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二章 和諧管理:容人(2 / 3)

富蘭克林·羅斯福曾經3次連任美國總統,並以善於用能人而聞名於世。在他當政期間,內閣中有許多思想激進、有膽有識、敢於開拓創新的革新派人物。哈裏·霍普金斯就是其中一位較為有名的代表。

在霍普金斯擔任國民工程建設局長以後,他以旋風般的速度大規模推行社會救濟計劃,出色地完成了“以工代賑”的工作,吸收了416萬失業者參加工作,有效地解決了失業問題和下層群眾的生活急用問題。霍普金斯在執行社會救濟計劃期間,手中握有巨額金錢,但他不謀私利,“一心想著美國人民和富蘭克林·羅斯福的利益”。社會救濟工作花費的巨額資金是從政府稅收中提取的,所以羅斯福新政時期實行了對大資本家征收高額累進稅的稅收政策。這種“劫富濟貧”的做法直接損害了壟斷資產階級的利益,資本家對這一政策的執行者霍普金斯恨之入骨,不少有權勢的人要求羅斯福罷免他。但羅斯福不為所動,因為他了解霍普金斯的能力和人品。盡管黨內、社會上有那麼多人對霍普金斯不滿,羅斯福卻一直對他加以重用,使得這位“語言尖刻,喜歡吵架”的人權力之大超過了總統身邊的任何一位。

霍普金斯還具有超凡的外交才能。羅斯福經常派他作為私人代表,同丘吉爾或斯大林直接打交道。並且常說“哈裏是實現我們意圖的理想使節”。1941年,霍普金斯初訪英國。羅斯福在給英王的信上介紹說:“霍普金斯先生是我的一位非常要好的朋友,我對此人寄以最大信任。”同年7月,霍普金斯訪蘇。羅斯福致電斯大林:“我要求你對他完全信任,就像你直接對我說話一樣。”而事實證明,羅斯福沒有看錯人,霍普金斯在每次外交過程中,都能不負羅斯福的重托,出色地完成總統委任的每項重要使命,為羅斯福的外交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盡管霍普金斯因“語言尖刻,喜歡吵架”而為同僚所彈劾,但羅斯福卻能正確地看待這一問題,並沒有因此小節而忽視霍普金斯的辦事能力,仍然對他信任有加且大膽任用,這不但表現出了羅斯福非凡的政治眼光和魄力,更重要的是表現出了羅斯福正確的用人之道:用人之所長。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一個有能力的人可能同時是一個有缺點的人。如何任用這一類的人才?“用人之長,避人之短”應該是一個管理者明智的選擇。明智首先要理智,就是能夠以一顆平靜之心,冷靜地對待能人身上存在的缺點,不犯“一葉障目,不見森林”的錯誤,把人身上的優點與缺點區別開來,不能彼此混淆或抵消。其次是用其長處,避其短處。根據人的優點,把他安排在一個合適的位置上,讓他的優勢在工作中得以充分的發揮,以彌補由其缺點的存在而帶來的不足。再次是不求全責備。隻要不影響工作和人才優勢的發揮,對其身上的缺點應該容忍,特別是一些無關大局的小節。惟有如此,方可不因小失大,以偏概全,做到人盡其才。

※化解反麵為正麵

有些企業的管理者更把“人和”理解得簡單化了。認為不吵不鬧,沒有反對意見,開什麼會都掌聲雷動,一致通過,這便是“人和”。

化解反對意見

他們通常不願被管理者間發生任何爭端。當被管理者間稍有異議時,就皺眉說:“你們在一起工作,像這種小問題都無法獲得一致的見解,你反對我,我反對你,怎麼行呢?”

