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2 / 3)

若晨沉思片刻,想了想還是接受了,畢竟現在生活在古代,多接觸這些所謂權貴,也容易在這世界立足。

就這樣,十五這一天,若晨便與沐瑤來到了誠王府。

京城之中,隻有兩座王府,誠王府與齊王府。

說到尊貴,那肯定是誠王無疑,僅憑他的王府與皇宮一牆之隔,門外士兵四處巡邏便能猜出一二。

如果說世子李承豐是富貴公子哥裏的代表,那李承銳便是這群人的大哥,京城中所有公子哥哪個不以能進入誠王府而自豪,此時門外車水馬龍,但凡有點身份,又年紀相仿之人無不想借祝壽之名攀交關係,而那帶來的壽禮更是花樣百出,有名馬名劍,有珠寶玉石,有名貴古畫,有奇石異獸。

若晨女流之輩,自然不便與那群公子哥混在一起,一早便由誠王府下人接來後引入內院。由於誠王設的是晚宴,中午若晨便與沐瑤在內院中與誠王之母淑妃吃了頓便飯。

淑妃自先皇去世後,便依禮部安排搬進了誠王府,對她來說離開那深宮住進王府,反倒是讓她享受到了從未有過的生活,倒也過得安樂。

淑妃也是名門望族,其父曾任工部尚書一職,身份自是貴不可言,淑妃四十出頭,麵容皎好,實在看不出歲月給這位曾經的寵妃留下多少痕跡,由於久居深宮,對於若晨與沐瑤的到來自是十分親切,在閑聊之間,若晨適時拿出一張麵膜送與淑妃。

在若晨介紹此物的用處之後,淑妃盡是滿眼放光,試問天下哪個女人不愛美,在確定此物對人無害之後,迫不及待的就要試一下,結果一下午,淑妃與若晨竟是相談甚歡,尤其是若晨直接給她做了一次保養後,更是讓淑妃對她另眼相看,若不是顧及身份份,恨不得與其結拜。

隨著日落,李承銳派人來請若晨赴宴,淑妃這才戀戀不舍得讓她回去,不過沐瑤卻沒有去,因為這家夥滿腦子都是吃,在哪裏吃一個樣,所以留下來陪著淑妃用膳。

晚宴參與的人並沒有若晨想像中的多,隻有寥寥十幾人,並非大殿之中設不了那麼飯桌,隻是能入誠王眼的青年才俊太少,而且誠王之所以能與這十幾人坐在一起,一是他們個個身份尊貴,不是哪個大品之員的子弟,就是富商巨賈之子,而更為重要的,誠王可是與當今皇帝是至親,自然也有舉賢的用心。像那些混吃等死的貴公子,不學無術之徒,還有平庸之才自是不必理會。

在若晨被安排在誠王左手,今夜的尊貴更是壓了世子李承豐一頭,讓在座之人皆是忍不住猜測,莫不是哪位公主親臨?

世子見眾人好奇,便站起來向大家解釋一番,在知道座上賓便是近來京中盛傳的奇女子後,這幫世家子弟盡顯恭維之色。前不久才得皇帝賞識,今就成了誠王座上賓,而且又與世子頗有交情,自是讓他們高看一眼。

誠王的生辰白天熱鬧,但到了晚上也沒有太多拘束,別看李承銳一介武人,但對朝堂內的事物也十分熟悉,自是先與在座之人高談闊論一番,也對大楚目前的民情,國策進行了各種爭論。接著便酒過三巡,見若晨一直安靜的聽著在座之人高談並不出聲,也為了讓大家都能接觸一下這位奇女,當下便詢問起若晨:“若晨姑娘,你看這在坐之人,皆是我大楚才俊,不如今夜這做詩的名目,就交給姑娘了!”

前些天李承豐便說聚會時青年才俊免不了共抒情懷,寫是一道詩詞自然是最能體現的,所以聽到李承銳要將這詩以何為題交給自己來出,若晨也沒有推脫,想了一下,便向眾人說:“誠王殿下多在邊境巡防,咱們不如以邊塞為題,看誰能創出佳作。”

李承銳等人聽後俱是點頭,今日乃是誠王生辰,這題倒也合情合理,這群人自命不凡,也都憋著一口氣,在身世上可能各有高低,但在文采上,誰也不敢就能壓上誰一頭,所以這題目一出,各自回到桌上,有的閉眼思考,有的喝酒以激發靈感。

看到這群人暫時安靜下來,若晨也淺飲一小口,想著借此機會,正好看一下這詩會上可會出現那唐詩三百首裏的詩句。畢竟自己傳到此已有一年多,卻未曾聽過古代哪位大才的名號。曾經若晨也問過幾位公公,自大楚之前,也有三皇王帝的傳說,跟自己的世界所接觸的世界差不多。但自百家齊鳴後,秦二世而亡,後麵的記載卻開始斷斷續續起來,根據推測,有可能是因焚書有關,亦有可能與連年戰亂有關,在這傳承的時間長河中,遺失了許多重要的記載。直到近千年的時間,大楚開國皇帝李靖統一中原,這才慢慢恢複了文化傳承。

所以這不是自己印象中的古代,而是另一個平行時空中的古代。於是,若晨也想借此機會,一睹這個世界的文學造詣如何,要知道現代的學子,可是恨透了曆史中的文人墨客,課文根本背不完啊!

若晨的題目出來後,誠王也早派人將準備好的文房四寶送到每個人桌前,此時其他人都在聚精會神的思考,隻有誠王與世子把酒言歡。

誠王是主人,倒是不必參與進這小遊戲。而世子李承豐對自己相當有信心,在聽到題目後便是胸有成竹,哪怕寫出來的詩不是最好的,也絕不落他人之後,所在這時候還有閑心與誠王對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