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有感情的動物,所以會有情緒的波動,情緒有波動就會表露在臉上,這是人和其他動物不同的地方,不過,有人控製情緒功夫好,喜怒不形於色,有人則說哭就哭,說笑就笑,當然,說生氣就生氣。
哭笑隨意的情緒表現到底是好是壞呢?有人認為這是“率直”,是一種很可愛的人格特質。這麼說也不是沒有道理,因為喜怒哀樂都表現在臉上的人,別人容易了解,也不會有戒心,而且,有情緒就發泄,而不積壓在心裏,也合乎心理衛生,但這種“率直”在社會中卻不怎麼適合。
(1)不能控製情緒的人,給人的印象是不成熟,還沒長大
隻有小孩子才會說哭就哭,說笑就笑,說生氣就生氣,這種行為發生在小孩身上,大人會說是天真爛漫,但若發生在成年人身上,人們就不免對這個人產生懷疑了,就算不當你是神經病,至少也會認為你還沒長大。如果你還年輕,則尚無多大關係,如果已經工作了幾年,或是已經過了30歲,那麼別人會對你失去信心,因為別人除了認為你“還沒長大”之外,也會認為你沒有控製情緒的能力,這樣的人,一遇不順就哭,一不高興就生氣,這樣能做大事嗎?這已經和你個人能力無關了。
(2)容易哭,會被人看不起,認為是“軟弱”,容易生氣則會傷害別人
哭是心理壓力的一種緩解,可是人們始終把哭和軟弱扯在一起。大部分的人都能忍住不哭,或是回家再哭,但卻不能忍住不生氣。不過生氣有很多壞處,第一,會在無意中傷害無辜的人,有誰願意無緣無故挨你的罵呢?而被罵的人有時是會反彈的;第二,大家看你常常生氣,為了怕無端挨罵,所以會和你保持距離,你和別人的關係在無形中就疏遠了;第三,偶爾生一下氣,別人會怕你,常常生氣別人就不在乎,反而會抱著“你看,又在生氣了”的看猴戲的心理,這對你的形象也是不利的;第四,生氣也會影響一個人的理性,對事情做出錯誤的判斷和決定,而這也是別人對你最不放心的一點;第五,生氣對身體不好,不過別人對這點是不在乎的,氣死了是你自家的事。
所以,控製情緒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你不必強迫自己“喜怒不形於色”,讓人覺得你陰沉不可捉摸,但情緒的表現絕不可過度,尤其是哭和生氣。如果你是個不易控製這兩種情緒的人,不防在事情剛剛發生,引動了你的情緒時,趕快離開現場,讓情緒恢複了再回來,如果沒有地方可暫時“躲避”,那就深呼吸,不要說話,這一招對克製生氣特別有效。一般來說,年紀越大,越能控製情緒,也不易被外界刺激引動情緒,所以你也不必太沮喪。
學會控製自己的感情、自己的行動,這在社會交往中是很重要的。在門被怦然地關上,玻璃杯被砸碎,一陣咆哮聲以後,在被人無情地冒犯之時,當我們犯了一些不該犯的錯誤之時,這時,你是否會動輒勃然大怒?你可能會認為發怒是你生活的一部分,可你是否知道這種情緒根本就無濟於事?也許,你會為自己的暴躁脾氣辯護說:“人嘛,總會發火、生氣的。”或者是“我要不把肚子的火發出來,非得憋出潰瘍病來。”
盡管如此,憤怒這一習慣行為可能連你自己也不喜歡,更別說別人了。
同其他所有情感一樣,這是你思維活動的結果,它並不是無緣無故地產生的。當你遇到不合意願的事情時,就認為事情不應該是這樣的,這時開始感到灰心,臉色一定也好看不了。爾後,便是一些衝動的動作,這總是很危險,它並沒有什麼好結果可言。痛苦的感受會侵蝕掉我們的自尊。
我們可以這樣設想:當一個人無意中觸痛了你的敏感之處,你就不假思索地亂喊亂叫,人家對你印象還會好嗎?當人家同意你的一個問題時,你就高興得張牙舞爪,他們對你的印象還會好嗎?——也許他們認為你太幼稚了。
所以,不論在與人打交道過程中發生了什麼不如意的事,也不要輕易地把這些壞的情感表露出來——你不顯露出來還好,一旦你顯露出來,無論對人對己,都不會有好的效果。
這就要求你要控製住你的情感!也許,這對絕大多數的人來說是一個比較難的要求,但我們卻有必要這樣做:請注意你的情感外露。
你如果能恰當地掌握自己的情緒,那麼你將在別人心目中呈現“沉穩、可信賴”的形象,雖然不一定能因此獲得重用,或在事業上有立即的幫助,但總比不能控製情緒的人好。
也有一種人能在必要的時候哭、笑和生氣,而且表現得恰如其分,這種人的麵子學這門功夫已到了相當高的境界,你如果有心,也是可以學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