同樣,這種管理者也不喜歡被管理者反對他的意見。如果恰巧有四五種不同的看法同時提出來,他往往會覺得焦頭爛額,不知聽措。最鎮靜的辦法也不過是說:“今天有許多很好的意見被提出來了,因為時間關係,會議暫時就到此為止吧。以後再找機會,大家好好討論。”想盡辦法要追求他心目中的“人和”。

這種害怕反對意見的管理者,忘記了一件最重要的事,那就是,一致的意見,不見得就是最好的。

假如被管理者對你的方案沒有異議,並不能證明此項提案就是完美無缺的,也許別人隻是不好意思當麵批評你而已。這時做管理者的,切不可沾沾自喜,而應該盡量鼓勵別人發表不同意見。

要放棄自信的語氣和神態,多用疑問句,少用肯定式。不要讓人覺得你已然成竹在胸,說出來不過是形式而已,真主意假商量。

要自己挑選一些薄弱環節暴露給人看。把自己設想過程中所遇到的難點告訴別人,引導別人提出不同意見。

隻有集合多方麵的意見,不斷改進自己,才能使自己更上一層樓。

良好的相處,往往不是相互忍耐而得到的,有很多時候,反而是爭吵的結果。

要注意的是:當你在被管理者的不同意見中選擇一種來用時,切記不要傷害未被選用意見的人的自尊心。首先應該肯定他的辛苦是有價值的;其次要以最委婉的方式說明不采用意見的原因。不要讓持不同意見的被管理者有勝利者和失敗者的感覺,不要讓他們之間產生隔閡和敵意。

若能妥善處理好這些問題,反對之聲不僅不是管理者的禍水,相反,或許還是管理者的福音。

批評講究藝術

瑪麗·凱能吸取他人的教訓,摸索出一套批評的藝術,這就是:她既批評了人,又不傷害被批評者的自尊心。一次,她主持召開一個由一批美容顧問參加的銷售會議。這中間,有一個人的化妝品箱子很髒,瑪麗·凱擔心這位女士會由於那個髒箱子而影響銷售額。然而,這位女士自尊心極強,當眾批評會使她難堪。因此,瑪麗·凱決定用巧妙的方式把她的想法告訴這位女士。在銷售會議上,她間接地向這位女士談她對化妝品箱子的看法,那些話本來是專門為這位女士講的,不過她本人並不知道。盡管其他人從瑪麗·凱講的那番話中也有所得,但是,這位女士在不知道瑪麗·凱幾乎是針對她講的那番話的情況下接受了批評。那麼,她到底是如何講的呢?在整個會議期間,瑪麗·凱反複強調美容職業的重要性。她說:如果你出席一個化妝品展銷會,發現盛有化妝品的箱子很髒,你會怎麼想?接著,瑪麗·凱又講:我們的職業是美容,因此,無論在何時何地都要給人留下幹淨整潔的印象。雖然,這番話完全是針對這位女士講的,可是,瑪麗·凱在講話時從不朝這個女人看一眼,結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果瑪麗·凱不采用這種方式,而是在銷售會議上當眾批評這位女士,那後果肯定會是很糟糕的。

美國商用機器公司有一個高級負責人,曾由於工作嚴重失誤造成了1000萬美元的巨額損失,為此,他心裏非常緊張。許多人向董事長提出應把他革職開除,但董事長卻認為一時的失敗是管理者精神的“副產品”,如果能繼續給他工作的機會,他的進取心和才智有可能超過未受過挫折的常人,因為挫折對有進取心的人是一副最好的激勵劑。

第二天,董事長把這個高級負責人叫到辦公室,通知他調任同等重要的新職。這個負責人非常驚訝:“為什麼沒有把我開除或降職?”董事長卻說:“若是那樣做,豈不是在你身上白花了1000萬美元的學費?”後來,這個高級負責人以驚人的毅力和智慧為該公司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一個企業的管理者如何處理被管理者犯的錯誤是大有學問的,一定要慎之又慎。如果隻是狠狠的訓斥,使他離開時悶悶不樂,甚至心存抱恨之意,是無助於問題的解決。如果像以上兩家企業的董事長那樣,通過有意識地原諒被管理者的過失或錯誤,維護他們自尊心的做法,激勵他們的進取行為,使其不致因失誤和錯誤而灰心喪氣,卻步不前,從而將錯誤轉化為一種強烈的動力,最大限度地發揮出自己的聰明才智,將功補過。容人之過,等於揚人之長,是每一個管理者必須牢記的。

化解錯誤

有些管理者似乎喜歡“痛打落水狗”,被管理者越是認錯,他咆哮得越是厲害。他的心裏是這樣想的:“我說的話,你不放在心上,出了事你倒來認錯,不行,我不能放過你。”或者:“我說你不對,你還不認錯,現在認錯也晚了!”

