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閑聊間親情甜蜜無間(1)(1 / 3)

A:“你知道怎麼和親人聊天嗎?”

B:“當然,跟你講哦,無論是老婆、父母,還是孩子,我都能聊得他們心花怒放、笑容滿麵,然後對我百依百順哦!”

A:“太好了,有救了,終於不用做老婆眼裏的木頭、父母眼裏的悶葫蘆、孩子眼裏的石頭老爸了。你一定要教教我哦!”

B:“……那個,我能問個問題麼?”看著A期待的樣子,繼續說道:“冒昧的問一下,你和親人的關係還好吧?”

A不解地回答:“除了嫌棄我不會聊天以外,其他都還好。”

B一臉感歎:“你真幸福啊!看來,你的家人真的很愛你。不然,家裏一定會硝煙彌漫。”

A:“那麼恐怖?”

B確定、肯定地點頭。

A一邊拉著B開始飛奔,一邊喊著:“那趕快啊,趕快找個地方好好教我!”

跟家裏的長輩“湊趣”,博得他們的喜歡

由於年齡、生活閱曆、受教育程度、價值觀、人生觀等的不同,年輕人和長輩在相處的時候總會多多少少有些拘謹,聊天的時候也不如和同齡人在一起的時候放鬆。我們經常聽說諸如這樣的事情:“李明和他媽媽在聊天的時候,突然吵起來了”“安然和她婆婆由於消費觀不一樣,婆婆嫌安然太能花錢,兩個人吵得不可開交”“佟子下班回家晚了點,被丈母娘罵得狗血淋頭,現在他家的氣氛相當緊張”……

有些年輕人經常抱怨家裏的長輩“管得太多了”“事兒太多”“說話嘮叨”等,還會感歎和長輩沒話可說。難道年輕人和長輩之間真的不能和諧相處嗎?難道年輕人和長輩之間真的沒有共同語言嗎?當然不是,每個人都年輕過,長輩們也不例外,誰也不是生來的老頑固。事實上,那些認為長輩難相處的人,可能和同齡人也相處不好。的確,和長輩聊天時的感受與和同齡人聊天時的感受不同,但是這並不代表年輕人和長輩之間就不能聊得愉快。年輕人和長輩聊天的時候,隻要掌握“湊趣”的原則,想不愉快都難!

情景一:(地點:家裏人物:女兒、媽媽)

“哎呀,去年買的衣服,今年穿著都瘦了。人老了,真是越來越不能看了。”

“哪裏會啊!媽媽現在看起來頂多隻有40歲,很年輕啦。況且您這個年齡,現在這個身材剛好,不胖不瘦的,看著富態。”

“真的嗎?你不覺得我很胖嘛?你看看你多瘦啊。”

“當然是真的了。上次我們同事到咱們家做客,還說您看起來好年輕呢(這個同事是否存在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個事實更可信),她還讓我問問您保養的秘方呢!”

“我就是心疼這些衣服,都還挺新的。”

“媽媽,不如周末我們去逛街吧?正好我也想買新衣服了,我跟××上次逛街看到一件特別適合您的大衣,咱們去看看……”

情景二:(小藝去男朋友家吃飯,男朋友的媽媽正在廚房剝豆子)

“阿姨,我幫您剝豆子吧。”

“不用了,現在的年輕人都不喜歡做家務的,我知道,嗬嗬。”

“沒有啊,我很喜歡做飯,一直都想學呢。我媽媽平時上班忙都沒時間教我,阿姨要是不嫌我笨手笨腳,教教我吧?”

“難得你這麼漂亮的小姑娘想學做飯呢,你看,這個豆子要先把這個線去掉……”

有的長輩愛抱怨,喜歡說“人老了,真是越來越不好看了”“哎呀,我又胖了,去年的衣服今年都穿不上了”等;有的長輩喜歡教育、指導小輩的感覺,喜歡說“這種豆子一定要這麼剝”“這個菜一定要按照我說的這個步驟做才好吃”“牙膏一定要從底部擠”等;有的長輩愛憶苦思甜,喜歡說“我年輕的時候,家裏特別特別困難,後來我結婚之後沒黑天沒白日地工作啊,才有了現在這樣的生活”“我們那個年代的人就是比現在的年輕人有毅力,能吃苦”“我們那個時候玩得可有意義了,比現在玩電腦遊戲什麼的強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