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賈正蘭(1 / 2)

賈正蘭,和我女兒同歲,是一個很年輕的縣長,延安大學畢業,有思想,文筆也美,又管著文化這一口,因此,我有事就去找她。

2006年9月26日,佳縣白雲觀要召開一個規模很大的“論道會”,這是我記事以來從未有過的事。“專家論道”、“道長講道”、“商家悟道”、“百姓說道”,各顯其能。我屬“百姓說道”組的成員,我們這個組八人,每人要求準備一篇論文。賈縣長召集我們開了會,她的思路清晰,語言精煉,短短幾句話,就讓我們領會了大會的宗旨,知道應該怎麼去準備。

我突然產生了一個想法,我辦義塾已五年了,有許多孩子可以把《道德經》從頭至尾背下來,這對於一般人來說,覺得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有一次,我領著我九歲的孫子韓謙到白雲山遊玩,他發現一座廟的背後刻著《道德經》,他就讀那經文,引來不少遊客駐足讚賞。我想,如果能讓孩子們在論道會上展示一下,既是對孩子們的一種教育,又會對弘揚民族文化產生一些影響。可我當時並沒有向她提出,但這個問題一直在腦子裏縈繞。“論道會”馬上就要到了,如果要做這件事,還得準備一下。我就暗暗做著準備,準備得差不多了,我去找她。那一天,她正在文化館審查民歌比賽節目,我一直等她審查完,她問我有什麼事,我便說,想讓孩子們在“論道會”上背誦背誦《道德經》,她說好啊!這一定會是“論道會”上的一個亮點。我順便說,如果那樣,得給孩子們縫上一套衣服,整齊一點較好。她問多少孩子,我說三十三個,她沒有做多少思考就答應了。於是我立即張羅買布,因為時間太緊,縫好還要在正麵印上“燕翼書院”四個字,背上印上“仁愛”兩個字,工序還真不少,得立即動員全家投入到緊張的準備工作中。可是第二天,她打來電話,說:“老韓,別縫了。會議議程早就定了,沒有安排這一項。”從她的口氣裏聽出,她爭取過,可因為我說的太遲,大會無法安排進去。這是我的錯。我一時定不下來是否把賈縣長的話告訴我的家人和孩子們,準備工作依然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著。“論道會”一天比一天近,我祈盼著事情有個轉機。

就在大會的前一天,賈縣長又打來電話,說:“老韓,好消息,這次論道會,讓孩子們在論道亭‘童子誦道’。縫衣服怕是來不及了。”我說:“已經縫好了,字也印上了。”賈縣長說,太好了,我馬上過來看看。

賈縣長來了,她走進教室,孩子們拍著小手,齊聲說道:“歡迎光臨,歡迎指導。”賈縣長被孩子們的熱情感染了,臉上露出燦爛的微笑。孩子們接著就為她表演了誦讀的“節目”,賈縣長高興極了,她即興講了一段十分精彩的話:“……

你們太幸運了,你們學的東西太有用了,你們長大一定會成為有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