係變動較大,各種矛盾可能會比較突出,保持穩定更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沒有穩定的政治和社會環境,一切無從談起,多麼好的規劃、方案都將難以實現。我們看穩定,必須用動態的發展的觀點去看。穩定為建設和改革提供必不可少的良好的社會政治環境,而經濟建設和改革的發展又進一步促進穩定,二者是相輔相成的。沒有穩定,改革和發展都無從進行。
2.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承受的程度協調統一起來。
改革、發展、穩定,好比是我國現代化建設棋盤上的三著緊密關聯的戰略性棋子,每一著棋都下好了,相互促進,就會全局皆活;如果有一著下不好,其他兩著也會陷入困境,就可能全局受挫。所以把握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是現代化建設的一項重要領導藝術。實踐表明,三者關係處理得當,就能總攬全局,保證經濟社會的順利發展;處理不當,就會吃苦頭,付出代價。我們要善於統觀全局,精心謀劃,從整體上把握改革、發展、穩定之間的內在關係,做到相互協調,相互促進。要把加快改革和發展的緊迫感同科學求實的精神很好地結合起來,充分考慮經濟社會各方麵的有利條件和可能出現的困難,做到在政治和社會穩定中推進改革和發展,在改革和發展的推進中實現政治和社會的長期穩定。必須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以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在社會政治穩定中推進改革、發展,在改革、發展中實現社會政治穩定。
在深化改革的進程中,要始終注意適應國力和社會的承受能力。我國人口多、底子薄,各地和各行各業的發展不平衡,國家的財力、物力還不充裕,我們做任何工作都必須充分考慮這個基本國情和重要現實。如果一邊是大量的矛盾和問題,一邊還要一個勁地加足馬力,那是承受不了的,是要翻車的!做任何事情,不能隻顧局部利益,而不考慮整體利益,不能隻考慮一時一地一廠的經濟發展,而不注意整個經濟社會全局的穩定和發展,不能隻單純地算經濟賬,而不同時算社會賬、政治賬。各項改革和發展,都要分清輕重緩急。對各種人民內部矛盾,要及時妥善地加以處理,防止矛盾激化而影響社會穩定和人民團結。
保持穩定,歸根到底靠深化改革,加快發展,同時必須把握好改革的節奏,積極穩妥地進行。既要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不失時機地推進改革,又要考慮到國家、群眾和整個社會的承受能力,使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同社會可以承受的程度相適應。出台一項重大決策,要思前想後,縝密論證,充分考慮到對群眾的心理預期可能帶來的影響,采取相應的配套措施,使群眾感到安心、放心,對未來充滿信心。這對維護穩定和促進改革與發展,都是至關重要的。”
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關鍵是要始終注意維護人民群眾的利益。最根本的是要把實現和維護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努力使工人、農民和知識分子等基本群眾共同享受改革發展的成果。
3.堅持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
發展是硬道理,這是我們必須始終堅持的一個戰略思想。當今世界經濟和科技發展的形勢逼人,如果我們不加快發展,就會陷入落後被動的局麵。全黨、全國上下一定要隻爭朝夕,加倍努力,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聚精會神地做好經濟和社會發展這篇大文章,不斷增強我國的經濟實力、國防實力和民族凝聚力。我們必須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努力使我國經濟保持實實在大、沒有水分、可持續的發展,使經濟、社會、生態環境全麵發展。
進入新世紀,麵臨新階段,發展要有新思路。我們要以發展為主題,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改革開放和科技進步為動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根本出發點,全麵推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堅持把發展作為主題。把發展作為主題,就是堅持以經濟為中心不動搖,抓住機遇,加快發展。當前,經濟全球化趨勢增強,科技革命迅猛發展,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國際競爭更加激烈。發達國家在經濟上科技上占優勢的壓力、霸權強權政治的壓力將長期存在。當今世界形勢的深刻變化和發展既給我們帶來機遇,也給我們帶來挑戰,對此我們要有清醒的認識,增強緊迫感和憂患意識。要積極進取,努力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決不能喪失發展機遇。必須強調速度與效益的統一,在提高效益的前提下實現較快的發展。
堅持把結構調整作為主線。我國經濟生活中存在一些問題,最突出的是經濟結構不合理,產業競爭力不強,地區發展不協調,城鎮化滯後,所有製結構不合理。這是製約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當前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需要優化生產力布局,優化產業結構以及產品結構,合理配置資源。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生產力水平大大提高,長期商品短缺的局麵根本改變,市場供求關係發生了重大變化。現在,總量不足的問題已經大大緩解,但結構性矛盾突出。我國經濟已經到了不調整就不能發展地時候。“十五”期間,要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以提高國民經濟的整體素質和國際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積極主動、全方位地對經濟結構進行戰略性調整。要把調整產業結構與調整所有製結構、地區結構、城鄉結構結合起來。堅持在發展中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在經濟結構調整中保持快速發展。
