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餡心所摻的凍子的製法是:將豬皮洗淨,放入鍋中,加水煮開,煮到手指能夠掐碎時取出、剁碎,放回鍋中,加蔥、薑、料酒等,燒開撇沫,改小火熬,邊熬邊撇油沫,呈黏稠狀,盛入盤內,冷卻成凍,然後在拌鮮肉餡時,摻入拌勻即成。
怎樣做豆沙餡
豆沙餡,是將紅豆煮酥、擦沙和加油、糖炒製而成,具有特殊風味。做豆沙的要求比較嚴格,操作也比較細致。其中最主要的是煮豆、擦沙和炒沙3個環節。
煮豆的要求,首先將豆洗淨,浸泡一夜,使之充分吸收水分。其次是煮時要冷水下鍋,大火燒開,小火燜煮。若熱水下鍋,則容易煮僵,影響出沙的效果。
擦沙分兩種方法:一是用絞肉機絞3~4次,即可成豆沙。這種沙含有豆肉和豆皮,出沙率高,但沙粗,質量較差。另一種方法是將豆置於篩子內,放入水盆中,邊加水,邊擦沙,邊洗沙,使沙沉入水中,再裝入紗布袋中,將水分壓幹就成為沙,這種沙質地細膩,稱為“澄沙”,質量較優。
炒沙是製作豆沙的關鍵,一般分兩種做法:一種是簡易法,即在鍋中放油、糖,溶化後放沙一起炒,炒至水分將幹已收勁即成。另一種炒法比較複雜一點,即糖和油分3次投放,第一次先放油、糖炒成糖色,再放沙炒至快成熟時,再放第二次油、糖,炒至增色,再放第三次油、糖,炒至水分已幹,沙色深褐即成。
怎樣做好硬麵饅頭
硬麵饅頭,這種饅頭的特點除色澤光潤美觀外,特別是入口幹硬,筋道耐嚼,咬時掉渣,麵香味濃。
做這種饅頭與酵麵饅頭不同的地方,就是要戧入生麵粉,即把發好的酵麵攤開,揣入適量的生麵粉,邊揣邊揉,把生麵和酵麵揉成一體。為了達到這個要求,光靠手力不夠,要借用杠子,反複杠壓,直至壓透,再用手揉勻。這種麵團的硬度也比酵麵饅頭大些,蒸好以後,才有幹硬濃香的特點。其他加堿、成形和熟製,大體與酵麵饅頭相同。至於戧入生麵粉的數量,各地做法不同,一般來說,用15千克麵粉調製的酵麵麵團,戧入1千克生麵粉即可。
怎樣做好開花
饅頭
開花饅頭,顧名思義,就是饅頭頂部要開花,除了這一特點外,它具有柔軟、潔白、香甜、清爽等風味特色。
做這種饅頭所用的酵麵必須充分發足,接近麵肥的程度,揣堿揉勻,接著加入白糖(這是區別酵麵饅頭和硬麵饅頭的顯著標誌)再揉,至麵揉得十分滋潤為準。在做饅頭時,一般是在搓條後,直接用手揪,揪下一個,揪口朝上,立放在屜中去蒸;有的是在搓成圓形饅頭後,在頂部用刀劃十字口。經過旺火足氣蒸後,饅頭頂部就形成美觀的花形。有的為了好看,還在頂部放些青紅絲。
做開花饅頭的關鍵,一是發酵足,二是堿正,三是加糖,四是揪劑,五是要墊幹屜布,六是要用大氣蒸。以上環節中任何一個環節做不好,都會影響饅頭開花。
怎樣做好八寶粥
“八”字在我國是個吉祥數字,是因為它與“發”字諧音,並且與我國傳統文化緊緊相連,如八仙、八卦、八珍、八方、八寶等。“八寶”一詞用在飲食文化上始見於吃“臘八粥”,據傳,臘八這天是釋迦牟尼的成道日,要舉行“臘祭”,祭奠先嗇神、農神、郵綴表神、司嗇神、水庸神、虎神、坊神、昆蟲神八位神仙,形成了過“臘八節”吃“臘八粥”的節令。
“臘八粥”,又稱“八寶粥”,最早用黃米、白米、江米、菱、栗子、紅雲豆、大棗、桃仁、杏仁、鬆子、葡萄幹等製作。現在可根據原材料情況而定,一般都用糯米、大棗、蓮子、杏仁、果脯、葵仁、花生仁、紅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