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些話題,隻要願意,都可以很容易“湊趣”的。跟家裏的長輩“湊趣”,很容易讓聊天氣氛變得輕鬆、愉快,也很容易博得他們的喜歡。如果跟家裏的長輩沒話說,一定是我們不願意說。
當然了,跟長輩聊天確實不如和同齡人聊天那麼輕鬆、那麼暢所欲言。但是隻要能夠調整好心態,學會“樂在其中”,跟長輩“湊趣”,陪他們聊天,也很輕鬆、簡單。
人們喜歡用“賓主盡歡”來形容那種主人很會招待客人,客人很開心的場麵,然而事實上真是如此嗎?事實上,主人為了讓賓客玩得開心,往往會費盡心力,甚至整場一刻也不曾停歇地周旋在各個客人之間,根據客人的需求提供相應的服務。這種勞累的狀態怎麼可能“歡”得起來呢?如果非要說主人也很“歡”,那就是主人看到客人很開心而感覺自己的辛勞沒有白費,很有成就感。無論如何,可以肯定的是,主人和客人的“歡”不是一個概念。
正如主人可以調整自己的心態,“以客人的歡樂為歡樂”,年輕人也完全可以適時調整自己的心態,以“長輩的歡樂為歡樂”。隻要保持這樣的心態陪長輩聊天,就算是他們說的話題毫無樂趣,甚至已經重複了幾十遍,我們也能夠輕鬆應對。“湊趣”並不是什麼難事,為了升職加薪,我們經常不得不湊老板的趣;為了討心儀對象的歡心,我們就要湊心儀者的趣;為了拿到期望已久的訂單,我們不得不湊重要客戶的趣……而湊自己家愛護自己的長輩的趣,隻要乖乖聽著,適時表示認同就可以了,這要比喝酒什麼的簡單多了。
站在父母的立場,會與他們聊得更愉快
“媽媽,我覺得這種款式的衣服好漂亮,很適合你穿,有時尚感哦!”
“我覺得不怎麼好,顏色太老氣了。”母親卻指著一件顏色很亮麗的衣服說:“那件還不錯,顏色比這件好。”
女兒順著母親手指的方向看去,看到一件顏色豔俗的衣服,當即捂住了額頭,無法接受地問:“媽,你什麼時候開始喜歡這麼豔俗的顏色了?”
母親的嘴張了幾下,但始終沒有說出一句話來,她不知道該怎麼說。
上麵這樣的情況時常發生在我們與父母聊天的過程中。我們覺得與父母有代溝,父母覺得孩子不體貼,漸漸地,子女與父母越來越無話可說,距離越來越遠,變得相親不相近。盡管血緣關係是不可割斷的,但是倘若總是無法進行和諧、愉快的聊天,也會影響父母和子女之間的感情。
說到這裏,可能有人會問:“不是說閑聊能夠消除代溝嗎?怎麼不行?”以正確的閑聊態度與方式去閑聊的確能夠消除代溝,讓我們與父母更加親密無間,而錯誤的閑聊態度與方式則會破壞我們與父母之間的感情。我們與父母聊天時要認識到彼此間差異的客觀存在,要多站在父母的角度來想、來看,才能與父母在閑聊中產生共鳴,更加親近。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與父母之間無話可聊,無話可說,漸行漸遠,往往都是我們不懂得站在父母的角度來與父母聊天造成的。倘若在聊天時我們能夠站在父母的立場上來說話,那麼我們將收獲溫暖的親情,享受到其樂融融的家庭生活。
比如上例中,女兒與母親以衣服為話題進行聊天時,如果能夠像下麵這樣聊,就會是另一番情景。
“媽媽,我覺得這種款式的衣服好漂亮,很適合你們中老年穿,穿起來會顯年輕哦!”
“是麼?顏色會不會太暗了?”母親卻頗有興致地指著一件顏色很亮麗的衣服說:“那件還比較好,顏色更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