這樣的談話進行到後來會是什麼結果呢?一種可能,是被罵之人垂頭喪氣,假若是女性的話,還可能嚎陶大哭而去。另一種可能,則是被責備之人忍無可忍,勃然大怒,重新“翻案”,大鬧一場而去。

這時候,挨罵被管理者的心請基本上都是一樣的,就是認為:“我已經認了錯,你還抓住我不放,實在太過份了。在這種管理者手下,叫人怎麼過得下去?”性格比較怯懦的人會因此而喪失了信心,剛強的人則說不定會發起怒來。

顯然,管理者這麼做是不明智的。

有的管理者說:“不是我得理不讓人,這家夥一貫如此。做事的時候漫不經心,出了問題卻嘻皮笑臉地認個錯就想了事,我怎麼能不管他?”

的確有這樣的人。但即使對於這樣的人,在他認錯之後再大加指責仍是不高明的。不論真認錯假認錯,認錯這件事本身總不是壞事,所以你先得把它肯定下來。然後,便可以順著認錯的思路繼續下去:錯在什麼地方?為什麼會犯這樣的錯誤?錯誤造成了什麼後果?怎樣彌補由於這個錯誤而造成的損失?如何防止再犯類似錯誤?等等。隻要這些問題。尤其是最後一個問題解決了,批評指責的目的也就達到了,管它是真認錯還是假認錯呢?

要知道,一千個犯錯誤的被管理者,就有一千條理由可以為自己所犯的錯誤作解釋、辯護。被管理者有能力自我反省,在挨批評之前就認錯,實在是已經很不錯了。當被管理者說:“我錯了”,而當管理者的還不能原諒他,那實在不能說是個高明的管理者。

此外,對管理者批評之後即能認錯道歉的被管理者也不用大責備,特別是有些極輕微的錯,第一次犯錯誤和不小心犯錯誤等,隻要稍微提醒他一下即可。

日本著名管理者鬆下幸之助對他被管理者後藤犯錯誤處理有一則感人故事。有一次,部下後藤犯了一個大錯,對此鬆下怒火衝天,一麵用挑火棒敲著地板,一麵嚴厲責罵後藤。罵完之後鬆下注視挑火棒說:“你看,我罵你多麼激動,居然把挑火棒都扭彎了,你能不能幫我把它弄直?”

這是一個絕妙的請求,自然後藤隻有遵命,挑火棒恢複了原狀。

鬆下又說:“咦?你手可真巧嗬!”隨之是一個親切的微笑,高高興興地讚美著後藤。

鬆下的一怒一喜一讚軟化了後藤的心,使他一肚子的反抗心立刻煙消雲散了,對鬆下心服口服。

更讓後藤吃驚的是,他一回到家,看到的是太太準備了豐盛的酒菜正等他共享晚餐。後藤禁不住地問:“這是怎麼回事?”

“哦,鬆下先生剛來過電話說:‘你家老公今天回家的時候,心情一定非常惡劣,你最好準備些好吃的讓他解解悶吧。’”

自此以後,後藤更加拚命地工作。

顯而易見,鬆下先生特有的人性管理已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犯錯誤是第一階段,認錯是第二階段,改錯是第三階段。不管是經過批評後認錯,還是未經批評而主動認錯,都說明他已到達第二階段,當管理者的隻能努力幫助他邁向第三階段。

化敵為友

朱元璋起兵的目的是推翻元朝,應該說他與元朝是水火不相容的。但是,朱元璋的目光卻注視著元朝營壘中的文武人才,努力爭取、為己所用。秦從龍和郭雲等就是有代表性的被朱元璋招至的文臣和武將。

