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求人時,能夠找到一位伶牙俐齒的人,讓他盡其所能,從中撮合,傳遞信息,論理說情,真是再好不過了。
孟嚐君是齊國的名門貴族,幾度出任相職,是政界的實力派。但有一次他與齊閔王意見不合,一氣之下辭去相職回到了私人領地叫薛的地方。
這時與薛接鄰的南方大國楚國正待舉兵攻薛。與楚相比,薛不過是彈丸之地,兵力糧草等均不能相比,楚兵一旦到來,薛地後果不堪設想。
燃眉之急,唯有求救於齊。但孟嚐君剛剛與閔王鬧了意見,沒有麵子去求,去了也怕閔王不答應。為此他傷透了腦筋,幾乎一籌莫展。
絕路之中老天給他降下了一線希望,齊國大夫淳於髡來薛地拜訪,他是奉閔王之命去楚國交涉國事,歸途順便來看望孟嚐君這位名門望族的。孟嚐君額手稱慶,可謂天助我也。他想好了主意,親自到城外迎接,並以盛宴款待。
淳於髡不僅個人資質好,善隨機應變,常為諸侯效力,與王室也有密切的關係。威、宣、閔三代齊王都很器重他。閔王時代成了王室的政治顧問,且與孟嚐君本人也有私交。
孟嚐君決心已下,開口直言相求:“我將遭楚國攻擊,危在旦夕,請君助我。”
淳於髡也很幹脆:“承蒙不棄,從命就是。”
後人猜測,淳於髡此行可能是有目的而來,專為朋友解危的,隻不過這話須孟嚐君親自當麵求他就是了。朋友之交,有許多心照不宣的東西,古來如此。
卻說淳於髡趕回齊國進宮晉見閔王當然是要相告出國履行公務的結果,他真正要辦的事情也早已盤算在心。
閔王問道:“楚國的情況如何?”
閔王的話題正投淳於髡的所好,順著這個話題,淳於髡要開始展開攻心術,履行對朋友的承諾了。
“事情很糟。楚國太頑固,自恃強大,滿腦子想以強淩弱;而薛呢,也不自量……”
話題意識性地流動,談到薛,但不露痕跡。
閔王一聽,馬上就問:“薛又怎麼樣?”
淳於髡眼見閔王入了圈套,便捉住機會說:“薛對自己的力量,缺乏分析,沒有遠慮,建築了一座祭拜祖先的祠廟,規模宏大,卻不問自己是否有保衛它的能力。目前楚王出兵攻擊這一祠廟,咳,真不知後果怎樣!所以我說薛不自量,楚也太頑固。”
齊王表情大變:“喔,原來薛有那麼大的祠廟?”隨即下令派兵救薛。
守護先祖之祠廟,是國君最大義務之一。為了保護祖先祠廟就必須出兵救薛,薛的危機就是齊的危機,在這種危機麵前,閔王就完全不再計較與孟嚐君的個人恩怨了。整個過程,淳於髡沒有提到一句請閔王發兵救孟嚐君,而是抓住閔王最關心的問題——也就是最大的弱點,旁敲側擊,點到痛處,令閔王自己主動發兵救薛,實際上是救了孟嚐君。淳於髡的縱橫術真是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
素不相識的人陌路相逢,如何讓所求之人幫你,顯然十分困難,但一般人都不會駁朋友的麵子,所以,你可以找一位與其關係好的人來為你做說客。
很多時候,旁敲側擊比正麵進攻更有效,這也算是求人的一種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