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險惡用心(2)(1 / 3)

我沉吟道:“確如茂仲所言,我此刻也是憂心忡忡。匈奴人此次南下,時機、條件都那麼湊巧,我軍十多萬人方與羌人作戰,根本無暇旁顧。如果欣格的詭計得逞,傷亡事小,熊戎地、西海的百姓遭劫事大。”

司馬恭道:“匈奴賊精通馬戰,在西域極有影響,桓靈以後,削長史府,還軍減民,此賊遂又漸漸猖狂起來。可笑當初竇憲逐定北匈奴,燕然刻石,然而未嚐能絕滅其害,複始為惡,延禍良多!”

徐邶緩緩搖頭,道:“鎮軍此言差矣。永平十六年,竇固、耿忠出酒泉塞,敗呼衍王,直追至蒲類海,置宜禾都尉。次年,複合兵擊車師前、後王,重置西域都護,切斷北匈奴同西域的聯係,可旌之功矣!永元元年,竇憲、耿秉等得南匈奴之助,又大敗北虜,逐之三千裏而還。明、後年,複大破之,斬獲甚眾,漢軍出塞五千裏,使單於不能寇邊。

在下以為,此功有甚於衛、霍事也!然正如將軍所說,匈奴擅於騎,長於遊襲,民風剽悍,故難討滅也。”

我笑著朝司馬恭道:“茂仲博學,你我弗如啊。不過我還要補充一點,那就是匈奴人遷移範圍廣闊,他們對生活環境的要求大大低於我們,所以,西域大部,在我們看來不過脊脊,而對他們來說,卻是極好的安居之處。我軍不意之物,卻是其立身根本,他們豈能不死纏爛打?”

眾將無不交口稱讚。王巍忽地咳嗽了一聲,道:“主公,還是先行討論還保醴陽之事罷!”

我環視了諸將一眼,點點頭道:“也好。熊戎地不比西域,縱然貧瘠,卻已是我軍重要的經濟與商貿據點,如今已有些大的商隊,不辭勞苦,從涼州不走玉門,而改走金城、西海、熊戎一線,通過醴陽遠赴西域,這不單是因為此路安全的原因罷!我們若放棄熊戎,一旦為匈奴控製,受到影響的,也怕不隻是我軍啊!”

眾人馬上聯想到匈奴人會以熊戎地為基礎,逐漸向外擴張侵害,不覺湧起一陣寒意。

我笑道:“各位也莫要擔憂,今日我軍的實力,已遠勝往昔。當年被人東逐西驅的小隊伍,今天可說是能左右天下了!隻應付匈奴人,應該還是不成問題的。”

我遂下令,命司馬恭、馮延二將,領新編組的“強弩營”三萬五千人疾還醴陽。剩下的少部弩手,與步兵合萬人,號十萬,虛張聲勢,屯守大石堡。

因我擔心匈奴很快南下,熊戎地措不及防,出了大事,於是先期飛隼並快騎報軍師李宣,命她妥為準備。另外,讓小清率王巍、宗稠、鮑秉等將也隨大軍回援,準備應付惡戰。

行前,清兒對我還留在此地十分擔心。我勸道:“羌賊中有吉爾胡等為內應,理應無事。若我也離開大石堡,羌人必知我覷破了匈奴南下的計劃,將會總軍死戰,那時我軍麵臨兩麵夾擊,可就真麻煩了。現在我留下,是迷惑敵人的最好方法。放心,有盧橫在,我沒事的!”

小清不禁嘲笑道:“就會講這句話,我都聽膩了。”

我先是微微一笑,隨即心中蕩漾,輕輕扶著她的肩頭,深情地道:“清兒,你能不能不對我那麼好?此情叫我如何回報啊?”

小清“撲哧”笑起來,故意地皺了皺鼻子,便湊近嘴在我唇旁飛快地一吻,扭身跑去了。

我怔然良久,方露出狡黠的笑容,喃喃道:“此時無聲勝有聲哪……清兒,這次讓你得手了,下次,我一定要十萬倍地補回來!”

次日,宣夫人勾隼傳書,言已按照命令緊急動員,所有農事、政治與經貿等計劃暫時中止,全力投入備戰。原本參與屯耕的部隊立刻轉入於熊戎地西構築戰格、壕溝與工事,諸將軍營整裝待發,準備在一線抗敵。

又複幾日,西海方麵也傳來消息,周慎攻破大小榆穀,駐軍河首。聞得兩府將令,他率軍急返,並同時命令騎都督滕鄺率步騎兩萬,先行往醴陽方向移動支持。

我心下一放,暗想:有李宣坐鎮,就算匈奴人再慣馬戰,也非得在熊戎地被牢牢拖住不可。欣格、柏白這些奸賊,圖謀害人,竟不惜犧牲自己的地盤與利益,嘿嘿,隻可惜老子才是真正笑到了最後!

九月甲辰,斥侯來報說羌軍複又集結,前鋒距城池不足百裏。

“主公,羌使求見!”武鋒營校尉焦則掀簾入帳,大聲稟道。

盧橫是時正與我談論大將軍親衛營等諸事,聞言微微蹙眉噤聲。我望了他一眼,複朝焦則笑道:“知道了,傳!”

焦則見我們與坐低語,知來得不是時候,連忙告個罪,垂手退下。我嗬嗬輕笑,對盧橫道:“焦則是員虎將啊。”

盧橫有些無可奈何地搖了搖頭,道:“護衛須謹慎細心,行事魯莽者危矣!末將以為他太過年輕氣盛,尚需磨礪,此時若以之代領二營,必不妥當,故誠請主公收回成命。”

我猶豫道:“此人隨我赴京畿、河南,折轉荊、蜀,沒有功勞,也有苦勞,若不加封賞,豈非壞了我軍規矩?”

盧橫道:“焦則是末將的嫡屬,屬下知之!此子精通武藝,為人秉忠,然因向在主公身邊,此後越級拔為校尉,視為心腹,故甚過驕慢。末將在,他尚不敢大意,若末將不在,此人一旦行差出錯,禍患不小。故末將請告主公,先轉之為將,而複調一忠心之人,擔當校尉,待日後焦則立功,脾性轉靜,再予重用才好!”

我聞言思忖半晌,頗為無可奈何,“盧兄,你是否過慮了?不過我就準了你之請吧,否則我亦覺有埋沒將才之嫌。”我感慨著焦則常有機會,卻未能立有共睹之功,隨口提道:“你覺得武鋒、神機兩營,應由孰人執掌為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