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皇悄然回到首都,沒有驚動人們去迎接他。他去看過戈登,又到寵姬安娜·蒙斯那兒逗留數日,然後回普列奧勃拉任斯科耶去。皇後還抱著同他恢複感情的一線希望,他可是見都不想見她。
沙皇回京的消息第二天才在莫斯科傳開。領主們到普列奧勃拉任斯科耶祝賀他勝利歸來。不料這時發生了一件使賀客們大驚失色的事:沙皇吩咐給他一把剪刀,立即親自剪除領主們的大胡子。第一個受到沙皇青睞的犧牲者,是統率忠於政府的軍隊、敉平射擊軍叛亂的領主謝英。“愷撒大公”羅莫丹諾夫斯基的大胡子被他一刀兩斷,接著其餘幾位領主也一個個失去了自己的美髯。
幾天之後,又動了一次剪胡子的手術。這一次操剪刀的不是沙皇本人,而是他的侍從小醜。在領主謝英家舉行的宴會上,侍從小醜在一片哄笑聲中,一會兒跑到這個客人跟前,一會兒跑到那個客人跟前,嚓嚓幾下就剪掉他的大胡子。這個改變俄國人外觀的措施,本來微不足道,可是在彼得往後的統治史中,似乎倒起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崇拜胡須的風尚是東正教教會造成的。教會認為,這“上帝賜予的飾物”是俄羅斯人引為驕傲的珍品。彼得的同時代人,阿德裏安大主教把沒留胡子的人比做公貓、公狗和猴子,並宣稱剪胡子的做法是一種大逆不道的罪孽。
盡管譴責了剪胡子的做法,但有些勇敢和時髦的人物還是在彼得采取強迫措施之前就冒險剪掉了胡子。不過,寬而密的大胡子,也像肥胖一樣,仍舊被認作儀表威嚴、品德端莊的象征。羅莫丹諾夫斯基大公得悉領主戈洛文在維也納時剪了胡子,穿了德式洋服,不禁勃然大怒,嚷道:“我真不願相信,戈洛文竟會愚蠢到如此地步!”可現在羅莫丹諾夫斯基自己的胡子也被沙皇親手給剪了。
宮廷人員比較容易地舍棄了自己的胡子。但是彼得把強迫剪胡子的做法提到政府政策的高度,明文宣布,剪胡子是全國居民應盡的義務。農民和市一民用頑強的反抗回答這一政策。胡子成了守舊的象征,成了反對新事物的抗議標誌。
要留胡子得出錢購買留須權。富商留須每年繳稅100盧布,這是當時最高的留須稅;領主和官吏每年繳稅60盧布,剩下的城市居民每年繳30盧布。農民進城和出城每次繳一戈比。特製了一種小銅牌,作為繳納留須稅的收據。留須人把銅牌掛在脖子上。牌子的正麵畫著胡子的圖案,寫著“須稅收訖”字樣。隻有神職人員免繳留須稅。
彼得的另一個措施與家庭生活有關。他覺得,這是一項刻不容緩、必須迅速實行的措施。早在出國以前,他已拿定主意要和皇後斷絕關係。他把這個棘手的問題交給留在莫斯科的朋友們辦理,要他們說服她削發出家。根據沙皇同莫斯科友人們的來往信件判斷,葉芙朵基雅沒有被說服。季杭·尼基季奇·斯特列什涅夫答複彼得國外來信(此信已散佚)時寫道:“您給懺悔神甫,給列夫·基裏洛維奇,以及給我的信中談到的事,為了讓她自由地付諸行動,我們對她費盡了口舌,可是她仍執意不從。不過,應當再給懺悔神甫寫封信,口氣要寫得強硬些,不能像上封信那樣,以便促使他再努一把力。我等亦將不時敦促懺悔神甫玉成此事。”彼得在給羅莫丹諾夫斯基大公的信裏提出自己的願望:“請按照季杭·尼基季奇的建議辦理,切切。”
羅莫丹諾夫斯基是政治審訊機關的領導人,普列奧勃拉任斯科耶政廳的刑訊室歸他管轄,現在讓他來處理這件離婚案,說明彼得的意圖不僅限於說服的辦法,也可以采取威脅的手段,然而,可以判斷,威脅手段也改變不了皇後對自己無望的前途的態度。
沙皇於8月28日,即回到莫斯科後的第二天,和皇後麵談了一次。我們無從知道,四小時的談話談了些什麼,但是根據後來事態發展的情況判斷,這次談話並沒給彼得帶來預期的結果。葉芙朵基雅仍然不肯削發出家。如果皇後終於同意出家的話,那就會舉行盛大的送別會。可是沒有舉行這樣的送別會。三個星期後,一輛沒有護衛的簡樸的馬車從克裏姆林宮開出來,向蘇茲達爾修道院駛去。在那裏,葉芙朵基雅必須改名換姓,脫下世俗服裝,換上修女法衣。這時修道院裏已準備好了修女葉蓮娜的修道室。
解散射擊軍。
彼得認為重新審查射擊軍鬧事的案件,比剪胡子,比同葉芙朵基雅離婚的意義不知要大多少。
彼得和射擊軍的關係弄得很不好,而且每發生一次新的衝突,他們的互相猜疑和互相仇恨的感情便更深一層。這不僅是因為射擊軍部隊缺乏必要的訓練,沒有戰鬥力,而且它在組織形式上暴露出來的極端落後性。
射擊軍為了便於從事商業和手工業,需要常年駐在莫斯科,和家屬團聚在一起。可是,為了實現彼得的外交宏圖,要求射擊軍不要長期駐留首都,多年固定在一個地方。四個鬧事的團,起初是戍守亞速,後來調防大盧卡區。他們切望回到留在莫斯科的貧困交迫的家裏,重操舊業,可是這期望落空了。射擊軍把自己的一切不幸和軍事勤務的沉重負擔同彼得的名字聯係在一起。由此便產生了對他的仇視。
在彼得眼裏,射擊軍“不是軍人,而是一群禍害”,這首先是因為他們不僅多次“禍害”他,曾在他登位的道路上設置障礙物,而且還要謀殺他。對射擊軍的不快,隨著時光的流逝發展成了狂熱的憎恨。作為一個強者,他是這場衝突中的勝利者,他的為所欲為的專橫暴戾,招致了血腥的結局——成百名射擊軍士兵慘遭殺戮;經過這番屠殺,射擊軍部隊事實上已不複存在。
當首都變成一座巨大的斷頭台的時候,在血腥鎮壓射擊軍之前,發生過一些什麼事呢?
我們還記得,1698年4月,政府成功地控製了局勢:赴京請願的射擊軍士兵被攆出了莫斯科。可是他們剛回到大盧卡區自己的團裏,嘩變就開始了。射擊軍士兵撤掉他們的指揮官,把指揮權交給自己選出來的人,然後向莫斯科進發。他們的目的是要消滅那些不中用的領主和外國人,把索菲亞扶上皇位;如果彼得僥幸沒有死在國外,活著回到俄國的話,那就殺死他。射擊軍在新耶路撒冷被忠於政府的部隊擊潰。統率政府軍隊的領主謝英對這個案子進行了迅速的審訊,處決了首要分子,其餘的射擊軍士兵則分別流放到各城鎮和修道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