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帝何事,勞煩親駕下臨?”如來道,聲音似遠非遠,似近非近;像是在耳畔,又像是在天邊響起。
傳聞如來於無量世中從來不出惡言,隻說實在話和美語,不誹謗,遠離粗惡語,製止一切惡言,證得道果之後,便洪聲圓滿如天鼓響,微妙最勝如隔葉黃鸝之音,使聞者愛樂得益無量。
“‘諸惡莫作,從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可是人世間常常觸犯‘五戒’,不肯奉行‘十善’,所以朕想命人下界引領正道,可是眾仙之中無人能擔此重任,特地向佛祖討要一人。”玉帝道。
“所謂的五戒就是去殺、盜、淫、妄語、飲酒,大概內容跟人世間的仁、義、禮、信、智相同。而所謂的十善,則是指不殺生、不偷盜、不淫邪、不妄語、不綺語、不兩舌、不惡口、不慳貪、不嗔恚、不愚癡。能夠做到的大概隻有聖人了吧。所以,玉帝所說不無道理,隻是有些過了。以我所聞所見,天下四大部洲,眾生善惡,各方不一:東勝神洲者,敬天禮地,心爽氣平;北俱蘆洲者,雖好殺生,隻因糊口,性拙情疏,無多作踐;我西牛賀洲者,不貪不殺,養氣潛靈,雖無上真,人人固壽;但那南瞻部洲者,貪色樂禍,多殺多爭,正所謂口舌凶場,是非惡海。我這裏有三千諸佛、五百羅漢、八大金剛、四菩薩、更有揭諦、比丘僧尼等眾,不知玉帝欲意借誰?”釋迦牟尼佛道。
“下界人常說佛祖慈眉善目,以慈悲為懷,今日觀容聽聲,果然如此。我聽聞目犍連尊者,自從證得羅漢果之後,便擁有了天眼的神通,能看透世間所有事物的遠近、粗細和短長,也能徹見未來世眾生的生死之時,我希望能得目犍連尊者一用。”玉帝道。
佛祖歎息一聲,搖搖頭道:“目犍連尊者已在伊私闍梨山下被裸形外道所殺。”
“敢問如來,目犍連尊者號稱如來座下神通第一,為何會死在外道之手?”玉帝道。
“‘一切諸報,皆從業起;一切諸果,皆從因起;一切諸業,皆從習起。’目犍連尊者遇見辟支佛之前還是個漁夫,殺生太多,所以就算佛法無邊,也終究逃不過業報。”佛祖道。
“目犍連尊者為了法獻身,也算是功德圓滿。朕又聽聞迦葉尊者清貞守素,無愛無欲,佛祖也曾經分其半座,願得迦葉尊者一用。”玉帝道。
佛祖道:“迦葉已經墮落六道,轉生輪回去了。”
“我又聽說迦葉尊者是最早跟在佛祖座下的,號稱‘頭陀第一’,又怎麼會墮落於六道之中的呢?”玉帝道。
古往今來有十界,又稱迷與悟之世界,分為十類:地獄界、餓鬼界、畜生界、修羅界、人間界、天上界、聲聞界、緣覺界、菩薩界、佛界。其中,前六界為凡夫迷界,亦即六道輪回的世界,後四界乃聖者的悟界;所以又可以稱為六凡四聖。
“‘奈何平地不肯立,走上百尺高竿頭。’迦葉自願去六道之中修行,希望佛法能更進一步。”佛祖道。
“既然如此,那麼該讓誰去下界弘揚正道?正道若是不弘毅,那麼天下又該如何?”玉帝道。
如來合掌道:“陛下寬心,貧僧舉一人,可入下界為聖。”
“所舉何人?”玉帝道。
如來不作回答,卻是朝座下聽講佛法的僧眾道:“道名,可在?”
話畢,從下麵走出一人來,隻見那人身上彩光變幻不斷,從赤轉橙,橙轉黃,黃轉綠,綠轉青,青轉藍,藍轉紫,紫又再轉赤,變化之間,妙用無窮。不止是彩光變化不定,就連他的身形外貌都是千變萬化,一會兒變成猿猴,一會兒變成人形,一會兒變成菩提樹……
當此人出現的時候,萬獸皆伏,就連靈山腳下待命的龍鳳都在索索發抖,所過之處,梵音陣陣,使人聽了心平氣和;所到之處,霞光掩映,讓人看了心生敬畏。
見此,玉帝大驚,脫口問道:“這是何物?”
“周天之內有五仙:乃天、地、神、人、鬼。有五蟲:乃贏、鱗、毛、羽、昆。這廝非天、非地、非神、非人、非鬼;亦非贏、非鱗、非毛、非羽、非昆。又有四猴混世,不入十類之種。”如來道。
“敢問是哪四猴?”玉帝道。
“第一是靈明石猴,通變化,識天時,知地利,移星換鬥。第二是赤尻馬猴,曉陰陽,會人事,善出入,避死延生。第三是通臂猿猴,拿日月,縮千山,辨休咎,玩弄乾坤。第四是六耳獼猴,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後,萬物皆明。此四猴者,不入十類之種,不達兩間之名。靈明石猴乃鬥戰勝佛悟空也;六耳獼猴在假扮悟空時已被其一棒打死。而這廝亦非其他兩猴,故我也不知道他是何物。”
“既然不知他是何物,可知他從何處來?又要到何處去?”玉帝問道。
“我也不知道他從何處來,要到何處去。隻因前期我在宣講‘混元道果’之時,忽聞梵音陣陣,彩光不斷,我往那處一瞧,便見到他了。這廝也不自去,我宣講《楞嚴經》的時候,他也坐在下麵;我宣講《涅槃經》的時候,他還是坐在下麵。我觀其神情嚴肅,似我佛門弟子,所以把他留在了身邊。”如來道。
“原來如此,其可有道名?”玉帝道。
“世人皆謂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而這廝卻是千變萬化,似道無常。‘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故喚其為‘道名’,另外,我見這廝修為不低,故賜法號尊者。”如來道。
“既然你叫他來,是否保舉的那人就是他了?”玉帝道。
“這廝無端由來,故我猜測他是因劫而生,應劫而出,引領天下正道非他莫屬了。”如來道。
“下界有句話叫做‘亂世出英雄’,現在天下大亂,而他剛好又在這時候出現,說不定真是為此而生的,果真如此才好,讓我來問問他。”玉帝道。
“道名尊者,你可願意墮落迷界,披艱掃穢,平滌四洲?”玉帝對道名尊者如是說。
道名尊者這時候變成一個人的形狀,點點頭,卻是不說話。
“玉帝莫怪,這廝從出生到現在,雖然通人事,能察理,卻是不會說話。看來他也懂得修行之理。”如來道。
修行的道理很簡單,說破根源,就是把精氣神謹固牢藏不要漏泄了,說來簡單,做起來卻是很難,世人多喜歡呈口舌之利,泄露了精氣神,所以難以成仙。
“既然如此,我也不多問了,選個時間著令他下界去罷。”玉帝道。
玉帝說完,擺駕回天庭去了。如來對南海觀世音菩薩道:“勞煩你走一趟人間,護送道名尊者投胎去罷。”
觀世音菩薩雙手合什,道:“尊法旨。”
道名似乎懂人言,對如來躬了躬身,化作一道七彩霞光不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