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雲欲雨 第二十章 大唐的太子(一)(1 / 2)

就在唐皇李崇煥在那一次初春隨興遊園裏,被當下大唐帝國愈發緊迫的基於民心的壓力,與自柳貴妃那似乎妙語奇發的計劃雛形,所催生的巨大變革還在深夜寢宮的廢紙上醞釀之時,某日即將早朝的蒙蒙清晨,在文武百官齊聚等候上朝鍾聲的金鑾殿朝堂側室裏,大唐未來的帝王,太子李世仁的某個想法卻已成熟得抑製不住了。

“參見太子……”

身著紅底龍袍的李世仁走進側堂,文武官員紛紛跪地請安,原本按照大唐製度,太子是不能穿著龍袍的,百官亦不必向他行跪拜之禮,但李崇煥破格賜予了自己兒子李世仁如此至高待遇,可見對這位兒子之器重之深厚。

李世仁身為李崇煥的大皇子,雖說父親李崇煥還正當壯年,但皇家貴族很多事本就有諸多趁早,李世仁早已褪去了那大約還流傳在坊間百姓們印象裏的稚氣青澀,現年三十有二的他早已有了一個帝王該有的威嚴穩重與中正平和。

這位大唐未來的帝王相貌清秀俊朗,沒有胞弟李世峰那樣銳利奪人如大唐鐵騎那晃晃馬刀的淩然鋒利,與自己父親的果敢霸氣而言也顯得偏向斯文柔弱,可言行舉止間,總給人以上位者的高貴,盡管斯文卻無人敢涉其威儀。不得不說至今而言聖明了二十餘年的李崇煥在自己繼承人的選擇上依然聖明得讓百官以致天下百姓折服讚歎,若李世仁繼承了這一方天下,大約也會如他的祖祖輩輩們一樣,保得百姓安居,保得政治開明,保得文化昌盛,保得作為大唐帝國一大代表的文豪詩家們代代不絕。

“不必多禮,諸位起身吧。”今日的李世仁太子似乎心事重重,一貫和煦明朗的臉上有些陰雲密布的意思,在依禮招呼百官起身後自行尋了張椅子坐下眉頭緊鎖,不言不語。

眾位官員見太子如此當然也不敢多說話,雖然禮數已畢又不是朝堂,按理在大唐這樣一個開明的帝國裏百官是不會太過拘謹,可現下沒有任何人坐回自己的位子,就連位高權重在側堂內有著獨室單房的幾部尚書、宰相等等都跑了出來,隱隱圍著李世仁站了一大圈,偌大的側堂裏鴉雀無聲,唯聽李世仁手指叩擊桌麵的聲音富有節奏的回蕩。

“叮叮……叮叮……”不知哪個角落傳來了瓷蓋劃過茶杯的脆響,於有些壓抑的此刻顯得這樣突兀,百官們不由自主的向那望去,竟見側堂中除了太子殿下竟還有一人坐著,心底正自思量是哪個狂妄之輩,不料定睛一看,正是二皇子,百官心下明了迅速收回目光,對這微妙的行為表示毫不知情。

李世峰左手端著茶杯,右手上的茶蓋有一下沒一下的在杯沿劃動,悠閑隨意的說道:“大哥好威風……”

正不知苦思冥想什麼的李世仁似乎被他一句話打斷了思路,方才注意到了李世峰也在,大喜道:“二弟你什麼時候回長安的,為兄方才沒注意到,真是對不住。隨黃將軍出征可還順利?你不知為兄身在長安真是擔心得很啊。”說著又見四周官員噤若寒蟬的站成了一圈,笑道:“各位達人這都站著幹什麼,坐坐坐,這又不是朝堂,都坐。”

雖然在側室落座本就是理所應當的事,可百官俱都謝過李世仁才尋位置坐了下來,好像是他賜座一般,見此李世峰眉頭不由緊了緊。

“世峰,為兄現下還有些事情,先不與你聊了,今夜正德宮,為兄擺宴設席,我兩定好好敘上一敘如何。”

李世峰繼續喝茶隻道:“大哥自便。”就不再說話。

李世仁笑了笑,想來對弟弟的行事風格已然熟悉也不管他,向一邊的戶部尚書問道:“陳老尚書,國庫如今餘糧幾何,川州雪災至今不止,為何不發糧救助百姓。”在大唐,“老”字是對其資曆地位的認同尊敬,李世仁身為太子,以“老”字稱呼戶部尚書,顯然對他倚重非常。

兩鬢花白的戶部尚書見太子發問連忙起身,答道:“回稟太子,我朝國勢鼎盛物資豐沛,國庫存量就目前來說是富足的……不過……”他抬眼看了看李世仁有些猶豫。

“陳老尚書但說無妨。”李世仁微笑道。

陳尚書斟酌片刻繼續道:“此地非是朝堂既殿下說無妨,本官也就大膽妄言了。”李世仁如今還不是君王所以官員們不自稱臣。

“依本官愚見,我朝六路大軍眼下雖然順利攻破八國,並集結於絕燕關下,看似勢如破竹兵鋒鼎盛,實則危機不遠矣。”

碰!李世峰把杯子重重放下,投身行伍的他最為厭煩的就是朝中文官對於在外武將們的風言風語,聲色俱厲道:“你說什麼!”

李世仁卻壓了壓手:“皇弟少安毋躁。”對陳尚書做了個請的手勢和言道:“老尚書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