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們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而又無法忍氣吞聲時,就需要訴請有關部門或請求上級領導處理。這也是求人的情形之一,在現實生活中很普遍。在這種情況下,單憑一張狀紙或幾封書信往往是不能解決問題的。求人者有時還得一次又一次地登門上訪,進行口頭告狀,因為,這種麵對麵的交流,可以起到書狀所無法起到的作用。
然而,許多求人者盡管屢次告狀,但問題還是得不到解決。這裏,原因固然很多,但告狀缺乏策略,恐怕不能不是一個重要因素。
有人說女人告狀比男人強,因為女人說著說著眼圈兒就紅了,眼淚就不由自主地淌了下來,聽者就算是鐵石心腸,也免不了會動心的。
這話頗有一定道理。可是,事實上大多數告狀者都是心裏有氣,積鬱已久,一旦有了訴說機會,總是難抑內心激動,往往情緒憤懣,言辭激烈,給人的感覺倒不像是一個受害的弱者,而是一個咄咄逼人的強者了。
一位遭人欺淩的受害者在向某領導告狀時十分衝動,口出狂言、汙語,使得這位領導很是反感,因而,問題遲遲不予解決。後來,此人絕望了,痛苦不堪,幾欲輕生,反倒引起了這位領導的同情與重視。
當然,這並不是說,凡告狀者都要擺出一副可憐兮兮的樣子,流下幾滴眼淚。而是說,告狀者在求人時,應該設法調動聽者的同情心,使聽者首先從感情上與你靠近,產生共鳴。這就為你問題的解決打下了基礎,人心都是肉長的,隻要你將受害的情況和你內心的痛苦如實地說出來,處理者是會動心的。
同情心可以促進當權者對受害人的理解,但這並不等於說馬上就會下定處理的決心。因為處理者要考慮多方麵的情況,有時會猶豫,甚至會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態度,不想過問。這時候,告狀者就得努力激發處理者的責任感,要使處理者知道,這是在他職責範圍以內的事,他有責任處理此事,而且能夠處理好此事。
有位教師,教學科研成績突出,各項條件具備,但職稱總評不上,原因是他與校領導關係不好。
此君上告到上級主管領導處。這位領導聽後推辭說:“評不上是你學校的問題,學校不上報,我又有什麼辦法?”
此君早有心理準備,立刻說:“如果學校能解決,我就不會來麻煩您了。我會逐級按程序反映。您是上級領導,而且又主管這方麵的工作,下麵在這方麵出了問題,您是有權過問的。如果您不及時處理,出現更大麻煩,那就晚了。我想,隻要您肯過問,您的意見他們會聽的。”
這番話很奏效,這位領導很快改變了態度。
這位求人者的言外之意是:“處理此事是您的責任,如果你不過問就是失職,那麼,我還會向更上級領導反映,那時,您可就被動了。”
任何一個領導,都不願給上級領導留下推卸責任、玩忽職守、把矛盾上交的壞印象,隻不過在現實中,常常忘了這一點罷了,這時,就需要有人來點撥。
同情心可以促進當權者對受害人的理解,可以在處理問題的過程把你的受害的情況也考慮進去。如果僅靠情感也打動不了對方時,還有一著就是激發起所求之人的責任心,要使被求者知道,這是在他職責範圍以內的事,他有責任處理此事,而且能夠處理好此事。
同情心與信任心一旦互動被激發,事情辦成就八九不離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