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回 師尊要求去潛伏?!(2 / 3)

尤其是,如何管理國家機構,從而伏製萬民,維持疆域之內的穩定狀態,這是明帝國最為要緊的任務之一。

因而,帝國的締造者,仿照前朝之製,又加了好些自家的創意,打造出來一個新鮮的官僚任用和選拔體係來。

明帝國疆域廣大,人口眾多,因而高高在上的皇權,並不能滲透到帝國之中的各個角落裏去。

這就給了其他人、其他家族、其他勢力,用各種形式,參股大明帝國、謀求福利、延續生命、獲取資源的機會。

正所謂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

沐衣子自小給唐龍、淩鷗選擇的道路,正好是一文一武,這也是希望兩人未來,如有機會,能通力合作,以求旱澇保收。

這麼多人、家族、勢力,共同來參股、博弈,其中,混得風光無限的,有之,混得狼狽不堪的,亦有之。

這些參與博弈的玩家,大體來說,無非都是依靠著自家的一些在做什麼事情上的具體能力,從而達到了能與別家博弈、合作的實力,最終獲取了一些能夠獲取資源、保有產權的勢力。

而這些或大或小的勢力,因形式的不同,也分為諸如權勢、財勢、聲勢等等類別,不一而足。

像前文所述的原尚州縣令董文龍,便是借了大明帝國的官僚體係,步步為營,最終獲取了滔天的權勢,躋身朝廷股肱之臣之列。

尚州城東的尚東周家,便是經過克勤克儉、兢兢業業的打拚,最終獲取了財勢,成了富甲一方的豪門。

而早先興起於蟠龍山區的蟠龍軍,便就是挾蟠龍軍中成員的數量和聲威,打造起浩大的聲勢,造成了蟠龍山區地帶鬥爭局麵的質變,最終得以在蟠龍山區盤踞良久。

而考取秀才功名,正是淩鷗開始組建自家權勢的第一步實質性努力了。

下一步,自然而然地,就是繼續奮進,馬不停蹄地斬獲舉人功名,把自家的一條腿,踏入到大明帝國的官場之中了吧!

這沐衣子,倒是十分雞賊!

他自己無心於功名利祿,卻很喜歡慫恿自己的朋友、徒弟們,去往塵世之中,奮力搏殺,最後都成名成家,然後秉持一方勢力,成為自己的拱衛和策應!

這真是太壞了!

言歸正傳。

這番入城,窮酸秀才淩鷗,便是帶上了自己多日以來,苦作的多篇時文,打算拿去給眾位師友玩賞,相互切磋討教。

淩鷗進了縣城,先是帶了一些薄禮,拿著自己寫的文章,到了縣學附近的一座私宅,拜訪一個在他所認識的之中,最為德高望重的先生。

老先生款待了淩鷗,讓淩鷗把時文留下來給自己慢慢研看,然後便讓淩鷗退下了。

過了幾天,那老先生看完淩鷗的文章,又把淩鷗叫到跟前來,給他點評,道:“你看,你寫的這些東西,中秀才尚還可以偶然得手,中舉人卻是希望渺茫得緊。你的文筆,自從中秀才以來,越來越退步了啊!”

淩鷗低頭道:“請老師訓示。”

老先生斥道:“你看你寫的東西,亂解識古文的意味,全無聖人的心得,立意淺薄詭異,文辭枯澀拗口,筆墨極不老練。你呀,還是回去多練幾年再來吧吧!不成氣候!”

淩鷗又羞赧地和老先生探討了一下,這才心虛謙恭地退了出來。

見自己的心血之作並沒有得到賞識,淩鷗臉上雖然沒有什麼表情,心中卻早已是悶悶不樂了。

過了幾天,淩鷗又見過其他師友,這才發現,眾人對自己的文章,竟無一人持肯定態度。

悻悻然回到清風觀,淩鷗便把自己的文章拿去給沐衣子看。

沐衣子略略看了幾眼,悠悠說道:“你的文章,好與不好,不該是由我來點評的吧?我對大明朝廷科舉之類的事情,從來都不去研究,不好發表評論。你前幾天,不是去問過你們縣學的老師麼,他們是怎麼說?”

淩鷗隻好把眾人的評價照實相告。

沐衣子聽罷,哈哈大笑,卻道:“人家說得也有道理嘛。你自幼就藏在書閣中玩賞典籍,向來少到外頭轉悠。古人說,要讀萬卷書,也要行萬裏路。想寫好文章,沒有曆練總是不好,功夫還在詩外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