堅持把改革開放和科技進步作為動力。改革開放是強國富民的必由之路,科技進步和創新是增強綜合國力的決定性因素,經濟發展和結構調整必須依靠體製創新和科技創新。不改革,不進行體製創新,很多問題的解決就沒有出路。要毫不動搖地堅持市場取向的改革,進一步消除影響生產力發展的體製性障礙,使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邁出實質性步伐,給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標誌著我國對外開放進入新的階段。“十五”時期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過渡期。要全麵估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的新形勢以及由此對經濟體製、管理體製帶來的深刻影響,在更大範圍、更廣領域、更高層次上參加國際經濟技術合作與競爭。要堅定不移地擴大對外開放,在積極“引進來”的同時,實施“走出去”戰略。科技革命為世界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大的活力,已成為經濟增長的決定性因素。高新技術發展已經成為經濟實力和國防實力的重要標誌。我們必須進一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使科教事業有一個更大的發展,把培養、吸引和使用人才作為一項重要的戰略任務切實抓好。
堅持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為根本出發點。人民群眾是改革和建設的主體。隻有把國家的和建設同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結合起來,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二十多年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功,一條最根本的經驗就是,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我們的所有工作都要以是否符合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最衡量標準,把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為最重要的任務。“十五”期間,要把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質量擺到重要位置。在加快經濟發展的基礎上,使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特別是要增加農民收入、擴大就業、健全社會保障體係,使廣大人民享受改革發展的成果。
堅持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隻有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才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必須把物質文明建設、政治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作為統一的奮鬥目標。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基礎上,應當把精神文明建設和推動社會全麵進步擺到更加重要的位置。要切實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和民主法製建設,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方麵的精神文化需求,全麵提高國民素質,增強民族凝聚力。建立良好的社會秩序,引導人民群眾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要高度重視人口、資源和生態環境的問題,把可持續發展戰略落到實處,全麵推進經濟發展和社會協調發展。
三、緊密結合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精神
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精神、大興求真務實之風,要求我們要把工作的著力點放到研究解決群眾生產生活中的緊迫問題上,堅持以求真務實精神去抓落實,並在抓落實的實踐中不斷提高堅持求真務實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我們黨曆來十分重視群眾生活的問題。毛澤東同誌曾經指出,一切這些群眾生活上的問題,都應該把它提到自己的議事日程上。應該討論,應該決定,應該實行,應該檢查。要使廣大群眾認識我們是代表他們的利益的,是和他們呼吸相通的。鄧小平同誌指出,一定要關心群眾生活。這個問題不是說一句話就可以解決的,要做許多踏踏實實的工作。江澤民同誌反複強調:“必須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發展最終要落實到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上,這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社會主義製度優越性的體現。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我們黨密切聯係群眾、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和重要體現。
胡錦濤同誌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理論研討會上的講話中強調:“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不能停留在口號和一般要求上,必須圍繞人民群眾最現實、最關心、最直接的利益來落實,努力把經濟社會發展的長遠戰略目標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階段性任務統一起來,把實現人民的長遠利益和當前利益結合起來。群眾利益無小事。凡是涉及群眾的切身利益和實際困難的事情,再小也要竭盡全力去辦。要時刻把群眾的安危冷暖掛在心上,對群眾生產生活麵臨的這樣那樣的困難,特別是對下崗職工、農村貧困人口和城市貧困居民等困難群眾遇到的實際問題,一定要帶著深厚的感情幫助解決,切實把中央為他們脫貧解困的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2004年1月,他在中紀委第三次全會上,再次強調廣大黨員和領導幹部要把工作的著力點放到研究解決群眾生產生活中的緊迫問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