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全球化的詭計——退掉國際金融與國際貿易的外衣(2)(3 / 3)

經濟學家建議:貿易順差並不是越大越好,外彙儲備也非越多越好。中國應逐步調整經濟運行的體製,改變以外向型為導向的發展模式,擴大內需。在出口增長的形勢下,要鼓勵進口,特別是進口國內緊缺的能源、資源和技術。

為什麼中國人更願意出國旅遊——升值與貶值

2005年7月彙改以來,人民幣對美元保持持續升值的態勢。2008年4月10日,人民幣兌美元的彙率首度破7,人民幣彙率一時又成為輿論的焦點,甚至普通百姓也會熱議人民幣升值問題。有的人認為人民幣升值是好事情,而有的人認為人民幣升值是壞事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那麼,到底人民幣升值是好是壞呢?對於普通百姓來說有多大影響?

上文中提到了人民幣升值的問題,那麼我們該如何對待人民幣升值呢?要想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就得對幣值問題有所了解。

貨幣的價值簡稱幣值,每個國家根據各自經濟運行的不同情況,自行利用各種金融手段調整幣值的大小,以實現某種利益,貨幣幣值的變動通常有升值和貶值兩種形式。

貨幣升值也叫“貨幣增值”。是指某國貨幣相對於其他國家來說價值增加或上升了。如2008年人民幣對美元升值最高達到約6.8:l,而2005之前約是8:1,那麼以前要8元人民幣才能換1美元,如今隻要6.8元人民幣就可以換l美元了。如果是貨幣貶值,那表現和以上的相反。原先l美元可以兌換8元人民幣,而現在隻能兌換到6.8元人民幣。我們就說美元貶值了。

為了抵禦外彙衝擊,製止通貨膨脹,各國央行一般都采取使貨幣升值的措施。一般是增加本國單位貨幣的含金量或提高本國貨幣對外幣的比價,或者直接宣布提高本國貨幣對外國貨幣的比價,以提高本國貨幣價值,抑製大量外彙的湧入。因為外彙太多將給本國貨幣流通市場造成流動性過剩的壓力,將可能引起國內通貨膨脹。

貨幣貶值雖然會使物價上漲,但由於貨幣貶值在一定條件下能刺激生產,並且降低本國商品在國外的價格,有利於擴大出口和減少進口。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許多國家都把貨幣貶值作為反經濟危機、刺激經濟發展的一種手段。

事實上,人民幣升值,有幾個好處。1、人們手中的錢更加值錢了。如中國學生想到國外留學的話,原來學費是1000美元,兌成人民幣就是8000元,但現在隻需6000元,花費的錢比以前少了。2、人民幣升值還可以降低我國能源和原料的進口成本。隨著經濟建設的發展,我國對資源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大量資源依賴進口。在國際能源和原料價格不斷上漲的形勢下,國內企業的生產成本越來越高。如果人民幣升值到合理的程度,就可大大減輕進口能源和原料的負擔。3、人民幣升值可能意味著人民幣地位的提高,中國經濟在世界經濟中地位的提升。一國貨幣的升值,是一國國力的象征。比如,近年以來,中國人到東南亞各國去旅遊,隻要帶人民幣就可以了。這是因為中國經濟實力增強了,人民幣獲得了人們的認可和信任。這樣,靠經濟實力說話的人民幣自然而然也就獲得了更大的國際事務話語權。

但是,人民幣升值對中國來說也有不利的地方。具體表現為:(1)出口將會減少。人民幣升值,那相對來說,其他國家的貨幣貶值了,出口的利潤就會減少。(2)一定量的外彙“人間蒸發”。假若以前1美元=8元人民幣,現在1美元=6元人民幣,那麼以前所賺的的8000億美元就會變成6000億美元。即使貨幣數量還是8000億,但價值卻下降了。這樣,每8000億美元中,就會有2000億美元“人間蒸發”了。因此,在通常情況下,絕大多數國家都力圖使自己國家的貨幣彙率保持穩定。

近兩年來,隨著人們的腰包越來越鼓,加上人民幣相比以前幣值有較大的提升,中國人在外國花同樣多的錢,能買到比以前更多的東西,因此中國出國旅遊的人數越來越多,掀起了一股出國旅遊的風潮。

經濟學家建議: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人民幣升值可以說是大勢所趨。客觀地說,人民幣升值是一把“雙刃劍”。升得恰到好處,可以為老百姓帶來真正的實惠;升得不好,則會對國民財富造成很大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