朱元蟑攻心為上,很早便宣布對元朝人士“不以前過為過”的政策,因為仕元者不乏賢才。秦從龍是元朝的江南行台侍禦史,頗有名聲。戰亂起後,秦從龍棄官隱居鎮江,朱元璋早就留心到這位人物,徐達率軍攻取鎮江前,朱元璋便與他交待“鎮江有秦元之(秦從龍的字)者,才器老成。入城,當為吾訪之。”將尋訪秦從龍作為徐達入城的一項重要任務。徐達訪得泰從龍後,朱元璋立即派他的侄子朱文正帶金子火速前往聘請。秦從龍到後,朱元璋親自出門迎接,“呼先生而不名”,極示尊敬。

郭雲是元朝的一員武將,忠於元室。朱元璋北伐時,“元主北奔,河南郡縣皆下,雲獨堅守,大將軍徐達遣指揮曹諒圍之,雲出戰,被執。大將軍喝之跪。雲植立,謾罵求死”。徐達將郭雲押解南京,朱元璋愛惜郭雲的為人,立即釋綁。當時朱元璋正在讀漢書,問郭雲是否認字,郭雲說“可以”,朱元璋將漢書交給郭雲讀,郭雲讀起來相當熟練,“帝大喜,厚加賞賜,用為漂水知縣,有政聲。帝益以為賢,特摧南陽衛指揮僉事。”因為郭雲在河南南陽家鄉有較大影響,當時聚集家族部曲甚眾,朱元璋又讓他回南陽收集部曲,負責當地的防務,一直到郭雲病死。

胡美原為陳友諒江西行省丞相,駐守龍興,朱元璋派人招諭胡美,胡美表示可以考慮投誠,但希望“無散部曲”,即不解散他的軍隊。朱元璋對此有些猶疑。當時胡美使者在側,劉基用腳輕踢朱元璋坐椅,朱元璋會意,當即下一道賜書稱,“足下有效順之誠,此足下明達也;又恐分散所部,此足下過慮也。吾起兵十年,奇才英士,得之四方多矣。有能審天時,料事機,不待文兵,挺然委身來者,嚐推赤心以待,隨其才任使之,兵少則益之以兵,位率則隆之以爵,則乏則厚之以賞。安肯散其部曲,使人自危疑,負來歸之心哉?”朱元璋這一番表示,至為誠懇,可視為招納敵方人才的宣言,足見其機警與胸懷。胡美打消疑慮,率眾投降,朱元璋仍任命他為江西行省丞相,後又任征南將軍,洪武三年封豫章候,是朱元璋倚重的大臣之一。

漢光武帝劉秀在稱帝之前,一度隸屬於劉玄。一次,突然接到立有赫赫戰功的長見劉縯被更始皇帝劉玄因嫉謀殺的消息,禁不住捶胸頓足。這種打擊,為一般人所難忍受,但是劉秀考慮到王莽未除,複漢事業未成,一旦與劉玄分裂,則兵力分散,必為王莽所滅,因而強忍悲痛,容劉玄殺兄之仇,親赴宛城向劉玄謝罪,“未嚐自伐昆陽之功,又不敢為伯升(即劉縯)服喪,飲食言笑如平常。”劉玄自感羞愧,隻好封他為破虜大將軍、武信侯。劉秀也因此而得生存,兵力迅速發展,終至*3*6翻王莽,恢複漢室,一統天下。假如劉秀不能忍悲容化,一時激忿,興兵討伐劉玄,恐怕也不會有後來的王莽“新”朝滅亡,東漢王朝的建立。

洛克菲勒一生中樹敵無數,他們之間存在著一種難以調解的矛盾——利益的衝突。但是聰明過人、目光遠大的洛克菲勒卻善於利用這種矛盾,不斷地從敵對勢力中,把最有生存力和競爭力的強者吸收到自己的陣營中來,為已所用。在洛克菲勒帝國的核心管理者層中,可以看到不少這種先是敵人後成為優兵的強者。而且,這個陣容不斷地隨著美孚石油的擴張而擴大。

