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葵橋一路,先至美國使館,求見美使,美使適因抱病,未能麵會,特令書記官出與接洽,亦許電達美國政府,暨巴黎會議委員。學生辭退,轉至瑞士公使館,為日警所阻,不得入內,因即舉出代表,入遞意見書。複循行至俄使館,俄使出語學生道:“現在我國內亂方張,連巴黎和會中,且未聞代表出席,本使對著諸君舉動,也表同情,可惜力不從心,勢難相助,但仍當就正義人道上極力主張,仰副諸君熱望。”說罷,為之唏噓不已。彼亦得毋有同慨麼?學生慨然辭退。到了館外,統說是外國使館,尚許我等出入,同聲讚成,獨我國使館,反閉門不納,太沒情理,我等非再至使館一行不可。乃各向中國使館折回,將至使館前麵,忽來了無數軍警,馬步蹀躞,刀劍森橫,惡狠狠地奔向留學生前隊,奪取國旗。執旗前導的,是著名留學生山東人杜中,死力堅持,不肯放手。偏軍警凶橫得很,用十數人圍住杜中,一麵指揮眾士,蹂躪學生,把全隊衝作數段。可憐杜中勢孤力竭,被他擊仆,不但國旗被奪,並且身受重傷,被他拘去。此外各學生不持寸鐵,赤手空拳,怎能禁得住馬蹄?受得起劍械?徒落得傷痕累累,氣息奄奄。有一湖南小學生李敬安,年才十齡左右,身遭毒手,倒地垂危,雖經眾力救出,已是九死一生。各學生遭此凶焰,不得不各自奔回,陸續趨入中國青年會館,當由青年會幹事馬伯援,代開一臨時職員會,籌議辦法,即派人赴代理公使莊景珂,及留學生監督江庸處,請他提出此事,與日本政府交涉。哪知使人返報,統受了一碗閉門羹。小子有詩歎道:
閉門不顧國顛危,宦跡無非效詭隨。
笑罵由他笑罵去,眼前容我好官為。
畢竟留學生如何自救,待至下回表明。
青島問題,純為弱肉強食之見端,各界奮起,求還青島,雖未能執殳前驅,與東鄰爭一勝負,然有此人心,猶足為一發千鈞之係。假令有良政府起,教之養之,使其配義與道,至大至剛,則他日幹城之選,胥在於是。越王勾踐之所以卒能沼吳者,由是道也。乃北京各校倡於前,上海各界踵於後,留學生複同時響應,為國家力爭領土,而麻木不仁之政府,與夫行屍走肉之官吏,不能因勢利導,曲為養成,反且漠視之,摧抑之,坐致有用之才,被人淩辱,竊恐誌士灰心,英雄短氣,大好河山,將隨之而俱去也。讀是回,殊不禁有深慨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