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親情(1 / 2)

彼得在各個方麵所進行的一係列改革都極大地觸動了貴族和領主們的利益,東正教會、守舊貴族們反對改革。彼得曾經說過:“我能用鑿子把骨頭鑿得相當鋒利,但是我沒法用棍子把這些老頑固們抽得聰明起來”。這些頑固派分子無力阻止改革的進行,隻能寄希望於皇太子阿列克謝,企圖利用皇太子作為他們廢除新政,恢複舊製度的工具。阿列克謝本人也是彼得改革事業的反對者,他多次表示:“我要是繼承了皇位,我將留在莫斯科,彼得堡仍然是一個普通的城市,我不會保留軍艦。”

阿列克謝是彼得與他的第一個妻子葉夫朵基婭所生的兒子,也是彼得唯一的兒子,他於1690年2月18日出生。彼得與葉夫朵基婭的夫妻關係是一場悲劇,彼得與阿列克謝的父子關係也是一場悲劇。可以肯定,彼得作為一個父親是不稱職的,一方麵彼得經常離家外出,全部精力都放在軍事和外交上。另一方麵彼得對葉夫朵基婭的厭惡情緒也轉移到了對待她所生的阿列克謝的身上。

彼得從歐洲出訪回來後,就宣布斷絕與葉夫朵基婭的夫妻關係,下令將葉夫朵基婭送到修道院。阿列克謝也被強製與母親分離,由彼得的妹妹娜塔利婭公主撫養成人。在阿列克謝懂事之後,他了解到了親生母親的悲慘遭遇,從小就對父親彼得沙皇充滿了仇恨的心理。

阿列克謝智力平平,又不愛學習,好逸惡勞,未成年就養成了愛慕虛榮、假仁假義、縱飲無度的習慣。彼得多次勸告,要他改過,關心國家大事。彼得曾對他說:“如果你把我的勸告當成耳邊風,不按我的意願行事,那麼我就不承認你是我的兒子。”

為了讓兒子關心國事,培養他作為未來皇位繼承人的品德和能力,彼得曾帶領阿列克謝參加北方戰爭的一些戰役。1709年,彼得又派阿列克謝出國學習,到德累斯頓學習炮術。當阿列克謝在國外學習時,彼得出於外交目的,讓阿列克謝在1711年與漢諾威公主索菲婭一莎爾洛塔訂婚。索菲婭一莎爾洛塔是漢諾威選帝侯的親屬。彼得想通過兒子這樁婚事,促進漢諾威選帝侯、奧地利宮廷與俄國政府親近,特別想使奧地利宮廷與俄國沙皇接近。但是事與願違,後來阿列克謝同奧地利宮廷勾結,反對彼得一世。

1712年,阿列克謝回國,彼得親自對他進行考試。阿列克謝害怕父親的考試,他把自己的手放在了燃燒的木柴上,使自己受傷,借此從而逃避了父親的考試。

索菲婭·莎爾洛塔同阿列克謝結婚後,於1715年生下兒子彼得。此後,阿列克謝與父親的關係更加疏遠,父子之間的矛盾更加尖銳。在阿列克謝周圍聚集了一批敵視改革的人。還有一大批大貴族和在彼得政府中不得意的官員。早已被打入冷宮的葉夫朵基婭也希望借助兒子的幫助在有生之年改變自己的命運。

阿列克謝與“太子幫”成員采用密碼通信,或者使用他們自己才懂得的隱語。他在一封給他的老師基京的信中寫道:“你自己知道就行了,祈禱上帝保佑快些實現吧,我希望不要再拖延了。”還有一次,阿列克謝寫道:“上帝保護,快把我們期望的全部幸福賜給我們。”顯然,阿列克謝和他的“太子幫”正在期待著某種重大的變化,他希望彼得在前線突然死去,他就可以順理成章地繼承俄國沙皇皇位了。

在基京等人的支持下,阿列克謝不但不熱心於彼得的改革事業,而且試圖舉兵反對彼得大帝。於是彼得取消了阿列克謝的皇位繼承權,並準備把他放逐到修道院中去。這位皇太子根據基京的計謀,假裝同意剃發為僧,乘機逃到奧地利,企圖借助外國勢力來反對俄國沙皇彼得——他的父親。

1716年阿列克謝逃到維也納,他與奧國副首相會麵,希望奧國政府動用武力,支持他在俄國謀取帝位。為達到這個目的,他表示願意接受奧國政府提出的一切條件。奧國政府自然願意支持阿列克謝,想借此來幹涉俄國內政,但又害怕激怒彼得,擔心惡化俄國與奧地利的關係。因為此時,俄國正是兵強馬壯之時,一旦激怒俄國,彼得沙皇可以輕易地揮兵西征。因此奧地利政府一方麵矢口否認俄國皇太子阿列克謝逃到奧地利,另一方麵又把阿列克謝轉移到那不勒斯附近的一個要塞裏,每月給阿列克謝3,000荷蘭盾。