在洛克菲勒的帝國中,擁有當時美國最完美的人才機構。他們每個人都各具特色,都能獨當一麵。威廉和藹可親、沉著冷靜;弗拉格勒驍勇善戰;阿吉波持智勇雙全;新加入的享利·羅查斯目光獨到,無往不勝……

在這群最強的對手中,最具有傳奇色彩的是在洛克菲勒退休後,繼任美孚石油公司第二任董事長的阿吉波特。洛克菲勒為了控製石油行業,達到自己在這一領域徹底壟斷的目的,成立了一家名為“南方開發公司”的控股公司,計劃憑此公司來吸收並控製一些有影響的石油公司。南方開發公司甚至還與鐵路大聯盟簽訂了運費協議,使參加這個控股公司的石油企業的運費僅為其他公司的1/2。一旦這個石油聯盟成立,各個沒參加聯盟的中小企業隻有等待破產了。

這時候,一個短小精悍的實業家出現了,他就是阿吉波特。他年紀輕輕,當時僅24歲,可擅長演講,是一位管理者天才。他以800美元的投資投身於煉油業,經過苦心經營,月生產量達到了25000桶,但當時也瀕臨被南方開發公司收購的危機。

阿吉波特在眾多小生產者茫然失措的時候,提出了對策——大封鎖。他計劃成立生產者同盟,並組成自衛武裝,限製向洛克菲勒集團提供原油。同時,他還印刷了3萬份傳單,分別送給華盛頓聯邦議員和州法院。一時間,輿論大嘩,各界人士紛紛指責洛克菲勒心狠手辣,置人們的生死於不顧。在重大壓力之下,南方開發公司尚未成立就流產了,洛克菲勒經曆了平生第一次大敗,也遇到了平生第一位強敵。洛克菲勒這時開始逐步接觸這個年輕人,同時也采取種種策略來分化、瓦解那些結成同盟的石油小生產者,以高價收購原油,打破了他們的封鎖計劃,瓦解了生產者同盟的防線,而且把阿吉波特也拉到了自己的陣營中來。

阿吉波特成立了一家新公司,叫艾克美,並以其曾管理者生產者同盟的威望開始收購以同類行業的管理者的股票。他也開始逐漸地幫洛克菲勒說話,煽動解散生產者同盟,而眾多的小生產者卻不知,這家艾克美公司的股權是掌握在洛克菲勒手中。終於,阿吉波特幫助洛克菲勒完成了一統天下的霸業。

阿吉波特還多次為洛克菲勒家族的壟斷事業出謀劃策,他曾建議停止輸送麻京郡生產的原油。麻京郡是一個新油田,但較為偏僻,全都依靠美孚石油公司的油管輸送原油。而一旦停止輸送它生產的原油,就不得不關門大吉了。這樣一來,麻京郡不得不放棄鋪設新油管,而繼續接受洛克菲勒集團的盤剝。

洛克菲勒從兼並到行業壟斷,一直到最後建立起龐大的托拉斯組織的進程中,提供錦囊妙計的阿吉波特逐漸成為美孚石油公司管理層中的後起之秀,深得洛克非勒的信任。洛克菲勒退休後,力舉阿吉波特作為第二任董事長,管理者他龐大的帝國進一步拓展。

律師多德不僅是當時最有才於的一位律師,也是一名最早專門受一家公司委托的律師。正像多年前投身到洛克菲勒旗下的其他人一樣,他也曾是洛克菲勒的勁敵。

在南方開發公司方案推行期間,多德在多次公開會議上指責美孚公司是條“蟒蛇”,後來,他又代表產油地區對美孚公司進行訴訟,但洛克菲勒並沒有因這段曆史而阻礙他去羅致這麼一名能幹的律師。當他的帝國規模膨脹到與美國的法律抵觸時,他向多德伸出了求援之手,他希望多德能利用法律知識幫助他建立個完美的經濟帝國。

