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求人送禮,最講究麵子,似乎隻有禮物值錢,才能體現送禮者情意重。奇怪的是最講究傳統的中國人,似乎忘了“禮輕情義重”的傳統教誨。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訪問日本時,有一項訪問NHK廣播電台的安排。當時NHK派出的接待人,是該公司的常務董事野村中夫。野村接到這個重大任務後,便搜集有關女王的一切資料,加以仔細研究,以便在初次見麵時能引起女王的注意而給女王留下深刻的印象。
他絞盡腦汁也沒有想到好主意。偶然間,他發現女王的愛犬是一種長毛狗,於是靈感隨之而來。他跑到服裝店特製了一條繡有女王愛犬圖樣的領帶。在迎接女王那天,他打上了這條領帶。果然,女王一眼便注意到了這條領帶,微笑著走過來和他握手。
野村送出的禮物是無形的,因為實物還係在他脖子上,“禮輕”得非同尋常,但卻使女王體會到了他的用心,感受到了他的情意,因此可謂是地道的“禮輕情義重”了。
西歐人送禮,往往是一束野花、一本書、一小簍水果。也許在這一點上,我們要學習外國人。送禮,本身是一種禮貌、尊重、友誼的表示,它本來要求是“禮輕情義重”。
禮物應是小巧玲瓏,不必價值過分,因為送禮不是給對方的物質援助或經濟補貼。
我們通常出於麵子的需要,覺得一件小東西拿不出手,要送就得送貨真價實的大禮。要送水果就稱它十斤,要送香煙就送上兩條進口的(更有甚者,黃金首飾、家用電器都敢送,這屬於別有用心類,不是因麵子問題而使然,因此不在此討論之列),錢雖然花了不少,但效果卻未必好。
特別是第一次見麵,你提了那麼多禮物,人家還可能認為你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目的呢!誰還敢收?如果主人不肯收,你的處境就尷尬了,提走不是,不提走也不是。於是你推我讓,最後,難下台的就是你。因此,我們送禮的觀念也應來點變革才行,應當破除麵子的障礙。
如果取消“經濟價值”的標準,那麼什麼是合適的送禮標準呢?我們說當然以送令對方高興的東西,而價錢高低不應作為衡量的標準。
前些年一位農村朋友,到城裏串門總是帶些自家產的西紅柿、黃瓜、小米、綠豆等,因為城裏缺,或者說不如他送的新鮮,因此主人總是很高興地收下這些禮物。
送禮,本身是一種禮貌、尊重、感謝的表示,它最重要的要求是“禮輕情義重”。禮物應是小巧玲瓏,不必價值過分,因為送禮不是給對方的物質援助或經濟補貼。
聰明人會把禮送的既實惠又有麵子,隻有這樣才能打動人心,達到求人辦事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