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間 序章 天下大亂劫數生,靈根孕育源流出(2 / 3)

再後來,神仙們更是參與了世俗權力的戰爭,他們希望通過控製人類帝王達到控製世俗的目的。例如周曆九年,天降昭告暗示周文王討伐紂王,武王行船到黃河中流,有一條白魚躍上武王船中,武王拾之以祭祀蒼天,渡過黃河後,有一團火從天而降,落到武王的屋簷上,化為烏鴉,顏色為火紅色,發出巨大的聲響,八百諸侯見此,對武王說:“可以討伐紂王了。”武王卻是搖搖頭道:“你們不了解上天的旨意,還不可以。”於是班師回朝,過來兩年紂王殺了比幹,囚禁了箕子,太師疵、少師強抱著他們的樂器逃到了周國,武王這才興師牧野,滅絕了殷商。後來薑尚問武王為什麼不在上天降諭的時候討伐紂王,武王說:“我若是那時候討伐紂王,固然能打敗殷商,可是天下卻不是我的,那時候比幹還在,又有箕子、太師疵、少師強輔佐他,比幹必定南麵稱孤,而比幹有七竅玲瓏心,日後得道成仙,那麼天下必定為天上的傀儡,這是我不願意看到的。再比如殷帝武乙,做了一個木偶,謂之“天神”,武乙與“天神”較量,“天神”輸了,武乙便侮辱它;武乙還用皮革做了一個口袋,裏麵裝滿了鮮血,他把這個口袋掛得高高的,從下麵射它,說這是“射天”。就這樣,武乙觸怒了神仙,武乙在河渭之間打獵的時候,玉帝便命令雷震子將他劈死了。再比如,宮女踩著褒國二龍的唾液而生了褒姒,周幽王寵她而亡國;再比如,秦朝三十六年,流星墜落在東郡,上麵寫有“始皇帝死而地分”七個大字;再比如,魯哀公十四年獵獲麒麟……其實,這一切都是神仙們與人間爭鬥的表現,於是後來也有了“國家將亡,必生妖孽”的說法。

虞舜將天下分為十二州;到了夏禹時期,天下又重新分成九州;再後來天下又分成了四大部州:東勝神州,西牛賀州,南瞻部洲,北俱蘆洲。

一日,九曜星、五方將、二十八宿、四大天王、十二元辰、五方五老、普天星相、河漢群神都聚集在了淩霄殿上。高天上聖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駕坐金闕雲宮淩霄寶殿,忽然丘弘濟真人啟奏道:“萬歲,通明殿外,有千裏眼、順風耳求見,聽天尊宣詔。”

“朕命千裏眼、順風耳二將監聽天下,今日進奏,怕是人間有事發生了。”玉帝顧盼左右,對文武仙卿說完,才重新對丘弘濟真人道:“著宣來。”

千裏眼、順風耳宣至淩霄殿下,禮拜畢,恭謹道:“小臣千裏眼、順風耳啟奏大天聖主玄穹高上帝君:前者蒙玉帝聖諭,差我等監聽天下,小臣不敢有稍時憊懶,現如今天下有事發生,不敢私專,故前來啟奏。近因天下無道,諸侯間互相攻伐,致使士兵死於沙場,百不存一;百姓餓死,十不存一。白骨路邊隨便可見,無人收拾,千裏之內沒有雞鳴,至此人間無人信神,宗廟隳頹,香火斷絕,亦沒有犧牲供奉,臣今啟奏,伏望聖裁。懇請天兵,恢複天下,庶使海嶽清寧,下元安泰。奉奏。”

“既然天下無道,為何這才來啟奏?”玉帝問道。

“稟玉帝,不是我等隱瞞不報,而是因為‘天上一日,地上一年’,天下無道卻是天上這一兩日之事,所以才來報遲了。”千裏眼,順風耳恭敬道。

“原來如此,這樣說來卻是不能責怪你們。”玉帝點點頭對千裏眼、順風耳說完,然後環視左右,問道:“方才千裏眼、順風耳所言,相信眾愛卿也有所耳聞,現人間道如此不堪,依眾仙卿看,是否該降下天象,昭示世人:聖人將出,引領正道。聖人千年一出,如接踵;賢人百裏一現,如摩肩。人世間已是千年無聖人出世了,也難怪會世風日下,古風不再了。”

這時,從文物仙卿班裏閃出太白長庚星,仰俯啟奏道:“十方世界內隻有佛與仙與神聖三者,才能躲過輪回,不生不滅,與天地山川齊壽,他們或居於閻浮世界之中,或住在古洞仙山之內,卻沒有廝混於迷界的道理,所以聖人一出,以後必定位列仙班,人世間何愁不治?隻因那世間的人帶業往生,紅塵太重,心中又有七情六欲,身患貪、嗔、癡三毒,故身重如泰山,是故不能白日飛升,凡人心無七竅,難得正果;玉帝若是想要下元安泰的話,還需尋找一人下界,為天下領袖,才能教下界向善,還我上天威嚴。”

玉帝聞言甚喜,道:“金星言之有理,隻是依卿所奏,何人能夠擔此重任,到人世間走一遭?”