多德根據洛克菲勒的建議,於1882年炮製出托拉斯協定,美孚石油公司改組為美孚托拉斯,使洛克菲勒能以信托方式來掩蓋明目張膽的壟斷。美孚石油公司在改組之後,拉進了60多家公司,其中40家所有權完全屬於美孚托拉斯,另外26家多數權益也掌握在美孚手中。托拉斯體製成功地防止了外界對它進行調查和揭露,它不但使洛克菲勒精心勾畫十年的壟斷藍圖得以實現,而且也改變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發展史,形成美國曆史上獨特的托拉斯壟斷時代。多德在其中確實功不可設。

同樣的人物還有紐約州議員赫伯恩,他曾發動了一場對美孚公司的大規模調查。而正是因為在這次調查活動中他所表現出來的才能引起了洛克菲勒的注意,使其成為洛克菲勒的財產管理人。

正是由於洛克菲勒不斷地把眼光投到敵對的陣營中去,他才得以廣攬天下人才,共謀霸業。

美孚集團的每個成員都各有責任,但也脫離不了洛克菲勒的嚴密控製。他用分而治之的辦法限製每個人的表演舞台,使他們強烈的唯我主義保持平衡。而且在經營活動中,逐漸向他們灌輸“美孚精神”,培育了一代新型的。忠實不渝的企業管理人員。也正是有了這些高水平的管理人員,洛克菲勒王朝才能在它所開辟的各個領域迅猛發展。

洛克菲勒曾自己評價自己的班底:“我的班子由兩種人組成,一種是有才幹的朋友,一種是有才幹的敵人,敵人是過去的,而今天之後是朋友了。他們絕非是烏合之眾,庸碌之輩,他們全能獨當一麵。我無需麵麵俱到,我要做的隻是統管全局,確定戰略,他們每個人都是天才。我想,這就是美孚公司獲得成功的原因。

這同樣也是洛克菲勒家族獲得成功的原因。

錯打正著

晚清時,有一個叫任謂長的畫師,他的畫技在當時名聲較大。有個叫任伯年的窮畫匠為了混飯吃,便經常冒用任謂長的名字畫些扇麵賣錢。任謂長發現了這些冒牌貨後,覺得這個年輕的冒牌者功底還不錯,便到任伯年的鋪子裏訂了五把仕女扇麵。過了幾天,任伯年果真及時交了貨。任謂長笑著問:“任謂長老先生畫得能有這麼快嗎?”任伯年胡餡道:“我送得快,他也就畫得快,他是我的家叔呀!”任謂長當時並未動怒,覺得他是窮極所致,而且願望尚好,並無惡意,更無惡果,於是開心地說:“我就是任謂長呀,你既願意,我就做你的叔叔吧。”從此,他悉心指導,並資助任伯年到蘇州去學習。在其栽培下,任伯年青出於藍,成了當時造詣極高的畫師。

蒙古國通事楊維中參與一案件,大臣耶律楚材按法拘捕了他。窩闊台汗很器重和信任楊維中,知此事後大怒,差人將耶律楚材綁起來。窩闊台汗“既而自悔,命釋之”。楚材不讓人替他鬆綁,聲色俱厲地說:“老臣備位公卿,輔佐陛下處理國政,陛下下令捆綁我,是因為我有罪,那就應該明示百官,讓他們知道我罪在不赦;現在又輕易地要以無罪釋放我,如同戲弄小孩一般,假如國家有大事,難道也能這樣辦嗎?”在場官員聽後大驚失色,以為楚材大禍將要臨頭了。可是,窩闊台汗仔細想了想,認為楚材說得很有道理,並當場承認了錯誤:“朕雖為帝,寧無過舉耶?”窩闊台汗身為國王,當眾受責,其尊嚴可謂盡失。可是,他能理解正義之責,不惜屈尊認錯,確為明君之範。

※左右溝通

性格上有問題的被管理者,往往是管理上棘手的一環。他們的工作習慣、態度不隻影響他們本身的工作效率,還動輒將個人情緒發泄,容易影響到其他被管理者的士氣和工作效率。所以,身為管理者不能忽視被管理者性格上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