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回 師尊要求去潛伏?!(1 / 3)

三個月後,唐龍如約來到沙涇,和藍老大的手下碰了麵,準備動身奔赴南洋。

離別的那一天,在沙涇碼頭上,唐龍悵然地別過前來送行的親朋好友,之後,便隨著藍老大的手下,乘上一艘小船,飄然地往南去了。

小船沒漂多遠,唐龍又依依不舍地回頭,望了望碼頭上送行的人群。

隻見送別的人群,尚佇立於石岸之上,眺望著自己所乘的小船。

於是,唐龍一時觸景生情,愁緒突起。

然而,他卻強忍住離愁別緒,鼓足氣息,衝著岸上大聲呼喊,叫眾人無需擔憂,隻待自己使命完成,必定不多逗留,立馬從天涯海角趕回家來。即便使命未成,自己每過半年一年,如果條件允許,也必定回家一趟,叫眾人無需過分掛念。

唐龍的聲音,隱沒在了海風之中,岸上的人,卻明了唐龍的心意,紛紛揮手致意。

良久,小船去影朦朧,空留了一番水天一色、海風蕩漾、秋濤振波的圖景。

這時,眾人才悄然離去,各回各家。

*******************

唐龍南去之後,過了不久,淩鷗也起身東行去了。

淩鷗這一番東行,是要進尚州府城,到縣學之中,拜訪一下幾個老師和學友。

這淩鷗,雖然其貌不揚、深沉寡言,看上去普普通通,卻其實早幾年前,便考上了尚州府生員的功名,所以他現在,其實是一個所謂的秀才。

也許看官們看到這裏會有疑惑了,為何唐龍、淩鷗同在一起長大,卻最終路途迥異,一個精於武功,一個長於文章呢?

事情是這樣的。

當年沐衣子收養了這兩人,在兩人脫離繈褓,已經到了進學的年紀之後,沐衣子曾試著對他們進行各種試煉,來看看他們分別擅長於什麼領域。

經過各種各樣的試煉項目之後,沐衣子驚喜地發現,唐龍這個小孩兒,身手敏捷,悍勇之極,異於常人,大有可造之材,於是便引導他學習速攻之法。

輪到淩鷗,沐衣子經過了一番細細探查之後,卻隻有一番慨然長歎:“此子亦是天資聰穎,頗有可造之材。隻可惜體魄孱弱,先天不足,大有早哀之狀,恐怕像磨練阿龍這般去折騰於他時,他一時耐受不住,夭亡過去,如此便對他父母不住,多有罪過了。”

因而,沐衣子並不敢對淩鷗用勁鍛練,隻教授了淩鷗一些補氣養力之道。

淩鷗又長大一點之後,因為沐衣子的悉心教養,自己就略略退卻了一些先天不足的症狀,還變得力氣漸長起來。

然而,因為淩鷗平時既不像唐龍一樣需要拚命鍛煉,也不像其他雜役、傭工一樣需要操持雜務,久而久之,於是他自己也頗感無聊起來,便隻好經常地,去四下裏找些事情來做,一解乏悶。

某一日,年幼的淩鷗,偶然撞入清風書閣之中。

他見書閣中藏書眾多,於是便隨意拿出幾本,翻看起來。

沒想到從此,淩鷗就沉迷於書海之中,到了最後,竟達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

沐衣子看在眼裏,心中有數,便開始讓淩鷗隨意研讀書經,閑暇時也親自為他講解典故、指點迷津、答疑解惑。

沐衣子本身學問頗高,名師出高徒,這就使得淩鷗的隨心研讀,最終也頗有所成了。

淩鷗十一歲那年,沐衣子便讓唐龍帶著他,去往尚州城趕考縣試,開始了科舉之路,沒想到,淩鷗運氣不錯,竟然一次通過。

接下來三四年時間裏,淩鷗又接連考過了府試、院試,最終功名得手,成了一名秀才。

可是,淩鷗為人枯索,不慣交際,因而並不為文化圈裏的廣大書豪們所熟知。

淩鷗入縣學多年,也隻是在縣學之中,交了三兩個傾心可談的朋友,認得了三兩個略有名望的老先生,如此而已。

看起來,淩鷗並不是一個混跡官場的料。

雖然如此,沐衣子每每還是鼓勵淩鷗,多在進學上用功。

這是因為,其一,淩鷗的身體,雖然虛有外強,其實還是中幹。

後天的精心教養,並沒有改變他先天不足的弱勢。所以去做勞工、或是習武等體力活,都不是他本身的體魄,所能長久支持的。

其二,在進學上用功,其實也是一條功成名就的捷徑。

這大明江山,雖然名義上是老朱家的。然而,他老朱家,畢竟也沒有足夠的人才、足夠的智力積累、足夠的能力積澱,通過自己一個大家族的力量,去擔負得起整個帝國各行各業的運轉職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