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2 / 2)

中國水資源的這些特點,給開發利用水資源增加了諸多麻煩和困難,也給水利工作者提出了挑戰。

2.發展節水灌溉的重要意義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農田灌溉事業取得了很大成就,灌溉麵積由1949年的0.16億hm2增加到1998年的0.534億hm2。在占全國總耕地麵積約一半的灌溉麵積上,生產了占總產量約2/3的糧食。這對基本解決全國12億多人口的溫飽問題,對促進工農業生產和國民經濟的發展,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農業用水目前約占全國用水量的70%,隨著工業的進一步發展,工業和其他用水部門與農業爭水的局麵已經形成,其中北京、天津已非常嚴重。工業用水量的增加,若不認真進行汙水處理,還會嚴重汙染水源。

從我國目前的實際情況看,一方麵水資源較緊缺,而另一方麵又存在水量的嚴重浪費現象。不少灌區尤其北方灌區,由於灌水量偏大,渠道滲漏嚴重,加上管理不完善等原因,自流灌區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隻有0.4左右,井灌區一般也隻有0.65左右。由於糧食生產的極端重要性和灌溉用水量大、效率低的特殊性,為緩解我國水資源危機,認真搞好農業節水,大力發展節水灌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其實,長期以來的灌溉工作的全過程都是圍繞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促使農業高產穩產進行的,隻不過受過去主觀認識以及客觀條件的限製,沒有把節水工作放到應有的地位。目前,我們正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加快實現“兩個轉變”,普及節水灌溉就意味著實現農業灌溉從粗放經營管理向集約經營管理的轉變。在新的曆史發展時期,大力發展節水灌溉,是進一步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緩解農業用水供需矛盾的需要,是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促使農業高產高效的有效措施,是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主要內容之一。發展節水灌溉的意義不僅僅是節約灌溉用水,而且改變了傳統的用水、管水方法。現代節水灌溉,特別是先進的噴、滴灌技術,大量采用高分子材料,自動控製,計算機數據處理等先進科學技術和器材設備,能夠科學有效地控製灌水質量、灌水時間、灌水量、灌水均勻程度等,大大促進了農田水利的科技進步,提高了灌溉的科技含量,節水灌溉已成為水利現代化的主要標誌之一。發展節水灌溉不僅要研究作物需水規律和灌水技術,還要研究開發一係列與之密切相關的新材料、新設備、新工藝、新技術,需要大量水泥、塑料管、塑料薄膜、薄型鋁管、鋼管、噴灌機、滴灌灌水器及其附屬配件等,可帶動和促進水利產業的建設與發展。節水灌溉為農作物創造了比較適宜的水分條件;通過水的作用,影響土壤的肥、氣、熱等因素,促使作物高產、穩產;先進的灌水技術又反過來促進農業耕作栽培技術,良種培育等的變革。節水灌溉與農機、施肥、植保等其他現代農業科技相配套,成為現代化農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發展節水灌溉,無論是比較簡單的渠道防滲,管道輸水,還是機械化程度較高的噴灌、微灌,都不同程度地減輕了農民用於平地、挖渠、灌水的勞動強度和用工,節省出大批勞動力轉向鄉鎮企業和其他行業,促進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和社會進步。推行節水灌溉,所節省出的水用在工業和城鎮生活方麵,緩解城市和工業用水供需矛盾,有利於國民經濟快速、健康、持續發展。此外,發展節水灌溉,還有利於促進人們在用水方麵的思想觀念更新,加快水費改革,提高用水管理水平,促進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要求的用水、節水、管水新機製。因此,節水灌溉是農田灌溉乃至農業用水發展史上意義深遠的一場重大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