眾仙不語,暗暗抱怨太白長庚星多嘴。他們誰也不願意到凡間去,畢竟那要再次墮落輪回,最後苦心修煉才能證得羅漢果,如果稍有不慎,恐入了六道,那可是永世不得翻身了,哪裏能及得上做神仙自在?所以文武仙卿皆不願領命。

玉帝南麵端坐,心裏暗暗不高興,眉頭不禁皺了起來,道:“眾仙卿無人能替朕解憂嗎?”

站在太白金星身後的托塔天王捅了捅他的背脊,道:“你看,這是你惹的禍,怪不得別人,如今玉帝發怒,你看如何收場?”

太白長庚星再次從仙班裏出來,禮拜畢,道:“天庭恐怕很難找出個合適的人手來,一則地位顯赫如四大天王者,有著保衛天庭的職責,須臾不能離也;二則如馬趙溫關之流,他們原是武夫道人,後來雖然修煉成仙,若是再遣他們下凡,也是不能為帝王之相,就算派下去也是不濟事的。所以玉帝若是想要尋個合適人選,還得到西方如來處一趟。”

玉帝聞言大喜,道:“愛卿言之有理,事不宜遲,朕這就起駕前往西方靈山。”

眾仙口裏稱善,皆去準備仙駕,不多時,玉帝即乘了鳯輦,匆匆西去。人間有玉輦,天上卻有鳯輦,又稱帝輦,玉帝出巡,滿天都會現出瑞氣,人間見到了便是萬道金光,有人認為那是火燒雲或者是太陽的暈圈,其實那都是玉帝帝輦行走時帶起的仁風,在帝輦的左邊,是五瘟五嶽,在帝輦的右邊,是六丁六甲,在前麵拉輦的是九條彩鳳,彩鳳鳴叫著高亢的祥音,在後麵跟隨的是九條青龍,青龍散播著祥瑞的霧靄,這些都象征著玉帝的尊貴地位。

大約一個時辰,玉帝按下祥雲,到了靈山腳下,抬頭看去,隻見那靈山的頂顛接連著霄漢,天地元氣在其間流轉不定,千年青鬆下有優婆講經,萬年翠柏之間有羅漢行走,白鶴與青鸞圍著鷲嶺或山亭翩翩飛舞,而玄猴則摘些仙果挨著獻紫英的壽鹿坐著,共同聽取佛法。時有幽鳥聲聲叫喚,如傾如訴;又有鍾磬聲響,還有朗誦經書的聲音。

“果然不愧是清虛靈秀地,儼然有莊嚴大覺的佛家風範。”玉帝讚歎一聲,抬步就要往裏走去。

這時候,突然傳來一道聲音:“奉我佛法旨,特來迎接大天聖主玄穹高上帝君。”

玉帝轉頭一看,原來是比丘尼尊者。

“如來怎麼知道我要來此?特命你在此等候?”玉帝問道。

“我佛法力無邊,普閱周天之事,遍識周天之物,廣會周天之種類,掐指一算,故知道玉帝來此,所以命我來接引玉帝到我佛如來處。”比丘尼道。

“有勞尊者了。”

玉帝跟著比丘尼尊者到了如來寶刹前,見到了端坐在蓮花座上的西方極樂世界釋迦牟尼尊者,隻見他皮膚細薄潤澤,不沾下世塵垢;渾身冒著金光;兩手、兩肩、頸項、雙頰、頂上肉等七處,隆滿清淨;他的舌頭特別軟而長,出口能夠覆蓋他的臉龐及至發梢;牙白齒齊;眼睛成紺青色,像青色的蓮子一樣;眉間有白毛,柔軟如兜羅錦,長一丈五尺,右旋卷收。這就是人們所說的細薄皮相、身金色相、七處隆滿相、牙白相、齒齊相、大舌相、目廣青蓮華相以及白毛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