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轉基因生物安全(3)(1 / 3)

12.4.1環境安全性

1.轉基因生物可能對人類健康產生的影響

人們擔心轉基因產品可能對人體健康產生的潛在影響主要有:

(1)“異源重組”或“異源包裝”產生有害“突變體”人們擔心外源基因會通過轉基因產品進入人的遺傳體係中。專家認為這種可能性在理論上概率極小。此種現象的發生在使用“抗生素標記基因”時有很小的可能,但隨著“標記基因定位刪除技術”及更安全的標記基因的使用,這種擔憂可被解除。擔心由“異源重組”或“異源包裝”所產生的具有“超級抗性”的病原微生物會危害人類健康。

(2)轉基因食品“毒性”問題 人們擔心轉基因食品有毒性或引起人體過敏反應。轉基因食品毒性問題目前隻有一些相關的動物試驗報道。據美國孟山都公司測定,轉基因抗蟲棉植株中Bt 含量很低(約占棉株鮮重的0.0001%)。用含5%~10%棉籽的飼料喂養小鼠28天,轉基因棉籽與非轉基因棉籽對小鼠增重、飼料消耗量、死亡率、行為、器官毛重均無影響。用含10%棉籽的飼料喂養鵪鶉8天,對鵪鶉的飼料消耗、增重、死亡率、行為等無影響。用含20%轉基因棉籽的飼料喂養鯰魚10周,鯰魚的增重、飼料消耗、飼料轉化率、死亡率、體征等與用非轉基因棉籽飼喂的無顯著差異,說明Bt 蛋白對齧齒類動物、鳥類、魚類安全。轉基因棉籽脂肪酸組成與非轉基因棉籽無差別。轉基因棉籽油或纖維中檢測不到Bt 蛋白,說明Bt 蛋白難以進入食物鏈。目前尚無關於人體的研究報告。轉基因食品引起人體過敏性反應的發生概率相對高一些,但隨著相應的過敏源檢測和安全管理的完善和嚴格,該類問題可以解決或避免。

(3)轉基因藥物“毒性”和“人獸共患”疾病傳播 據報道,日本和歐洲發現11例用轉基因方法生產的人類生長激素治療兒童白血病的發病率比對照高出3倍。有人擔心用轉基因動物的器官進行移植會將一些“人獸共患”疾病傳給人體。此類問題正在進一步觀察研究中。

2.轉基因生物可能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1)對生物種類的影響 擔心轉基因作物“新”基因“逃逸”,如抗除草劑的基因通過花粉漂移轉到雜草上,使雜草獲得除草劑抗性,特別在同一地區推廣抗不同除草劑作物時,若多種除草劑抗性基因都轉到同一雜草上,將使所有的除草劑失效。向日葵、草莓、油菜等作物異交率較高,其長期效應需跟蹤研究。

(2)標識基因毒性問題 轉基因作物植入了抗生素基因作為“標識基因”,人們擔憂這些基因會不會逃逸到人體內,或者進入環境中其他植物或動物體的染色體。一些新的基因改良食品可能會涉及健康和安全問題,導致一些難以預見的後果。

(3)對生物抗性的影響 “病毒重組”或“異源包裝”是否會產生新的農作物病原物? 自然界存在著植物病毒的重組現象,包括DNA病毒和RNA病毒,這是人類所擔心的問題。轉外殼蛋白(CP)基因的抗病毒植物,當有其他病毒侵染時,入侵病毒的核酸有可能被轉基因植物表達的外殼蛋白質包裝,從而改變病毒的宿主範圍,使防治病毒病更加困難。擔心作物中轉入抗蟲或抗病基因後,會加大對某一種害蟲或病原體的選擇壓力,使害蟲或病原體加速突變產生抗性,給防治增加麻煩;但在田間試驗中尚無報道。已有實驗證明,棉鈴蟲對Bt 棉的耐受性已提高了十餘倍,任其發展,約80年後,棉鈴蟲有可能對現在種植的轉基因抗蟲棉產生抗性。

3.對生態平衡的影響

在自然進化過程中,自然界不同物種間遺傳物質交流緩慢。轉基因技術使物種間遺傳物質交流頻率成倍提高。人們擔心轉基因生物的釋放會對人類生存環境產生不利影響。已知的轉基因作物的影響和傳統栽培作物的影響非常相似,目前尚無實例證明和傳統培育方式相比,轉基因作物對環境和社會生態係統存在更大的潛在影響。轉基因生物進入自然環境的主要途徑和影響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