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治素質
在社會主義中國,新聞傳播者擔負著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反映人民群眾的意願和心聲、及時報道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忠實記錄祖國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促進改革發展、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任務。新聞工作是一項政治性、政策性很強的工作,反映現實十分迅速,沒有一定的政治理論水平,是不能勝任的。判斷某一事物是新事物還是舊事物,是科學還是偽科學,是要提倡還是要反對等,需要運用一定的政治理論來進行衡量和判斷。要具備良好的政治素質,作為一名體育新聞工作者必須要做到——
1.要增強政治意識,能夠洞悉國家的政策走向
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新聞工作者站在浪尖上,會接觸各式各樣的人或事,容易受五彩世界的影響。為此,新聞工作者,應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以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認真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吃透上級文件精神,領會各級領導意圖,看清當前形勢,敏銳地洞察分析政局,找出反映本質的東西。同時,新聞工作者肩負引領社會前進方向、弘揚先進文化、傳播民族精神的使命,要努力向“政治強、業務精、紀律嚴、作風正”的目標邁進,以此增強政治意識、責任意識、大局意識,為全國經濟社會發展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還要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在瞬息萬變的形勢下,正確善待新生事物。
2.要把握好政治尺度
新聞宣傳,不是隨意地發表言論,要體現出政策性和方向性。作為社會的先鋒,新聞工作者要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堅持團結、穩定、鼓勁和以正麵宣傳為主的方針。要始終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牢牢把握政治原則,不斷提高宣傳質量,為國家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思想保證、輿論支持和精神動力。體育新聞工作者要自覺加強對黨的基本路線、方針和政策的學習,一定要吃透其精神,不能囫圇吞棗,一知半解。隻有全麵地、深刻地領會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才能正確地把握事物,掌握好新聞報道的尺度,使體育新聞報道更加符合黨和人民的利益。
盡管在國際上有人認為體育不應包含政治,政治不應幹預體育,但事實上體育在某種意義上就是政治。自從冷戰結束後,和平和發展成為了當今世界的主旋律,但“體育是和平時代的戰爭”這一比喻卻絲毫沒有改變。體育競技場是各個國家和地區角逐對抗的最直接的表現場所,總是摻雜著較多的政治意義和深刻的社會背景。體育記者在報道體育賽事和體育活動的時候,如果不能保持清醒的政治頭腦,不具備高水平的政治素質,則無法適應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甚至會犯下嚴重的政治錯誤。
例如,2002年韓日世界杯,原本是純潔的足球比賽,卻被國外的“法輪功”頑固分子,當成了惡毒攻擊中國的機會和場所,發生了正義球迷與“法輪功”分子正麵衝突的政治事件。記者政治素質的高低,決定了對這起事件的報道角度與深度。同樣,有的媒體在把握報道方向時出現了偏差,緊跟所謂“歐洲中心論”,對韓國隊在世界杯上取得的曆史性突破,進行挖苦、嘲諷、懷疑、詆毀,引發了嚴重的政治和外交事件,受到中央領導同誌的嚴肅批評。像某報體育記者的一則短消息寫道:“參加本屆世乒賽的有中國、台北、德國、韓國等強國……”這就犯下了嚴重的政治錯誤。
類似這樣發生在體育場上的政治事件還有很多,2000年悉尼奧運會上,朝韓運動員共舉朝鮮半島旗幟入場;1990年北京亞運會最後一刻決定不允許入侵科威特的伊拉克參賽;在北京奧運會前國際奧委會恢複伊拉克的國際奧委會成員資格等,都是體育在政治方麵的體現。目前我國正在大力開展全民健身,增加全民健身活動場所,這是黨和國家把人民的健康列入重要工作日程的政治表現,是一個國家,一個政黨執政為民的政治立場。假如一名體育記者沒有較高的政治覺悟和素養,就很難理解其中深層次的動因,把握不好政治尺度,從而迷失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