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2 / 2)

在後兩個環節中進行節水,一是靠減少作物棵間蒸發量,二是靠減少作物蒸騰量。作物全生育期棵間蒸發量約占作物總需水量的40%~60%。這部分水量對改善作物生長環境有一定作用,不完全屬於浪費水量。但從現有試驗資料看,適當減少棵間蒸發量並不一定會影響作物產量,如覆蓋保墒和局部灌溉技術均可大幅度減少棵間蒸發量,但對產量不產生影響。至於減少作物蒸騰量會不會影響作物生產發育和產量,目前尚存在一些理論問題有待解決。近年來的許多節水灌溉或非充分灌溉試驗研究表明,在一定條件下,適當減少作物植株蒸騰量,也不會導致減產。

綜上所述,節水灌溉應從整個灌溉過程上著手,凡能減少灌溉水損失、提高灌溉水使用效率的措施、技術和方法均屬節水灌溉範疇。事實上,從水源引水到形成作物產量的每一環節中,都存在著節水潛力。一般情況下,節水應是減少灌溉水的無益消耗,不減少作物正常的需水量,不使作物減產;有些情況下,為了解決供需矛盾,也采用低於作物正常需水量標準進行供水,即采用非充分灌溉,這時不再追求單位麵積上產量最高,而是以有限的水資源量,使整個區域上獲得最高總產量的經濟效益為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